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道义的呼唤(续)

已有 10569 次阅读 2012-3-19 13:42 |个人分类:师生园地|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按:前几日我向所参与的学术群体发出了道义的呼唤,旨在让我所带的研究生获得精神上的鼓励,在面临毕业压力的情况下,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以达到我所认可的学术标准。之后,获得了几位同仁的响应,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以下的邮件来自一位正在芬兰某大学攻读博士的同仁,现在征得同意在这里贴出,希望能给正在为毕业奋战的广大莘莘学子们以启迪和鼓舞,将仁义进行到底!】

L.B.同学你好,

    我叫L.Z.,是国内某研究所W研究员的学生,于2008年博士毕业。现在芬兰某大学做第二个博士,本计划一年前就毕业的,结果到现在还没毕业呢.一年前我就写好了毕业论文,结果没在2个导师那里通过,导师说引用别人的文章时务必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不可以直接引用原文。因此,面对那二百篇参考文献,我不得不耐下性子来一点点咀嚼。现在刚重新写好。在重写过程中,还写了最后一篇科研文章。老板看了文章之后说‘你的写作能力和英语水平提高了,基本不需要我修改’。 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篇科研文章拿给他后,他基本上重写了一遍。我非常感谢两位导师的严格要求,庆幸去年论文没通过,严格的训练才使我得以成长,才有本质的进步。是他们拯救了我,否则我以后对其他工作也会有对付的想法。

    这里博士要求第一作者的文章只需要一到两篇,署名文章共4篇。但我的导师们要我自己写4篇,也就是全是第一作者的文章。在一起做博士的还有巴西的和俄罗斯的两个学生,但是导师只为我一个人申请了一个欧洲空间科研项目,好让我毕业后接着在这里做博后。现在我明白了,当初他们为什么这么严格要求我,他们会根据个人的能力来要求,一个导师对我说, 对俄罗斯的那位学生几乎要放弃了,所以最后只能是只要她能达到毕业条件就好。

    我非常欣赏李毅伟老师的坚韧不拔的毅力,他在工作上的辛勤付出让晚辈汗颜,你能做他的学生是你的福气,严格按照他的标准去做成就的是你自己。坚信好钢是锻打出来的。现在你的硕士工作能做多好,以后遇到的任何问题你就能解决的多好。研究生工作的意义不是你做没做研究生,而是你做的有多好,培养了什么样的能力。没人在乎你用了多长时间做完硕士或博士,别人在乎的是你到底做了什么工作,取得什么进展。如果你自暴自弃,只想混个文凭,那另当别论。

    我只是尚未毕业的学生,不敢以太阳的名义给你写信,但看到你面临毕业的困惑,特将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和你一起分享。以资共勉!!! 是否严格要求自己,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来取舍。我相信李毅伟老师,也相信你!只要做,你一定能做好!走过去,又是一重天!

    祝你学业顺利,生活开心!

                                                                                                                                          L.Z.(2012-3-15)


注:收到以上的邮件后,我的回复邮件如下。

L.Z.:你好!

        非常感谢你的来信,想必花费了你不少宝贵的时间。相信你所说的能够帮助打消L.B.的顾虑。之前有事耽误了及时回复,请见谅!

        我自己没有做过硕士论文,不觉得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研究会有什么区别。我的想法是,对于硕士生的研究,老师介入力度应当足够大,从而确保最终所得到的成果达到老师认定的学术标准。

        这有点像猎人带着徒弟去森林打猎,即便本来只想打兔子,但无法排除森林里会突然跳出一只狼这种情况。L.B.就遇到这种情况。之前课题涉及的数学方法我已经预研了半年,感到那方法的原理并不难,本来打算自己做,她刚好来了,就交给她做,就是用那方法去解决课本以外的问题(有关太阳磁场计算方面)。我们之间讨论了好多。到了去年九月,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我判断遇到的困难超出预料(即便我自己做也不见得有把握),就劝说L.B.搁置那个课题。实际上,我判断该课题中出现的新问题可能导出原始创新,但无法判断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出来,耗下去对学生不利。后来转入我更熟悉的课题,顺利了很多,但时间方面比较紧张了。(补充:在之前的课题框架中其实也有过调整和转换,为了降低难度,先从三维转到一维模型,后来又转到二维模型,一直遇到困难,但其间还是产生了对后来的新课题有用的技术程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手。事实上,在研究生期间遇到这种困难等于多了经验,比起顺顺当当来说,有挫折的经历更加完备。)

        以上略详细地介绍了遇到的情况,作为交流。

        又及,你在邮件中所谈的情况很有意义,如果允许的话,我希望放到博客上,这样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起到积极的作用(涉及到人名的地方我可以用字母代替)。 盼复。

        再次感谢你的热心!


                                                                                                             李毅伟   (2012-3-18)


PS: 对于博士生,老师介入的力度应该会少很多,主要是帮助出主意、讨论等,以便于跟踪进展、把握方向及最终标准。 不论是博士生还是硕士生,我觉得有老师看着做研究很重要,否则学生被狼叼走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国内这种情况似乎不少。


注:L.Z 收到我的回复后,再次回复邮件如下。


李老师您好,

        这边的机子上输中文很麻烦,那封信用了我一整个上午的时间,但是只要对别人有帮助就值得了。

        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对硕士生导师应该介入更多一些,毕竟他们刚从全盘接受的本科过来,一下子不可能独立自主地搞研究,导师得帮着选题,工作参与的也得多一些,学生收获就会多一些,这样的导师比较负责任,而不是随便让他们自己搞点东西,对付毕业。另外,平坦的研究生阶段确实不是好事,问题越少培养出来的能力也越少,总有一天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力培养的越早越好,以后面对问题不会感到措手不及,无以应对。

        我同意您将那封信按您的想法放到博客上,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考。


                                                                                                              祝好,
                                                                                                              L.Z. (2012-3-1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549347.html

上一篇:同志们
下一篇:如何革除研究生的浮躁?
收藏 IP: 110.178.5.*| 热度|

5 林中祥 鲍永利 姚伟 樊哲勇 xj510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