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sz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诗忠 多年与书打交道,耕耘、浏览,感悟、思考……

博文

竞争不是“灵丹妙药”

已有 4383 次阅读 2010-11-23 15:55 |个人分类:最新日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少些竞争和比赛,如何?》一文,为有感而发、随便说说。未料引发联想,观察周遭,好像组织者越是把竞争当回事儿,昭示科学、客观、公正,结果呢,越容易将其引入歧途,产生不该有的副作用。这是什么道理?

 

其一,竞争不是推进活动的“灵丹妙药”。欣赏竞争的人强调它的积极作用,比如优胜劣汰。不过,仔细考察形形色色的竞争,赢者未必优,输者未必劣。换言之,赢者胜输者不等同于赢优输劣,更不是优胜劣汰。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岂能以偶然的输赢论英雄,真正的“赢家”从来不会把竞争获胜当真。著名钢琴家傅聪说:“音乐比赛其实很荒谬”,“音乐这个东西,愈有创造性,愈可能拿不到奖,因为可能有一部分评判员非常欣赏他,另外一部分评判员却对他非常反感。”

 

是呀!高水平的艺术比赛有这类问题,其他领域何尝不是如此。风格新颖的艺术佳作,观点独特的真知灼见,起初常得不到同行或社会的认可,若要比试评论,打入冷宫的概率极高。这是因为竞争、较量,无论什么类型,不管何等层次,都是人为组织的,都是出于某个目的而举行,故而制定的规则再科学、严谨、合理,与活动运行的自身规律和参与者的超水平发挥相比较,总存在不相吻合的弊端。从这个角度说,“金牌”只能表明参与者在遵照竞争规则方面做得较出色,并非就是此项活动的行家里手和一流专家。

 

无可否论,有的竞争、较量乃物竞天择也。它由“无形之手”掌控,人为因素微乎其微,从而活动得以有序、有效的进行。但是仔细想想,这并不表明竞争可以无节制地放任自流。恰恰相反,随着形势的变迁,“无形之手”变成“有形之手”,就需要作相应的调整,修改竞争的格局,方能顺应发展的潮流——否则,竞争可能成为“绊脚石”。比如,经济领域中的自由竞争,屡试不爽。实业界人士根据价值规律,在市场上相互竞争,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如今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其特征是全球经济已经一体化,各个国家、各个大大小小的经济实体,相辅相成,如果依然死板执行,只讲竞争、没有协商,将不利于渡过全球的经济危机。这里最现成的例子就是,在以美元为世界主要流通货币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推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故意让美元贬值,导致通行其他货币的国家和地区承担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提高、失业等风险,世界经济的动荡加剧不已,结果美国的经济也会遭殃。可见,经济领域的竞争宜适可而止,也要讲合作、沟通、谈判、协商、互利、共赢。

 

其二,竞争从来不是精英、大师的行为风格。大凡精英、大师,无不智慧超群、能力非凡,让人折服。如果追问是哪些因素造就的,除了天赋、兴趣、勤奋……有人不忘把竞争列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实,这是一种很不靠谱的观点,经不起推敲。首先,从行为动机上说,精英、大师成就的动力,根本不是由于环境竞争的刺激,而是不折不扣听从内心深处的呼唤。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Max Planck60岁生日时讲过这么一段话许多人喜欢科学是缘于智能天马行空般的那种快乐感;科学对于寻求过瘾体验和满足抱负的那些人来说,是自己的一种特殊的游戏。”Many take to  science out of a joyful sense of superior intellectual power;  science is their own special sport to which they look for vivid experience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ambition既然科学活动在大师看来,如同天马行空、自由自在,从中可以获得异乎寻常的快乐体检,他们怎么会轻易舍弃这种特殊的游戏,而去与他人进行无谓的竞争呢? 显然,竞争不是精英、大师的行为风格。

 

其次,纵观古今中外,大学问、大发现、大发明、大艺术从来不是靠竞争产生出来的。恰恰相反,由于精英、大师们所从事的活动异常复杂、精细深邃,天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因而,他们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默默地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执着顽强,乃至炉火纯青。事实上,精英、大师的才气、睿智、伟大决定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能独行天下。比如,孟德尔1865年阐明遗传规律,直到1900年后才由荷兰和奥地利的植物学分别予以证实,如此深谋远虑的科学发现谁能与他争、又怎么与他争?又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因此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六十六章

 

     总之,倡导少些竞争、较量,是有道理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3-386681.html

上一篇:“钱学森之问”有解吗?
下一篇:为什么说真就是美、美就是真?
收藏 IP: .*| 热度|

3 刘进平 孙学军 吕喆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