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sz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诗忠 多年与书打交道,耕耘、浏览,感悟、思考……

博文

活动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人之思考24)

已有 3682 次阅读 2009-11-1 15:55 |个人分类:关于人的思考|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得承认,这种说法并不新鲜,然而颇为时尚。为了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某活动,组织者兴许会用这句话来做工作,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积极报名参与了,才能搞出声势来,活动越热闹,影响力也就越大。活动参加者呢?兴许也会用这句话来说服自己,少一点功利吧,投身某活动重在其过程,只要参与了、经历了就行,何必在意结果如何,何必计较受挫、失败,抑或旗开得胜。

 

多么好的一种境界!活动者们时常在其感召下心悦诚服,满腔热情地投入进去。不过平心而论,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境下,我们如果信奉“活动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是有风险的,有时甚至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比如时间的代价、金钱的代价。谁不晓得,如今学习工作都很紧张。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讲究效率、获得高回报,是合情合理的——谁都巴不得做出优异成绩来,图个好收益。从这个角度说,随便干什么事,怎么可以不考虑结果,怎么可以无视结果?因而,从这个角度说,奉行“活动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并且身体力行,格外难能可贵?

 

为什么这么讲?文章开头所言的例子就可证明:其实,他们都没有真正懂得“活动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的真谛。因为活动组织者是赖以让活动搞得有声势;活动参与者呢?表面上把结果看得很淡,但若有好的结果不免暗暗窃喜。所以说到底,他们的心中还是将结果摆在突出的位置——尽管估计没有这个结果,也无所谓。那么,在看重功利、在乎结果的大环境下,到底有没有真正“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的活动呢?

 

答案是肯定的。环视四周,好像这一类的活动还真不少。比如,年轻妇女逛街购物。不要以为她们喜欢上街购物,真的是要把时尚的、便宜的东西买回家。她们不惜时间,只要条件允许,就会脚发痒地挨个从这家商店逛到另一家商店,漫无目标,她们确实不在意有没有购到什么好东西。原来,她们之所以这样做,心底里特别喜欢购物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又比如,到形形色色的博物馆、科技馆参观,虽然参观者都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的,或者说对参观什么馆是有选择的。但是参观之前,谁都晓得,那里不可控因素较多,难以聚精会神地集中注意力,故而单从习得更多新信息的要求衡量,肯定不及在学校、家里那样静心、有效。然而,参观者照样兴致勃勃,流连往返。什么缘故?原来从那里,参观者可感受别处少有的气氛和刺激,可感染到异乎寻常的人文气息……尽管这些构不成参观的理想结果,激动、兴奋、开心如同一阵风很快过去,学到的新信息、新知识所剩无几……可是,人们对参与这类活动从不懊悔、从不犹豫。

 

由此类推,绘画、跳舞、下棋、钩鱼、爬山、探险、旅游、运动……好像都应该属于“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一类活动。有人通过调查发现,不少绘画艺术家拿起画笔,并不是一定要创作出什么好作品来,他们往往是习惯性地为绘画而绘画。换句话说,他们真正喜爱的是绘画这一过程。因为只有通过绘画这一对自己来说特别娴熟、特别亲切的活动,才能让自己勾起追思,重游与绘画相关的心路历程,回味与其相关的情感体验,从而享受人生的无限快乐。

 

至于跳舞、下棋等这类文体娱乐活动,如果要讲究活动结果的话,就更加不着边际。环视四周,社会上喜欢者、入迷者大有人在,而且数量越来越多。顺便想到我们的科学网。自从开博以来,博主和广大网民们乐此不疲,经常上网或者几乎每天要上网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没有人要求你,没有人强迫你——尽管工作很忙——这是为什么?不错,有的是为了从网中获得信息,受到启迪;有的是为了交流心得、评论针砭;有的是通过写博客看博客,切磋学识、结识知己、陶冶情操、自我欣赏、宣泄郁闷……不过,如果调查所有上网者的触网动机,不管涉及哪个方面:认识、见解、时弊、心得、情感,恐怕大都是抱着“参与”、“玩玩”的心态,因为它让自己多了一个活动的天地,仅此而已!

 

那么,为何这么多的人如此信奉“活动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呢?其中必然有内在原因。有人说,这是一种放松,最近为了赶任务、攻难关,心力搞得较疲惫,需要这类活动缓解。有人说这是一种调剂,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由身体不同的部位承担,交替轮换,有利于身心健康。有人说,这是娱乐的需要,人总不能不停地工作,娱乐一下很有必要……说得都很有道理。不过,在笔者看来,“活动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应当有更深刻的涵义。简言之,它跟人类的天性有关,即主要为了体验

 

什么是体验?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亲身经历追寻某种感受的过程。不用说,若要如愿以偿,毫不含糊地从头至尾地参与其中至关重要,相比之下,活动结果如何反而算不了什么。赫胥黎(Aldous Huxley)说,对一个人来说,体验不是指发生了什么,而是指对所发生的自己做了什么。对此,克森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用autotelic一词来刻划各种活动,或许最能说明体验的真谛——活动本身就是目的:诸如爬山、跳舞、下棋、钩鱼、探险……活动者投身其中压根儿没想到要取得什么结果。可以想象,假如这类活动也是以结果论得失而轻视过程,体验乌有且不说,即便取得所谓“结果”,对他们又有什么意思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自咬一口细细品尝才行。

 

活动的结果与活动的过程二者对立统一,何者更为优先、更为重要?或许不同性质的活动,不同的活动者,以及同一个活动者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每个活动者采取怎样的态度参与其中,不可回避。

 

无论如何,我们都须作出选择,即你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是着眼于活动的结果还是重在过程。不辨味道囫囵吞枣把梨子吃到肚子里,固然有不错的“结果”——吃得又快又多,然而这不是体验,因为他连梨子的真正滋味都不想辨别。如果你重视品尝梨子的过程,细嚼慢咽,吃下去的梨子数量自然比别人少(实际吸收的营养未必少),但是获得的体验肯定要比别人真切,比别人来得深沉。

 

体验虽然不能与显见的结果相提并论,不过它留存在活动者的脑海中,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会伴随人的发展日积月累,还会发酵、升华。说不定到了哪一天,它还会给你带来惊喜,带来无穷的幸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3-266717.html

上一篇:从科学大师的自述透视成才原因(人之思考23)
下一篇:体验——挥之不去的人生追求(人之思考25)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