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位华人学者姓欧阳者写过一本很好的书,书名叫 Engineering--An Endless Frontier,可以作为工程学科低年级大学生的入门读物。工程师作为一个职业,它比较崇高的地方在于,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虽然科学是工程他娘,但许多工程问题实际上在科学里头已经是难题,若等科学难题彻底搞清楚才上马,许多实际工程估计还得等上几百年才能面世。但这也并不表明我们真的可以事事以人定胜天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
读了刘老师关于胡焕庸线的一篇博文,文中指出:“任何大项目都应该经过成本收益分析,只要收益大于成本,净收益越大的项目越应该建设。讨论调水方案的学者大部分都是地理,气象学者,缺乏有经济头脑的学者,所以造成讨论调水方案只局限于技术工程层面,而非社会经济层面。”
我的一个评论说:“博主可能对人类对整个自然系统的认识与分析能力过度自信了。不仅仅是成本效益分析的问题,其中的不确定性太大是主要原因。” 后来想想,这其实涉及到工程的前沿极限了。成本效益分析貌似简单,成本、效益两项没一个省油的灯。刘老师在文中也提到外溢效应,不过他指的主要是正面的外溢效应。可是负面的外溢效应呢?长期效应呢?这些东西,我们在科学上不清楚的要比清楚的多,我们不清楚我们不清楚的(unknown unknowns)比我们清楚我们不清楚(known unknowns)的多。这个时候,大家还是根据我们的常识来做决定比较靠谱。当然这里指的常识,也有一个学名,就叫precautionary principle. 科学网曾经有朋友介绍过这个概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放狗搜,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大型水利工程,核电工程,转基因,等等受到民间抵制的东西,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的决策不符合这个常识。可惜的是,常识并不见得大家经常践行,相反,经常被践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