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复杂的天下大势

已有 2117 次阅读 2019-5-22 07:47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今天世界的复杂性是我们在十年前未曾想到过的。可能也是因为那个时候,世界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在变化中的人们如果要来观察这个变化,以判断未来的趋势和走向,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现在这个变化的结果初露端倪了吗?这可能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有些方面,是当今世界上的人们共同观察到的,至少是相当一些人们共同观察到的。

在六年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时候,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即使在国内,的人也不是太多。两年后,即2015年,当我在一个单位做了一个讲座,专门讲述一带一路构想的时候,有的听众还认为我是在吹捧某人。只是当时听到这样的反应时,我并没有在意。从第一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举办时,我也确实没有想到这个倡议居然会引发如此巨大而明显的效果。

现在世界在谈论中国,谈论中国在当今世界上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俄罗斯的学者甚至还提出了中国式全球化的观念。我以为,这种观念至少在中国人这里,还是不要看得过重。毕竟,中国的现实距离这种观念似乎还是有点远。

今天的世界变化的方面的确非常多。美国从它的巅峰开始滑落。或许美国自己已经感觉到了,或许美国还在硬撑着,不太想承认这样的滑落,或者美国中有的人知道美国的滑落,但他们还认为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强大到依然无所不能。但是,毕竟美国已经感受到在有的时候,确实有点力不从心。但美国还要生努,就像一个在打架中已经快要筋疲力尽的曾经的强者,现在遇到另一个原来他不曾认为的强者,但美国认为只要他再努一把力,那另一个强者就会在他的拳头的最后一击中倒下。当然,旁观者大概看得很清楚。那后来的强者似乎不太可能在美国的暴雨般的拳头中倒下。

美国曾经领导着世界上围绕美国而集结起来的一个强大的联盟。但是,现在这个联盟有点不那么紧密了,也不那么强大了。他们内部之间的利益纷争让这个联盟出现了不少裂痕。现在说到这个联盟立刻会分崩离析有点为时尚早,但这个联盟最终的破裂似乎是可以预见的了。联盟的破裂除了联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之外,各联盟内部的问题,特别是他们国内的民粹主义的问题,已经开始让他们自己焦头烂额了。这种民粹主义让这些本来富裕而且相当发达的国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就一直不能让他们满意。发展迟缓,近乎停滞,失业率高居不下,人们的收入不增反降。加上这些发达国家内部的移民问题,难民问题,使得类似于种族主义的反智思潮开始在这些国家涌动。一直想建立一个强大欧洲联盟的德、法诸国,对这样的局面却一筹莫展。事情的发展没有按照他们本来的愿望发展,反而更为明显地渐行渐远,背道而驰。

当今世界的格局或许正在形成之中,现在还远没有定型。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混乱的状态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可能性。但是,有一点是人们都能估计到的。美国一定不会甘心其实力的下滑,美国维护自身霸权的动作一定不会停止。而各国人民要摆脱美国的霸权控制,走自己的发展之路也是可能肯定的。这样的角力会以各种纵横捭阖的复杂态势而存在下去。至于这个世界将来是不是一定会以多极化的面貌存在,现在也无法确定。只是单极或者两极的世界大概不会再出现了吧?

看到现在世界的局势,那么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应该是可以确定的了。特别是东南亚以及非洲,这两个地区的发展与崛起是完全可以想见的。虽然这些地区还不是太强,虽然现在看起来,似乎与崛起的局面还有相当远的距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崛起或者兴盛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在这样的状态下,美国再想一霸独占天下,已经是很难想象的了。美国应该考虑到这样的可能性,应该对此有所应对。如果只是一意孤行,只抱着自己霸主的梦想不想放弃,那么将来总有一天,美国会感觉到无所适从,会感觉到他自己的无能为力。所以面对战略撤退的局面,美国还是打算得越早越好。孙子兵法中说过,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这就是说,善于打仗的人,不会不考虑有可能失败的情况;而善于应对败局的人也不会惊慌失措。那么对美国来说,如果它现在依然要走维护自己霸权的战略,那几乎一定会失败。所以美国要学会如何应对失败,才不至于一败涂地,不至于兵败如山倒。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180419.html

上一篇:观看电影《音乐家》
下一篇:苏联的解体没有给资本主义带来黄金时代
收藏 IP: 111.201.7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