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庆来故乡旅行散记
纪念熊庆来先生1937年6月26日启程离京
赴任云南大学校长八十五周年
郑智捷
2022年6月26日
熊庆来(1893年10月—1969年2月)数学家、教育家。 1937年-1949年担任云南大学校长,在十二年期间把云南大学从规模较小的地方大学,发展成为在中国具有影响力,颇具规模的国立大学,为云南省和全中国输送了大批人才。聚焦研究复变函数分析理论, 对无穷阶对数型亚纯复变函数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级”。从1921年起先后创办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大学三所大学的数学系和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是中国传播西方近代数学、开拓近代数学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先驱。
陈安先生在科学网为纪念华罗庚先生逝世三十七周年组成的系列博文 [1] 中,特别描述了华罗庚先生在基础数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成就 - 多变量复变函数。而该项世界杰出基础研究成果是七十三年前 华罗庚先生1944年为纪念恩师 熊庆来先生五十岁生日奉献的特殊礼物。
熊庆来先生1932年以超级伯乐之慧眼相中华罗庚先生 [2],把他从江苏金坛的一名家庭杂货铺伙计,特聘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负责管理图书、公文、打字等杂务工作。
2022年云南大学 [3] 成立一百周年,熊庆来先生 [4] 担任云南大学校长八十五周年。本人作为云南大学的一名教师、西南联大校医 & 云南大学教师的后代 [5] ,以及 多变量复变函数的向量逻辑基础-变值体系的原创者 [6],特撰写本文为纪念熊庆来先生,1937年6月26日离开北京和清华大学,赴任云南大学校长八十五周年。所依据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事件的资料参考 [4]。
以相隔半个世纪两次探访熊庆来家乡:云南省弥勒县竹园镇的旅行,和参观熊庆来故居的经历, 缅怀熊庆来先生:胸怀坦荡、平易近人、思维深邃、可敬可佩的人生导师、 熊氏无穷级数-对数型复变函数的创始人、复杂系统复变函数分析的前辈宗师 …
初涉竹园
一百一十五年前,熊庆来先生初次离开竹园镇的老家到昆明求学。在1907年十四岁的熊庆来北上昆明之路为,从竹园镇向西南方向乘着滑杆、骑马走土路六十公里到达开远县城,然后转乘由法国人修建当时最先进的中国第一条铁路,滇越铁路米轨火车,沿西北方向二百二十公里到达昆明 。到昆明后就读的学校是“方言学堂”为清末的“外国语学堂” …
1968年8月中学恢复上课,我作为新生进入昆明师范学院附中初中部。根据清末民初昆明地图标记,“方言学堂”所处的位置就是当时的昆明师院学院附中初中部。
在《父亲熊庆来》中记载着五十三年前,1969年2月3日 熊庆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五岁。
也是在那个时段,1969年1月中旬我在探亲途中初涉弥勒竹园镇,在寒假期间从昆明去弥勒虹溪刘家庄探亲访问父母和妹妹。那时我的父母、妹妹和云南大学物理系的全体师生,从昆明疏散下放到弥勒县虹溪镇刘家庄。 由于虹溪镇刘家庄位于山区,交通不便,可行的走法是乘滇越铁路火车从昆明到开远,换乘长途汽车从开远到弥勒竹园镇。虽然在地图上从竹园镇向西到虹溪镇刘家庄的直线距离约为十公里,但只有小路可行,下了长途汽车之后,需要费力攀爬位于竹园镇西面的陡峭阶梯,越过山脊之后,沿着崎岖的山路,继续行走十多公里后到达刘家庄 …
作为当年十三岁的少年,我那次有惊无险地独自走完这段行程的旅行经历,至今还能清晰回忆 …
初涉竹园-昆明的旅程,搭乘滇越铁路是主要的交通干线。熊庆来先生和我的行程方向互反相隔六十三年。我们搭乘相同的昆明-开远路段。1960年代从开远县到竹园镇,乡间公路替代古老的土路,石头+柏油路面已经铺到竹园镇,载人车辆由长途汽车替代了乘坐滑杆和骑马上路。
曾听过竹园镇是云南大学老校长熊庆来先生的家乡,那次访问的目的地是虹溪镇刘家庄,经历了一路长途徒步旅行,亲眼所见竹园镇的独特风情终生难忘。
作为云南优质红糖的产出地之一,竹园镇为一个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农业坝区,到处都能看到甘蔗、香蕉、柑橘、青枣、梨和木瓜等热带型水果。大部分农田栽种水稻、玉米和各类蔬菜,与云南的其他高寒地区景象完全不同,整个区域显示出难得的热带亚热带鱼米之乡的富裕景象。
在竹园镇里沿街看到成群的农民小贩们,摆放着成堆的水果甘蔗甘甜多汁,各类香橙金黄丰满。闻名的特产竹园红糖 & 冰糖,在各处摊位出售。还有不少人售卖当地的美食:弥勒卤鸡和卤鸡米线,饭馆看得到烧好的卤鸡,还能闻到散发在空气中浓郁的卤鸡香味。
从竹园镇的长途汽车站到爬山起点的路途不长,在攀爬山路之前,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 …
再访竹园
2022年1月20日云南省微生物学会联合其他学会包括物理学会、计算机学会、数学学会构成 8+3 共十一家云南省各类科技学会机构,在弥勒县城温泉酒店举办 2021 年度联合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会议。
作为会议的交叉学科报告人之一,我在会议上作了 “基因索引=系统发育树” 特邀报告,论题涉及生物信息学、复杂系统特征测量、复杂网络拓扑分析、海量基因序列测量、大数据特征群聚分布可视化、量子密码序列测量、复杂网络系统的非平衡态统计、共轭整体不变量、信息熵特征分析等领域。
由于省数学学会代表有其他公务不能到场。我被指定为云南省数学学会代表,参加十一家科学技术学会联盟的合影。
在学术会议结束之后 1月22号,为了实现蕴藏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特别安排行程到弥勒县竹园镇息宰村“熊庆来故居” 访问参观。
从初涉到再访竹园镇,五十三年后交通状况已有显著的提升。从昆明市到弥勒开通了高速动车, 昆明到弥勒县城相距一百五十公里的路程,不到一个小时动车就能抵达。从弥勒县城到竹园镇,还有五十公里的距离,县城和主要乡镇之间都有高速公路网连接。加上部分低等级村镇公路,汽车在一个半小时之内能够到达。
汽车从弥勒县城到竹园镇垂直海拔高度变化超过八百米,沿路的植物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下降分布逐渐变化,从县城典型的亚热带风光,气温至少提升了十度转为热带亚热带风光。进入坝区之后,遍地都能看到成片的甘蔗林,各类植物和田间的蔬菜大棚郁郁葱葱。
经过竹园镇区域,刚好是当地的集市日,沿路各类商品和小摊到处都是,严重影响着汽车的正常行驶。好不容易才穿过了竹园镇拥堵的集市中心区域,从竹园镇到息宰村距离十三公里,只有村级公路连接。沿途公路的西边方向分布着连绵大山,与东边方向平坦的坝区分布,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激活了我在五十三年前从西边大山的山脚开始爬山,沿着陡峭山间小路十多公里徒步到虹溪镇刘家庄的记忆 …
继续的行程,穿行在两边都是农田包围的乡间窄路之中,沿路都是各种鲜活绿色植物的气息,路边可以看到沿路随机出现的芒果树,和枝条上挂着成串的果实 …
息宰村位于竹园镇南面偏西方位,地势平坦、农田肥沃、气候偏热、不远处还有小河流过、在区域内具有较大的村落建筑群集,属于典型的热带亚热带鱼米之乡。
参观故居
利用手机导航系统,我们找到熊庆来故居的准确位置。停车之后发现,尽管到达时是开放时间,但是故居的大门上锁紧闭,只有一条小缝可以窥视院落。还好有几个热心的邻居,告诉我们可以找人拿钥匙有专人负责接待。
等了不一会管理员来了,知道我们是云南大学的老师专程前来悼念老校长,热情地打开大门请我们进去参观。管理员解释道,由于疫情的影响,到故居参观的人数很少。本地的疫情防控需要,也不想形成规模化人员群聚,相互感染。因此通常没有特殊情况,故居不接待参观者。
从大门进入故居区域,首先看到的是宽大的院落,有本地的植物和花草点缀其间分布着描述故居的参观路线,以及对展馆的概要介绍,基础风格与滇南区域,宅院型建筑相似,墙体厚实,基底为石头、外墙和柱子为砖、房门房梁和窗户为雕花彩绘的木质材料构成。
这个区域的右侧有两个圆形门洞为进入内院的门户。从圆门观察内院,世界著名的艺术家熊先生的二公子,熊秉明先生塑造的熊庆来先生雕塑安放在院落的中央,从黑色塑像的表情和神态,表达出熊庆来先生对于数学精髓的钻研态度,融合着待人诚恳宽厚大度的风格。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熊庆来先生内蕴的崇高精神和深邃的思想神韵扑面而来。
内院的核心建筑已开辟为熊庆来陈列室,各类展品玲琅满目,从先生少年时的照片,留法攻读的文凭、奖状、证书等实物、文字、图像证据。 在记录着留学法国期间的课程学习部分,多张大篇幅的课程结业证书引人注目。仔细观察意识到,当年在法国通过的每一个正规课程,都发一张官方认可的结业证书。当年这类证书的印刷质量非常精美,比目前的博士毕业证书更漂亮。
熊先生精心选择的系列课程,普通物理学、 微积分、天文学、 理论力学等,为回国后众多方面的开创性成就奠定了基础。熊先生为获得硕士学位通过的系列高等级课程,在当时留法的数学物理科学领域学生中堪称佼佼者。所选择的相关内容系统性和需要预先储备的预备知识,其难度等级令人叹服!
所展示的博士学位证书为法国国家理科博士证书。博士论文提出的对数型亚纯复变函数,开创了利用无穷级数表示的先河,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熊氏无穷级数”。为复变函数精确描述各类复杂动态系统非平衡态的熵函数表示:热力学熵、信息熵等,建立起代数函数表示的算法计算基础。
作为资深教育家,最为骄傲的成果自然是培养了一大批杰出学生,在陈列室中十大弟子的照片和介绍非常醒目:严济慈、华罗庚、赵忠尧、庄析泰 、陈省身、彭桓武、钱三强、钱伟长、杨乐、张广厚。
他们是二十世纪中国高层次物理学家、数学家的顶级核心团队群体。
沿途照片
弥勒名胜
自然生态
竹园集市
故居建筑
攻读证书
杰出弟子
标注解释:
[2]诚心提携后辈的伯乐:张维《熊庆来传》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3
[3]云南大学百年诞辰:云南大学创始于1922年以东陆大学为名称在昆明成立,1923年4月20日正式开学 https://mp.weixin.qq.com/s/4Ai1VxsPLchPPU8S66TNyw
[4]相关基础事件信息: 熊秉衡 熊秉群著《父亲熊庆来》云南教育出版社 2015
[5]西南联大校医 & 云南大学教师的后代: 郑信坚(爷爷 1892-1981)1938-1940 担任西南联大校医,1950-1970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任;郑扶民(大伯 1927-1995)1945 云南大学附中毕业,1950-1995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腹部外科主任;郑修文(姑妈 1930-2014)1948 昆明师院附中毕业,重庆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副教授;郑哲民(三伯1932-2021)1950 昆明师院附中毕业,1957-2021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著名蝗虫专家;郑苏民(父亲 1933-)1951 昆明师院附中毕业,1955-1998 云南大学教授 资深无线电信息技术专家;郑天民(五叔 1939-1987)1965-1987 云南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理论物理专家;尹兰泽(母亲 1932-2007)1957-1986 云南大学物理系讲师 激光光学技术专家 1986-1992 云南省妇联副主任;郑智英(妹妹 1958-)1986-2013 云南大学图书馆 图书管理员。
[6]原创型向量逻辑元知识模型变值体系专著系列
英文专著:Jeffrey Zheng, Variant Construction from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o Applications, Springer Nature Press 2019
https://link.springer.com/book/10.1007/978-981-13-2282-2
中文专著:郑智捷 变值体系理论及其应用 第一卷 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2021
https://mp.weixin.qq.com/s/qxUyVoMGWkKHJ0vX6O5VHQ
两篇中英文悼念 Kunii 先生的博客,介绍共轭变换、元知识模型和变值体系,持续四十年的探索发展历程。原创核心论文链接包括:共轭分类、共轭变换、非平衡态复杂动态系统、分层结构化《3+2》要素、元知识模型、无悖群聚、变值逻辑、变值测量、变值图示、组合熵、平均熵、集成熵、拓扑熵、共轭环系统消解莫比乌斯型悖论、元知识分析和设计架构、超越 von Neumann 体系架构的未来元知识智能化复杂信息系统等。参阅:
追思 Tosiyasu L. Kunii 先生: 元知识模型奠基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9831-1333249.html
In Memory of Professor Tosiyasu L. Kunii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9831-1333561.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6 2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