supernetwork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lcon Green Templeton, SBS

博文

读书笔记系列之——李洋2

已有 3012 次阅读 2012-1-1 03:1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实验室, class, center, 读书笔记, 黄金屋

      实验室9月份由任卓明组织建立了资料室,最近郭强老师强行布置了一个任务:阅读《穷爸爸,富爸爸》,《中层危机》,《穷人缺什么》。现在已经有几个同学发来了报告,其中任卓明和李洋的都非常不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好的书改变的是内心的思想和人生轨迹。特发出来,以飨读者。


《中层危机》读后感

李洋

307实验室团队 

《中层危机》这本书以前虽然没有读过,但“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余世维教授的名声却早已如雷贯耳,在郭老师的推荐下这个月里读了这本书,感受到余教授言辞的犀利和中肯,切中要害,使我受益匪浅。

作者在这本书的一开头就提出了中层的概念,并直接指明在一个企业中相比高层和基层来说最为低调的中层才是最重要的。中层在一个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其上的高层,中层需要认真领悟高层的话,然后把指令或要求清晰准确地传达下去。高层的话通常很简单,但高层所要表达的意思肯定不是这么简单,这就要求中层去听、去看、去问、去说、去做,需要自己去思考、去丰富、去完善。在这个方面,作为一名中层,你要让上司知道,你对问题了解的正确性和程度,同时若高层头脑发热,你不能一起发热,而应让上司重新考虑这个指令或要求的可行性,最后是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条件,让上司同意你所需要的资源、支持和执行时间。

在这里我想到了以前看到的一个故事,一名上司分别让两个人去附近市场上考察一下西瓜是否已经普遍上架,一个人考察完回来说已经普遍上架,但上司紧接着就问他主要在哪里上架,单价浮动在什么范围等问题他却一无所知,只能再往市场跑一趟,而另一个人却能对答如流,各项情况都摸索的很清楚。这就是所谓的“去思考、去丰富、去完善”的精髓所在,不止考虑高层布置的,更要自己去思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会有“上级”,上学时老师和导师是上级,工作后也会有自己的上司,对于与上级的交流沟通,一定要真正领会了上级布置的话的意思,同时自己也要去丰富和完善,不能说什么就只是什么,否则效率很难得到保证,同时也不能盲从,分析可行性并敢于提出自己的条件,而不应总是“嗯好的”,“好的,没问题”,时间长了会让上级认为真的没问题吗?适时的发表下自己的看法或者见解,与上级在和谐的气氛中探讨并最终达成一致,才是最高效的途径。

中层对基层,中层要将高层的部署贯彻到基层,监督基层的执行,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中层还要反映基层的心声,而且这不能只是推动基层所希望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中层也要去听、去看、去问、去说、去做那些基层没有说清楚的事情。在中层与基层的这层关系上,中层还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指导力。中层需要有一种凝聚力让大家跟着你,要有一种亲和力让大家愿意为你提供意见和想法,要有创意,能看到人家看不到的问题、发现人家发现不了的瓶颈,细节和操作可以留给基层去干。在这里,余教授对中层提出了如下建议:反问下属,搞清楚他对问题了解的正确性和程度;借脑力激荡和内部沟通去确定这个指令的可行性;与上司共同确定完成指令所需要的资源、支持和时间,指导下属去执行。中层对于基层与高层对于中层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需要布置的准确贯彻实施,双方的即时交流和沟通。

余教授在理论叙述的过程中每一部分都会穿插案例和自身体会,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建议之后也会提供给读者一个或者几个工具,如指令接受报告、指令传达文件、工作指令等。这些能使读者对整本书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接着,余教授谈到了中层的能力和能力提升的问题,指出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分为必备能力、储备能力和进阶能力,而必备能力则是最重要的。针对提升企业中层的能力,则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手:在提升中层的能力以前,先注意他的必备能力有什么不足;先搞好必备能力,有机会再搞储备能力,不要一味地去搞进阶能力;对能力不足的中层采取辅导措施。

读到这里,让我不禁想到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如果打得不好,这座楼也只会是豆腐渣工程,这就要求在平时一定要注重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学习和加强,而不应只是整天关注与那些所谓的“进阶能力”,同时应虚心接受教育和辅导,不懂的就要问,认真抓住每一个可以提高自己的机会来丰富和发展自己。

最后一部分,余教授分别从一个企业的创业期、成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这四个阶段分析了企业所需中层干部的类型,企业所应抓住的关键点以及应当事先的目标和应对手段,并在这四个阶段提出了自己对企业的建议。一个企业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类型中层,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来实现不同阶段的目标,这里的企业和一个人的一生又是何其的相似,一个人也需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这人生的各个阶段一个人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与之对应的不同手段以及需要的不同能力。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缩短创业期的阵痛,延长成长期和稳定期,最大限度的缩短衰退期,是每个人都应考虑的现实问题。

任何一本书都代表着作者的一种态度,余教授用他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亲身经历和经验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自己现在和将来如何处理与上级、下级的工作上的交流和沟通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也想到了许多现在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待人处事这方面还有很多的技巧和经验需要我去学习,我也会将领悟到的理论不断的应用到实践之中去,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为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做好工作做足准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2086-524264.html

上一篇:读书笔记系列之——李洋1
下一篇:读书笔记系列之——李洋3
收藏 IP: 86.26.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