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在信誉和名利之间我做的抉择 精选

已有 11336 次阅读 2012-9-11 07:25 |个人分类:故事感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信誉, 抉择, 名利

在信誉和名利之间我做的抉择


蒋继平

2012910


有个网友在我的[我是如何征服那些大教授的] (1) 的博文评论中写道:“呃...写完了吗?木有看够啊,博主老师再接着多写点嘛,激励一下我们,很是钦佩呢!”。 我的回复是:“谢谢,好的,我会慢慢地写的,不过,有些东西太伤心, 写的时候会引发我的高血压。往往一边写, 一边流泪。”还有一个也跟着附和:“是啊是啊,戛然而止,意犹未尽。”我的回复是:“没有写完, 不过以前也写过一些, 是草中笋在美国的生活点滴。 以后会慢慢地写的,现在很忙, 工作责任很重。”


我这个人有一个很古怪的性格, 就是答应别人的事, 一般会尽力去做的。 因而,现在虽然很忙, 还是挤出一点时间来继续我的故事, 一方面作为自己的往事回忆, 另一方面是履行对这两位网友的承诺。


在中国文化里, 履行承诺是关系到一个人信誉的问题。 借此机会, 我来谈谈人生中面对信誉和名利的明显冲突时, 我是如何作出抉择的。


接着[我是如何征服那些大教授的]一文的话题说下去。 当时我获得了洛克菲勒奖学金, 继续攻读我的博士学位。 因为这个奖学金是一个很不错的资金来源, 一些教授想把我收为他们的学生, 就想办法与我亲近, 要我转到他们的实验室去。加上我做实验的那种全神贯注的精神, 那些教授对我印象很好。 这就是我在那篇博文中提到的学校至少有三位大教授要我做他们的博士生的一个原因。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 我的导师已经快到退休年龄, 学校对我说,我的现任导师两年后就要退休, 要我做好心理准备。 更为严峻的现实是, 我的导师一生从事的研究都是很古老和平凡的课题, 用的方法和实验室的设备也比较老套陈旧。 因而,用现代人的势利眼光来看, 几乎没有任何前途。 所以,当时几乎所有的人, 不管是教授或者学生,还是美国人或者中国学者学生, 都劝我换一个前途比较好的课题和教授。


当时在我隔壁实验室的一位中年教授, 正处在事业的巅峰时期, 手下有七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学生, 其中四位是博士生, 一位博士后, 两位硕士生, 他好几次要我到他的实验室去做他的学生。在我一次次地拒绝后, 他有一天跑到我导师的办公室, 当着我导师和我的面要用他整个实验室的七个人来交换我一个人。 当然, 他的话虽然不是在开玩笑, 但是,那是明显不可能的事。不过,他的话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他确实很希望我到他的实验室去做他的学生。


与此同时, 当时的系主任也要我到他的实验室去, 几次找我谈话, 反复跟我说,我的导师很快就要退休了, 一定要我预先选好接任的导师。 当然,这个接任的导师就是他自己。系里和学校其他系也有教授希望我换到他们那里去。 由于篇幅关系,这里不多说了。


除了有洛克菲勒奖学金和我刻苦勤奋的钻研精神在教授们心中的印象外, 我当时已经被选为Gamma Sigma Delta , The Honor Society of Agriculture Sigma Xi,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ociety 的会员。这两个学会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学会, 尤其是后者,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会, 其会员包含世界上各个专业的人士, 但是, 必须要有人推荐和经过评审通过才能入会。一般的专业学会只要自己申请, 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顺利加入。我想这也是那些教授希望我到他们实验室去的一个原因吧。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教授们的各个方面的条件都比我导师强。而且, 在美国,换导师是很正常的事, 一般不会被认为是不合规定和伦理道德的做法。 在这种环境下,只要我愿意就行。


面对这些诱惑, 我果断地决定继续跟着我导师, 坚定不移地和他在一起, 只要他还在任职, 只要他还可以做我的导师, 我绝不会离他而去, 哪怕他已经退休也无所谓。我作出这样的抉择是因为在我心中信誉是比名利重要的东西。 导师帮我成功地申请了奖学金, 平时对我也不错,我没有理由离他而去。我想我的这种观念可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吧, 尤其是受到关公的影响很深的缘故吧。


这个抉择对我的人生影响是很关键的。 当时要是换了导师, 那我今天是什么样子也很难说。 不过,有一点是很明显的, 要是我当时换成学分子生物学或者医学, 现在很可能比较富有。当然,那是名利上的东西, 跟信誉相比, 没有多少价值。 对我来说, 信誉是和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 人活着就应该有诚信,建信誉。 科学家更应该如此。


由于我坚持诚信, 获得了几乎所有的人的钦佩。 我导师对我更是恩宠有加, 在我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 给出他全力的支持。



  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60895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611472.html

上一篇:地球被开发的第三个时期
下一篇:开发地球的第四个时期
收藏 IP: 98.208.235.*| 热度|

74 吴浩宇 蒋德明 王春艳 汪晓军 曹建军 陆俊茜 李学宽 璩存勇 杨秀海 吴锦宇 杨海涛 武夷山 葛兆斌 喻海良 柳林涛 张海霞 肖振亚 李新海 王金龙 赵斌 曹周阳 宋威 刘璐 尚可可 陈智文 万润兰 王瑞 李璐 刘庆丰 何应林 王晓文 秦川 秦逸人 雷海鹏 李土荣 吴飞 罗帆 孙静宇 左宋林 水迎波 杨连新 陈钢 马磊 曹裕波 黄继红 黄育和 王俊 杨靖 刘瑞亭 孙东科 金小伟 仇文利 李玲玲 李宇斌 柴鹏 何海 李静芳 lbjman hao anran123 yunmu dangping chtang Linjd wurenxie xtp1010 bridgeneer lilojoan zxk730 ZXFWDQN yxh3161 zhouguanghui aliala dreamworl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