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inapubmed 0代码在线绘制160+科研图

博文

癌症相关论文导读: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它们如何促进转移?

已有 2693 次阅读 2019-11-3 17:31 |个人分类:每日文章导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癌症, 肿瘤, PubMed, 论文, 文献

免疫检查点阻断在人类癌症中的免疫学和临床意义

参与卵巢癌的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模式

姜黄素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发挥细胞毒性依赖于活性氧

miR-125家族中的遗传变异和中国人群非小细胞肺癌生存

高风险前列腺癌的辅助治疗

低氧/假低氧介导的癌症HIF1A激活

鞘氨醇1-磷酸信号诱导SNAI2表达以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

SLFN5通过AKT/GSK-3β/β-catenin通路抑制MT1-MMP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新型胰腺癌潜在生物标志物 - 系统回顾

槐果碱通过自噬和凋亡抑制胃癌细胞生长

CircRNA_104916调控结肠癌细胞迁移、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

纳米工程类黄酮用于癌症防护

天然产物的抗癌潜能:关注于斯里兰卡植物的综述

染色质重编程作为一种晚期前列腺癌适应机制

姜黄素通过减少循环肿瘤细胞抑制胃癌肝转移

胃肠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

结肠癌:临床、宏观和微观方面

HIF-2α-依赖的NEAT1过表达通过miR-101-3p/SOX9/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进展

CRT0066101作为一种有效的三阴性乳腺癌治疗药物的作用和机制

Nanog信号调节ALDH阳性乳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

评估miR-98-5p、miR-152-3p、miR-326和miR-4289表达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生物标志物

GSK3β调控三阴性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和癌症干细胞属性

全基因组甲基化谱鉴定结肠直肠癌中的新兴差异低甲基化生物标志物MPPED2

胆囊癌:诊断、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

壶腹癌

肾上腺皮质癌的免疫治疗

喉癌和下咽癌的器官保留

1,4-二羟基蒽醌衍生物作为抗癌药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学评价

无花果酶-3与卵巢癌细胞的相互作用

POLR2E rs3787016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风险强烈相关

影响结肠直肠癌组织KRAS突变检测的因素

GEF-H1表达增加通过RhoA信号促进结肠癌进展

KDM1B敲低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淋巴瘤幸存者的乳腺癌遗传易感性

2-脱氧-D-葡萄糖通过靶向糖酵解和癌症干细胞表型抑制侵袭性三阴性乳腺癌细胞

细胞端粒酶RNA过表达增强病毒诱导的癌症形成

子宫内膜癌的免疫反应特征

CD248:一个癌症和纤维化疾病治疗靶标

甲基化和卵巢癌诊断:DNA甲基化能够用于诊断使用吗?

ERCC1 rs3212986和ERCC2/XPD rs1799793与晚期食管癌患者总生存间的关联

抗菌肽通过一种P2RX7依赖的机制抑制结肠癌转移

B3GAT3高表达与肝癌不良预后相关

癌蛋白LAMTOR5通过上调肝癌NF-κB激活GLUT1

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它们如何促进转移?

宫颈癌女性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PGC-1α翻译后调控及其在癌症代谢中的意义

鉴定UBA2作为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

拉丁美洲的胃癌

腹腔镜直肠切除术治疗癌症

CRISPR/Cas9:一种鉴定癌症治疗新靶标的强大工具

PTK2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促进肝细胞癌癌症干细胞性状

PI3K/AKT信号通路和癌症间的关系

全基因组鉴定circRNA中的癌症特异性可变剪接

PD-L1、B7-H3、B7-H4和TILs在人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男性乳腺癌的血清蛋白质组标签

LAMB3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胰腺癌凋亡,增殖,侵袭和转移行为

CC趋化因子在乳腺癌中差异表达并与总生存期不一致相关

整合多组学方法揭示了ALDH1A1在人结肠癌细胞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LINC00536高表达促进膀胱癌肿瘤进展和不良预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7141-1204681.html

上一篇:癌症相关文献导读:环状RNA circ_0002138在结肠直肠癌中下调并抑制细胞增殖
下一篇:癌症相关文献导读:代谢组学有助于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发现
收藏 IP: 101.88.16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4: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