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一万年以后,先进的东西开始也还是要挨骂的。”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我所追求的东西非常简单,我要以我微弱的力量,冒着不讨任何人喜欢的危险, 服务于真理和正义。”
“追求科学,需要有特殊的勇气。”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大侠萧峰质问] 谁阻碍了人类科技进步?
图1 为拯救人类,旷世大侠萧峰质问:“谁阻碍了人类科技进步?”
图2 为拯救人类,萧峰再次质问:“谁阻碍了人类科技进步?”
图3 无人应答。侠骨柔情的萧大侠安慰大家说:“请放心说出来吧!我不会揍你的!”
“同行评议”说:
“是我们啊!”
传统同行评审过程最常见的弊端是
它消极对待真正的创新思想,
拒绝领域内具革命性的文章。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8/235694.shtm
图4 “同行评议”们承认了。
图5 扫地僧:“老衲一生未曾经过‘同行评议’”。
图6 扫地僧:“你们可知道‘同行评议’的厉害?”
图7 扫地僧:“萧施主、慕容施主,以你们俩的勇猛精进,也被‘同行评议’害成这个样子。”
图8 扫地僧:“鸠摩智大师,看你这痛苦的表情,连你也怕‘同行评议’?”
图9 扫地僧:“原来‘同行评议’如此厉害。老衲也是心神不宁。”
图10 逍遥子:“诸位才知道啊?我四处流浪,就是为了躲避‘同行评议’。”
逍遥子自嘲:“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图11 达摩祖师:“我原以为东土是不搞‘同行评议’的。
来后方知……
‘面壁十年’所为何?躲!躲!!躲!!!
唉,不胜唏嘘。”
以上图片来自互联网。感谢原作者和有关人员!
困惑:不会像下面这样悲观吧?
同行评议阻碍原创 → 没有思想 → 没有生产力 → 没有经济基础 → 没人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6833.html
看看近期的高温干旱,真的担心:
没有新思想 → 持续高温干旱 → 饥饿、超出生存极限的高温 → 没人了。
参考文献:
[1] 科学网,任春晓,2010-08-06,《科学家》文章:论文同行评审过程有待改革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8/235694.shtm
传统同行评审过程最常见的弊端是它消极对待真正的创新思想,拒绝领域内具革命性的文章。另外,一篇文章的重要性几乎不可能很快地表现出来,真正评价一篇文章在该领域的影响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同行评审出现了300多年,现在是时候进行改革了。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透明和持续的评审能够减少传统同行评审的不足,而且可以使新发明和新发现在正式发表之前就受到关注。另外,“信誉系统”也许是确保评审过程完美的关键。
[2] iPlants,2021-10-11,【PNAS】“同质化”论文暴增,从根本上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https://mp.weixin.qq.com/s/oEFxMf4l8jNTpWkWYycB_w
[3] Johan S. G. Chu, James A. Evans. Slowed canonical progress in large fields of science [J]. 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21, 118(41): e2021636118. October 12, 2021.
doi: 10.1073/pnas.2021636118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41/e2021636118
[4] 张章. 科学家分析同行评审有效性[N]. 中国科学报, 2014-12-31 第2版 国际
https://paper.sciencenet.cn/dz/dzzz_1.aspx?dzsbqkid=22129
https://paper.sciencenet.cn/dz/upload/2014123165643784.pdf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4/12/295710.shtm
近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科学同行评审的有效性,研究人员表示,同行评审在预测“良好的”论文方面是有效的,但可能难以识别出卓越和(或)突破性的研究。
[4-2] Kyle Siler, Kirby Lee, Lisa Bero.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cientific gatekeeping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5, 112(2): 360-365. JAN 13 2015
doi: 10.1073/pnas.1418218112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2/2/360
[5] 刘益东. 打造以一流人才为中心的卓越科研体系——关于设立基础研究特区的建议与思考[J]. 2022年2月上.
http://www.rmlt.com.cn/2022/0218/640099.shtml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166565
一流学者是因做出原创突破而居于国际学术前沿的前沿学者,一流学者和二流学者的区别不是程度上的,不是95分和70分的区别,而是方向和层次上的区别,是有解与无解、想得到与想不到的区别。
相关链接:
[1] 2022-08-16,[食言而肥] 给地球降温:向全球青少年们征集奇思妙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1391.html
[2] 2022-07-17,[小总结,崩溃] Zenas 公理:你什么时候失效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7631.html
[3] 2020-03-30,Zenas公理:几点必要的解释或补充(草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5985.html
[4] 2022-08-14,[小科普] 我不打算劝柯西:“你还以为自己是高斯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1144.html
柯西的某些污点:对伽罗瓦和阿贝尔很不好。
当阿贝尔于 1829 年 4 月 6 日英年早逝时,尽管勒让德多次抗议,柯西仍然没有就 1826 年的论文发表报告。他最终在 1829 年 6 月 29 日给出的报告是仓促的、肮脏的、肤浅的,与他自己的才华和他所判断的研究的真正重要性不相称。
[5] 2022-08-13,[小科普] 我不打算劝高斯:“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干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1038.html
高斯的某些污点:隐瞒和不公开支持“非欧几何”。
1831 年,法卡斯·博利亚伊将他的儿子亚诺斯·博利亚伊关于这一主题的作品寄给了高斯。 高斯回复了
赞美它就意味着赞美我自己。
十年后,当他得知罗巴切夫斯基在这个主题上的工作时,再次称赞其“真正的几何”特征,而在 1846 年给舒马赫的一封信中,他说他
54年前有同样的信念
表明他从 15 岁起就知道非欧几何的存在(这似乎不太可能)。
[6] 2020-01-20,Donald W. Braben:杀死同行评议,拯救人类文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979.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 附录(1) ———————
2020-01-12,科技资助评价:到底要不要“同行评议”?(要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897.html
参见上图,不论采用那种划分,都大体上是一种从“未知”→“已知”的变化趋势。
显然,在靠近“未知”的地方,应该淡化同行评议;
相反,在靠近“已知”的地方,应该强化同行评议。
——————— 附录(2) ———————
人类科技史上的三个“奇迹年”,都没有“同行评议”:
http://www.casted.org.cn/channel/newsinfo/7562
人类科技史上的 3 个“奇迹年 Annus mirabilis”,
作为现代科学诞生年的 1543 年(维萨里的《人体构造》和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1666 年(牛顿)和
1905 年(爱因斯坦),
科学巨人们所创造的科学奇迹,
以及构成现代科技体系的大多数重大科技成果,
都不是在同行评议下完成的。
例如,爱因斯坦在1905年将他的四篇著名论文在《Annalen der Physik》发表,当时这些论文并没有采用我们今天所谓的同行评议过程。该杂志的接受率非常高(约为90%-95%)。有鉴别力的编辑对出版的内容做出最后的决定。
刘进平,2018-05-07,爱因斯坦奇迹年的5篇论文经过同行评议了吗? 精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112810.html
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这一年他写下了五篇改变物理学也改变世界的论文。这是100年后的2005年成为国际物理年的原因。爱因斯坦1905年4月完成了他这一年的第二篇论文“测量分子大小的新方法”,这就是他的博士论文。也许因为忙于他的若干革命性研究,特别是这个工作的后续研究,直到7月20日,爱因斯坦才将博士论文递交给苏黎世大学哲学学院院长(Dean, Faculty of Philosophy)。Kleiner 和 Burkhardt 两位教授负责审核。7月24日爱因斯坦获得博士学位。
而在这之前,爱因斯坦博士论文的后续工作,即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5月11日已经被 Annalen der Physik 杂志收到,当年发表。这是1905年他完成的第三篇文章。8月,爱因斯坦将博士论文投给同一杂志,次年发表。他1905年的另外三篇文章是:第一篇关于光量子假说,第四篇关于狭义相对论,第五篇关于相对论质能关系。全部发表在 Annalen der Physik。当时该刊拒稿率只有百分之几。
施郁,2016-08-01,爱因斯坦被拒授过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位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95-993806.html
1673 年 31 岁的牛顿(Isaac Newton)为什么要退出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28150.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7 2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