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加贴*)

已有 2503 次阅读 2016-4-20 13:04 |个人分类:[Graduate Gate]|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按:下文是群邮件的内容全部の系列]

       昨天看到一篇博客文章*,标题为《研究生,你混毕业了又能咋的!》,引起1.1万次阅读,10^2条评论。在此摘录一段:“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毕业答辩季,每年这个时候导师的心情是复杂的。因为,又一届学生要毕业了,高兴!但每每看着学生的毕业论文,心理[里]就发怵。姑且不说论文的学术水平,就连起码的文字语句都不通顺,有时读着读着文字就想发脾气,标点符号乱点,断句不假思索,完全不按规矩和规范来做事。
       导师们能出来码字儿,现身说法地透露一些“内情”,应当授予豁免权,否则就没人愿意出来说话了。本着这个“精神”,以下内容只能看作泛泛而谈,简而言之,就是 No offence, but...(听起来还是像攻击的一堆话)。如果想到牛顿18岁就发明了微积分,而很多人到了19岁还入不了大学的门,总归会感到惊讶的吧。不过,牛顿上大学期间,刚好赶上一场瘟疫,得以在乡下自由地思考、写作近两年时间*,这对他而言是一种机遇。而我们中的很多人从不曾有这种机遇,而且被要求在几年内“精通”十几门乃至几十门课程。其实,绝大多数人一门也精通不了,更没有时间去dwell on something。归根到底,人类社会不诚实,或者说,容纳不了诚实。偶尔,由于大自然的恩惠,才可能出现一个暂时的空隙。。。
       开头摘录中的情况很普遍 ------ 我是说,人们不去看研究内容,也看不了研究内容,于是就从标点符号啦、格式啦、文字语句啦这些“轮廓”性的东西上加以判断。毋庸置疑,这些轮廓性的内容是该有点“讲究”,也是一种修养。但是,如果放着研究内容不看,专看这些方面,显然是本末倒置了。可以这么说,所谓研究,就是看技术内容。如果导师与学生不去同步地做,很难说导师就一定能看懂学生论文中的技术内容。还是那句话,作为教授或研究员,有经验、有工资、有固定位子,却常常不能或不愿独立完成作业,怎么可能指望学生去独立完成科研?
       就在十天前,收到一条博客文章的评论*。。。这边的导师不是一般的负责。第一篇文章会给你悉心指导,修改。就连我这个博士后,导师也能坐下来教我如何写出更好的matlab程序!” 瞧瞧,芬兰的导师会教博士后如何写出更好的程序。不是说,博士后自己学不会一门程序语言,而是说,导师上手教,相当于头对头地“传功”,追求的是效率!人家发达国家的教授都如此,发展中国家的导师们不该就此反思一哈?
       
       话虽这么说,搞大论文就一个字:烦。三个字:我也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971431.html

上一篇: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作用b)
下一篇: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作用c)
收藏 IP: 110.178.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