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什么是人才? ——“破五唯”背景下的人才内涵思考 精选

已有 8878 次阅读 2022-2-7 16: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什么是人才? ——“破五唯”背景下的人才内涵思考

刘青松  马东梅

 

近年来,随着国际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家对于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科技人才的需求和重视与日俱增。只有拥有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才能实现国家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人才发展的政策举措,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的“破五唯”行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破五唯”是为了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人才个人的角度来说,破“五唯”要求各类人才不能沉浸于已有成就、躺平在人才头衔、奖项和成果堆里,而是要轻装前进,跟上时代步伐,树立与新时代相匹配的人才观与发展观,用真才实学服务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要做好人才评价工作,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人才”。本文将从人才的内涵、两种视角的人才观、以及新时代高校人才工作的冷思考等角度展开讨论。

一、人才的内涵

古往今来,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代,《三国演义》中“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的论断,说明了人才对于定国安邦的重要意义。中国历来有尚贤爱才的传统,且不说历朝历代统治者对选才用才的高度重视,就连民间对于有才能的人称呼都是“才子”“才女”。

“人才”二字的核心是“才”。“才”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甲骨文中“才”字,看上去像一个倒三角形“▽”中间加一竖“丨”。对此,一种解读是像草木植物从地平面以下冒出之形,指草木初生;另一种解读是像房柱与房梁的象形,一根树杈上架着一根横梁。在后世的解读中,才字多用为才能、才干、资质、品质之义。汉代《毛诗序》提到“《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此处的人才与我们今天理解的人才大致相同。古往今来,很多人给人才下了定义。综合起来可概括为:人才指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高素质和有贡献是人才的两大特征。从人才的基本素质上来看,人才具有专业能力和优秀品德,同时具备思考力、创造力、执行力和自制力。人才具有宽广的胸怀、优良的品德、广博的学识、和坚强的意志。在执行力方面,人才重视贡献,注重执行,勇于担当,善于学习,而且是可持续性深度学习。我们认为,人才就是顶梁柱,所谓“栋梁之才”就是要承受房屋重压而保持其稳固不倒。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要依靠人才的支撑。

人才是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古人认为,德才兼备,圣人;德才兼无,愚人;德胜过才,君子;才胜过德,小人。德才兼备可以委以重任,德胜过才可以委以小任,德才兼无可以任其劳作,才胜过德不可用。当文明变得复杂,社会多元化以后,对人才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对一个组织而言,从广义上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人皆是推动组织发展的人才;从狭义上理解,人才是组织中最核心的存在,是支撑组织发展的脊梁。使用场景不同,对人才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顶梁柱这个比喻可以囊括人才的本质特征,但我们仍然需要放开思路,增强对人才内涵丰富度的全面了解。

二、两种视角的人才观

在破五唯的过程中,如何定义新时代的人才,是创立新的科技评价体系、促进选才育才与用才的核心问题。很多人非常迷惑,刘备已经把卧龙凤雏同时招揽,可事情并没有按照预定预期走。可见,人才以及人才发挥其效应不是一道简单的加减算术题。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人才,包括战略视角和实操视角。

从战略视角看,人才是人力资本的表现,是知识资本的实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人才能否发挥作用受到很多因素制约。世界上的人才很多,一个单位的资源却有限。在有限的资源内,匹配什么样的人才就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人才是一个相对概念,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时间维度的相对性。一个人过去不是人才,但未来有可能成为人才;也可能过去是人才,将来不再是人才。这说明,人才是需要选拔培养的,因此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第二,空间维度的相对性。一个人在A单位是人才,到了B单位可能就不是人才,反之亦然。这说明,人才是需要开发使用的,因此要有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第三,水平维度的相对性。一个人在同一个单位,在C群体中是人才,到了D群体中可能就泯然众人矣。这说明人才是合理配置的,要人事相匹配,而不是人浮于事,因此要有敬才的风度、容才的雅量。

从实操视角看,我们认为谁能解决问题谁就是人才。人才是组织中具有专业性与统筹力的关键枢纽,是组织发展的源动力和突破口。能推进组织良性运转、能创造价值的,都是人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能够有作为的,就是人才。改革进入深水区,能啃下硬骨头的,就是人才。这就是不论是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要求人才解决问题还远远不够,还要预防新的问题出现。原因在于,问题的出现往往是阶段性的,有些问题环境变了就迎刃而解了。比如,伦敦早期有很多马车,路上到处是马粪,这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可当电气化时代来临,马车销声匿迹这个问题自然就消除了。但也应该提前预见到电气化时代可能出现的新的问题。

三、新时代高校人才工作的冷思考

高校是人才汇聚的天然场所,不仅集聚人才,而且培养人才。纵观中外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任何一所大学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因此高校之间的人才争夺战一浪高过一浪。针对高校抢人热,我们提出三点冷思考。核心观点是人才工作必须与本单位的目标、资源相匹配。

第一,人才引进要有系统谋划。小朋友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要,通常被认为是不成熟的表现。一个成熟的单位,也不应该看到所谓的人才就要引进,而是要通盘考虑,要深入思考这个人才引进以后是否有助于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资源能否跟上,能否和已有团队达成默契,是否会形成新的竞争或内卷关系等。如果事先没有考虑清楚这些问题,就极有可能出现人才水土不服,后续营养不良的情况,无法达到既成目标。

第二,人才发展要与组织目标同向同行。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可以被归结为如下这一类人——在各自的工作领域有一些建树,每天在思考和执行,希望能做出一些被认可的创新性成果。这些人是单位的基石,积少成多,可以建成一座大厦。大厦建成的前提是,所有基石都是按照建设目标排列组合的。如果人才每天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全然不顾单位发展的大局,或是人才的能力与单位发展目标不匹配,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在单位中,我们确实会遇到这一类人,各种能力都强,但是好像在为自己做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人才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只有把人才放在历史潮流和单位文化中,才能让人才获得营养丰富的土壤,然后才能开花结果。

第三,梯队合理化是发挥人才最佳性能的良方。从概率角度上看,只要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哪怕全是我们认为的人才,也会很快分化。有些人会变得平庸,有些人会更上层楼。所以,如果没有梯队的概念,哪怕招的全是一等一的人才,也发挥不了他们的全部才智与战斗力,造成人力才智的很大浪费。到了兵团作战这一级别,除了所谓的将才和帅才,还需要思想统一性和组织纪律性。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所谓的武林高手,平时一对一,有模有样,可是到了真正的战场厮杀,却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做好人才梯度建设。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要求面面俱到,要人尽其才,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的发展空间,成为推动单位和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综上所述,人才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概念,必须在一个组织或组织情境中加以考量。人才只有在一定的土壤中,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人才不只是此刻被定义为人才,脱离了人才平台语境谈人才,肯定达不到预想效果。因此,人才工作必须与本单位的目标、资源相匹配。

 

致谢:感谢南方科技大学人力资源部全体成员对人才定义的深入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7014-1324341.html

上一篇: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机危
下一篇:轻松读懂海洋(15)温室地球的大洋环流模式
收藏 IP: 116.7.234.*| 热度|

24 张学文 卜令泽 陈万浩 晏成和 连慧姝 彭振华 姚伟 黄永义 刘闻铎 许培扬 吴斌 杜占池 周忠浩 郑强 石磊 冯涛涛 赵凤光 孙颉 史晓雷 张靖宇 李曙 蒋金和 罗春元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