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做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xj368 理学学士,文学硕士,工学博士。职务:编辑。目标:科普!

博文

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劳动及其体现

已有 4101 次阅读 2009-4-17 07:52 |个人分类:编辑学文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编辑, 科技期刊, 编辑学, 创新劳动

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劳动及其体现

郑秀娟 

     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虽说不是科技主体创新,但科技期刊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编辑工作中时时处处应该体现创新:办刊思路体现创新意识,选题策划需要思维创新,编辑加工劳动需要体现创新,要用创新思路做好信息反馈与信息整合,在总结编辑经验的基础上推动是编辑学理论的创新。

 

关键词   编辑学   科技期刊   编辑   创新  

 


为了迎接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提出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并积极有效地推进国家各部门创新体系的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创新系统和知识应用创新系统,是由其相关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1]。科技期刊作为创新知识和信息发布与传播的主要媒体,是知识传播创新体系的重要元素,在知识与技术传播和应用中起着桥梁作用。科技期刊不仅仅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也是创新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2]。作为传播和交流知识的重要媒体科技期刊的编辑,首先应该认识到科技期刊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认识到编辑在科技传播行为中的主导作用,进而担负起在知识传播创新系统中所承担的重要使命。

众所周知,科技人员是科技创新工作的主体,是科技创新实践认识的设计者和控制者,决定着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同时享受着这一实践认识活动的成果。科技编辑虽不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却肩负着完善创新的责任,承担着传播创新、传播科学真理的任务,其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应当体现在编辑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从科技期刊的整体策划、栏目的设置与组稿、到编辑加工、后期反馈信息整理等,无不体现着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意识及其创新的个性品质[3]

1         办刊思路要有创新意识

目前科技期刊界的竞争非常激烈,从编辑人才、作者队伍、稿源等办刊资源,到发行、评比等各种指标,处处体现出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因此每一种期刊都在煞费苦心地突出期刊特色。期刊的特色具体体现在作者队伍、刊载内容、封面和栏目设定、编排等诸多方面。要突出一本期刊的特色,需要编辑、尤其是主编绞尽脑汁,需要编辑部所有编辑的创新意识。设计和策划出一本有特色、有创新的科技期刊,需要编辑人员要有不同于他人的新视觉、新思路,大胆地想象,合理地构思。可见,期刊特色是编辑部所有编辑创新意识的集中体现,是所有编辑人员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是编辑部集体创新能力的结晶。

2  选题策划需要思维创新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最根本的任务之一,就是能够敏锐地抓住富有科学价值而又能适合于自己期刊要求的稿件,这就要求科技编辑不但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娴熟的编辑技能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还应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期刊的选题策划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科技期刊编辑所接触的稿件内容都是各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学术观点,这种丰富的和得天独厚的科技信息量使得科技编辑比较容易发现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进而看到某种新学科的萌芽。科技期刊编辑要紧紧抓住灵感和契机,策划组织选题,主动找这个方向具有潜力的优秀作者,向他们约稿,从而完成一个新选题的策划组稿工作。

加强与作者、读者、审稿人的联系,紧密关注国家重点项目(863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等)的完成情况及将要下达的重点项目。积极参与一些学术会议及研讨会,准确把握相关学科的现状和未来,从会议和专家讨论过程中去寻找选题,发现科研成果中的闪光点和科技新动向,这样才能组织策划好自己的期刊。

对于选题策划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有新意、有独创性,要抓住目前与自己的期刊相关的学科领域的科技热点或疑难问题。选题创新也是编辑工作中最富有挑战性的,它充分反映了编辑的学识和创造才能。

3        编辑加工劳动需要体现创新

一般来讲,作者的原稿所提供的源信息是相对无序的、未经过编辑加工整理过的原生信息,相对而言比较粗糙,掺杂混合了高质信息、中质信息和低质信息。作为一名合格的科技编辑需要具备的科技创新能力,首先体现在判断识别信息的综合能力,其次是对文章的重新组构与完善,没有较好的创新与组构能力,就难以让作者的文章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实质上,科技期刊所选择使用的大量信息都是高质与中质信息中的大部分,必须经过精挑细选,去粗存精,须经编辑的分类、优化、合成、转译才能形成有序的整体,然后才能公之于众[4]

科技期刊编辑的劳动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生产,而精神产品的生产必须是创新的,它的价值就取决于其创新性,否则就等同于精神垃圾。编辑活动的创新性表现为:编辑根据社会需要,用独特的思维方式选择有价值的精神产品进行加工并使之物化,编辑这种有意识地选择、鉴审、加工使之优化本身就是创新。

编辑加工,它的思维形式看似简单而直接,实际上却是十分复杂的,是编辑在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文稿之后,对文章进行更深一层的编辑加工,它需要编辑复杂的思维活动的参与。显然,这种编辑加工能较集中体现科技编辑在文稿编辑加工中的创造性劳动,是编辑需要着重用力和用心的重要环节,也是科技编辑的难点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期刊的编辑技术含量和出版期刊的质量[5]。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需综合利用编辑学、专业学术内容等各种思维形式和技术方法,它同时需要编辑的智慧和职业敏感性。可见,编辑的深度加工是编辑加工过程中创造性劳动的重要体现,也是能够体现编辑创新劳动的最重要的方面。

4        用创新思路做好信息反馈与信息整合

科技编辑在科技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在作者与读者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编辑不仅有责任和义务把作者的创新知识传播出去,还要有义务把读者的反馈意见传达给作者,以便有利于作者在创新工作中更上一层楼。这种桥梁和纽带作用对于科技知识的创新是一种补充和完善,是科技人员再创新的加油站。

在有效地联系审者、编者、读者、作者的信息网络中,科技编辑为其枢纽和信息集结点;在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过程中,科技期刊编辑不是将其简单地汇总或等量信息传递,而是要按一定的规则分类、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编辑要分析、研究各种资料,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各方都可以接受并且易懂的文档,便于大家共同讨论提高。这种工作本身就极具挑战性和创新性。完成好信息收集与整合工作,需要科技编辑付出具有创新性的劳动。

5        编辑学理论积累与学术创新

编辑学理论的研究来源于编辑的实践活动。编辑学的提出和深入研究,就是因为有广大编辑同仁从无数的实践经验中发现了规律。我国的编辑学除了有《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之友》等期刊作为学术课堂外,很长时间以来有两大热点值得关注:一是南方的华中理工大学,以钱文霖编审为主的关注科技期刊编辑的“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已经培养了大批具有硕士学位的复合型编辑人才,取得了丰硕成果;一个是以河南大学为主,不仅形成了一个编辑学研究群体,也出版了大量著作,培养了具有硕士学位的复合型编辑人才。华中理工大学培养的编辑研究方向的哲学硕士和河南大学培养的编辑学研究方向的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多数是在职编辑。他们不仅有编辑实践,也具有了编辑学理论知识,目前是我国编辑学界的两支生力军。

科技编辑要完成大量的选题、组稿、审稿和编务等工作,需要“精通”编辑科学知识,如科技编辑学、出版学、发行学、编辑出版史、出版经营管理学、版权学、出版原理、编辑控制论、广告学和编辑美学等。 科技编辑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要注意编辑经验的积累和编辑学学术问题的研究,丰富编辑学的内容,在编辑学上有所创新。

结语

编辑事业是不断探求、不断创新的事业,不创造就没有新意,不创新就谈不上发展。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编辑要对文章内在的画龙点睛之笔和期刊细微因素的一系列创新研究上,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能力体现在科技编辑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科技期刊编辑要掌握好期刊编辑出版的不同阶段的创新内容重点,适时地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提供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期刊,为创新知识的传播、为科技知识的积累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谢淑莲.学术期刊在知识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和任务[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101):1-4.

2  李廷杰,郭志明.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中国科学院期刊定位和发展战略设想[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10(增刊)5-7.

3  李如森,彭彩红,赵福荣。非主体创新——科技编辑的重要职责[J].编辑学报,2003153):160-162.

4  梁光铁.科技编辑:新世纪科技信息编辑出版的中介与中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1):149-151.

5  陈华平. 科技编辑工作中的深度编辑加工[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2)156-15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187-226572.html

上一篇:科技写作课应该在高等学校推广
下一篇:编辑加工中有机交叉的三步曲
收藏 IP: .*| 热度|

2 蒋新正 zhaowanfu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