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华的活动构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gh 活动构造,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哪天要了你的命,也许……

博文

为什么他说中国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已有 4690 次阅读 2016-4-15 03:10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管理, 高校, 一流, 监督, 张双南

为什么他说中国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双南研究员的一篇《为什么我说中国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理应是科学网熟悉的热门话题,奇怪的是,在科学网开博的张双南研究员没有发上来,只发在了《知识分子》。也许,风还没有吹过来,亦或是麻木了。无论如何,这一文还是和当下的学科建设争议有点关系的。

该文让人感觉合乎国情和发展规律的观点是中国的三阶段创新路线图:“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科技实力→科学实力”。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只能是花钱打水漂玩。关于高校使命的观点也是可以赞同的:“一流高校的使命是培养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或者“成功人士”),包括学术大师、艺术大师、文学大师、工程和技术大师、政治领袖、商业领袖、音乐家等等。”不同高校应该有自己的使命,可以高低各异。

不过,本文不想附和张双南研究员的其它观点。

其一,张双南研究员的观点:“一是教育部官员对高等教育的理解肯定不如XX和YY大学的教授们,尤其是这些大学不少教授都是海归”。其实,这个观点与科学网的“教授治校”是一样的。我想说的是,养猪的不一定要是自己会长肥肉的。美国名校的校长不一定是该校最厉害学科的最厉害教授。但是,高校的管理者,教育部门的管理者,至少是专于管理,有治学特长当然是锦上添花的。教授们当然不愿意服服帖帖听“外行”管理,问题在于,美国的教授就为什么服服帖帖呢?中美差别不在于治校者是不是治学者,本质在于治校者能不能从管理的角度有效地获取治学者的反馈并应用到管理中。中国高校或者教育部门的问题在于,管理者只是形式上听取教授专家的建议,并不少监督约束。教授治校和人民当家做主一样,实质远比形式重要。

其二,张双南研究员认为:“因为教育部正在轰轰烈烈地搞的高校评估,只能使得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更加不可能。因为你们用同一套评价标准评估中国几乎所有的高校,这些高校(包括XX和YY大学)为了通过评估拿到(本来就该拿到的)经费,只能按照你们的同一套评估标准办学(主要是合并和造假),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中国的高校趋同化,高校的各自特色逐渐就看不到了。而世界一流大学每一个提起来人们就会想到该大学的特色,没有人会把哈佛、MIT和加州理工混起来。”张双南研究员的具体建议是“该给XX和YY大学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但是就别管他们了,既不评估他们也不考核他们,包括课程设置(尤其是那些只会把学生搞坏搞傻的一堆课应该统统变成选修课)、学位点和学科都随他们去折腾,这样过一些年XX和YY大学说不定还真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

这个恐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观点了,几乎所有人都把纳税人的钱毫无节制地挥霍,管理部门以分钱当权利。显然,最简单的对比在于,美国纳税人的钱也不是那么好花的,这恐怕也是美国各种重大工程是不是要整点重大新闻发布的原因。问题恐怕不在于要不要评估,而在于如何评估,评估至少是与投入相匹配的最低要求。高校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主张目标,部门可以给予相应的支持。而评估在于监督高校在拿到支持后有没有按当初的承诺兑现。没有评估的监督,在中国就像没有监督的管理,形成的是挥霍的习惯,忙于找钱和花钱,没有时间想科学问题。而最近的学科撤销问题,无不是因为高校本身求大求全,投机式地向主管部门索取经费。事情的处理让人寒心的是,自行放弃者居然还能受到奖励。请问,当初的设计申请如何振振有词。

所谓的评估导致均一化,只反映出缺少监督机制下,养了一大批拿着口号不干事的主,将最低要求当发展目标。美国私立高校的发展,在于完全脱离公有支持和公众监督,有其特定的私有支持和监督体系。即便是一个私有基金给加州理工的一个项目支持,也是需要合理限度的评估的,需要给出报告。自由开支的有没有?有。但是自由挥霍的却绝对是不可能的。

还是那个结论,没有被管理者的监督,管理者的滥权是必然的。幻想逃避监督,不可能有动力获得进展和创新。现在的中国是花纳税人公有的钱用计划经济手段,花私有的钱用市场经济手段。中国可以建成一流大学,但是不是现在这样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下可以实现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355-970179.html

上一篇:“中国式”的悲哀
下一篇:长颈鹿如何睡觉
收藏 IP: 72.74.152.*| 热度|

6 史晓雷 郑小康 梅志平 张骥 陈楷翰 xliangg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