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科学研究:“一根筋”PK“两头堵” 精选

已有 15954 次阅读 2011-6-4 22:42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战略, 科学研究, 一根筋, 战术, 两头堵

   王铮老师今天上午发了篇博文“科学研究,不要一棵树上吊死”,俺略读一遍后马上回了条评论,引用赵本山的话——“从‘一根筋’成长为‘两头堵’”。

俺引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科学研究,有时需要些“狡猾”,得有些灵活性,能做点儿必要的变通。不过,还希望大家正确理解俺的这种“滑头”,因为这种“两头堵”式的“变通”,应该是战术层面、策略性的;在战略层面,讲大原则还是需要“一根筋”式的坚持,才能做出大的成就。

科学研究的选题、研究方式方法,甚至成功的模式,都有很多种类型。回顾人类的科学技术史,固然有那种灵光一闪就有了大发现或者解决了大问题的成功案例;但更不乏坚持奋斗N多年才取得突破的故事。当然也有本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接近了成功,在最后关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局面的:有一种是举重若轻地“秀”了一下成功,借此显示一下非凡的本领,好像他也是灵光一闪念间完成了“临门一脚”的,这会让我等平庸之辈佩服好久的;或者,大概也有那种没能判明形势,忽然决定放弃而功亏一篑的。科学研究多半需要长期的积累,而对于那些需要积累的“长线”研究,就需要从事它的人有“一根筋”的精神,这时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成功,中途放弃只能是失败。

必须注意,“一根筋”式的坚持,并不意味着和一个问题“卯上”了的同时,也要“一根筋”地在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上选择“一条道跑到黑”。那样做的结果,恐怕会经常重复失败,除非中间有奇迹出现,或者恰好有人“雪中送炭”,及时提供了走这条路最欠缺的手段或条件,就如赶夜路的时候别人送来了一件重要的家用电器——手电筒!在具体方法方案路线选择上不要太“一根筋”,自然也就需要“两头堵”了。

据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意思是达到目的的道路可以有很多条,选择哪条您随便。必须承认,选错了,走进一条“死胡同”的可能性是有的,问题是你能不能及时退出来重新走;或者有一身的神功利器,可以把面前的墙劈倒硬闯出条路来,无论是那种,肯定都比僵死在那里好。所谓的“两头堵”,也无非是心思活分点儿,一开始就预备几个不同的方案,做好多路推进的准备工作。“两头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有些难度。一方面,必须知道“两头”(甚至更多“头”)在哪儿,如何去“堵”(如果事态严重不明朗,可能也是赌);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实力(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真的能堵上去。后者属于客观条件,有时真的没办法;前者主要涉及主观认识,办法还是可以有很多的,关键看您的思维是不是真的够零活了。

落实到具体的科学研究中,“两头堵”就是在研究工作开始前多做几套预案,开始后不断根据进展修正研究的技术路线,而不是仅仅机械地执行既定的方案和路线,全然不知变通的“一根筋”。说到底,“两头堵”需要人有更广阔的知识背景和强大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当然还要有一定的判断力,这样才能“堵得住”或者“赌得赢”,“一根筋”则需要人有足够的韧性(但不要太任性)和强大的执行力,能把战略上的“一根筋”和战术上的“两头堵”完美结合起来的人,多半是真正的科研高手。

~~~~~~~~~~~~~~~~~~~~~~

参考:

【1】       王铮:科学研究,不要一棵树上吊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11&do=blog&id=451474&from=spac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451700.html

上一篇:也说康普顿效应(答郭斌老师)
下一篇:“单飞”与“带飞”
收藏 IP: 219.217.239.*| 热度|

29 鲍得海 蔣勁松 武夷山 李学宽 刘广明 高建国 肖重发 刘用生 张俊鹏 梁智鹏 王振亭 肖振亚 葛肖虹 赵明 王铮 谢鑫 姜洪洲 王中任 刘立 郭斌 刘全慧 徐耀 杨正瓴 陈儒军 王号 xqhuang dulizhi95 shatan ustcMBD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