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田园将芜胡不归

已有 3120 次阅读 2011-7-17 22:56 |个人分类:环境政策与发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田园, 城镇化

在并不遥远也不迫近的将来,比如本世界末,我国人口即使不再是世界第一,但仍然会比比现所有西方工业化人口的总和还要多,这种情况下,城市化率即使达到90%,还会有1亿以上的农村人口,按照人均耕地与西方的大农场相比,仍然是小农,仍然不会有比较优势,也不可能传造出比西方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由于我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西方国家,只要承认劳动价值,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收入差距就不能消失。而农民离土进城,从自给半自给的生产生活模式变为完全市场化的生活模式的机会成本太大,城市的人均能耗是农村的3倍以上。大城市的抽水马桶不适合中国国情,特别是不适合中国北方,排泄物的归宿应该不是江河。如果一味建设高楼大厦,中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1百年也解决不了
我国目前的资本积累并不可能为
90%以上的国民提供城市就业的机会。所以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不可能是将农村人口都赶到北上广等超大型城市,因为即使有50座千万级的超大城市加500座百万级的特大城市,也不过是可以容纳10亿人口。而且一个城市人口一旦超过300万,城市化的边际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中国农村现代化化道路只有是推动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就地转化、安置农民,将工农分离的“大城市陷阱”,转化为工农结合的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推动农业和农村服务社会化,实现农民兼业化、离土不离乡、甚至不离土不离乡的新田园。
而且按照西方宽泛的标准,我国农村很多大的聚落,也早已称之为了。
大城市优先特别是特大、超大城市优先的社会意识必须被清算,城市并不比乡村优越。城市化不应该是钢筋混凝土森林的城市化,和农家小院并不冲突,城市化也不应该是把10几亿的人口都赶进高层公寓的鸽子笼里,这样环境、经济与社会成本太大,只不过是现在的社会意识出了问题,总觉得混凝土森林里面的鸽子窝比洒满阳光的小院,更高尚。目前农村工业化已经超前于城市化,工农结合也不是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镇企业,要引导生成要素向中小城市和县域再分布,因地制宜建立工业园区。要还是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依托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和市场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的加工制造业,如轻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重点发展农村服务业,也就是公共服务的城乡均衡发展,这样以来小城镇就会形成和发展起来,非农人口的比例就会增加。大县可以多搞一些,但是一般的县工业园区不可能搞太多,更不能洒胡椒面,也不能完全脱离县城,因为县城的基础更好,而且县城之所以成为县城,在资源、交通等各方面,总还是有其优势的,你不去利用这种优势就会阻碍发展。中国一般的县域人口多在30-100万,支持一个6-20万的中心城市,可能比支持几个分散的没有联系的镇更有效率。不管是城市、工业还是矿山都需要加强环保,但是污染处理设施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会有比较优势,如果布局太分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就很难治理了。
当然县城和工业镇首先是产业集中而不是人口集中,不鼓励农村人口过度向县城和工业镇集中,因为随着交通设施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一般县域城乡之间不存在太大的通勤问题,每天在城市工作,晚上会乡村居住,农忙时节还可以顺便务农的兼业农民完全可以做到,这样的话,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机会成本相对较小。但遗憾的是,目前的农村城市化人口聚集似乎先于产业聚集,这是不可持续的。
乡镇,是处于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除个别外(比如矿产地、交通枢纽或已经具有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业的地方),不强求其工业化程度,也没有必要大建楼堂馆所,因为镇区的规模一般较少,可能只有5000-1万人,建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并不合适,镇区一般仍要以传统的高密度农村庭院为主,欢迎沼气池,不欢迎抽水马桶。镇区经济主要是为农村的生产生活服务,另外可以适度增加镇区的人口,因为只有人口多了,才能有人气、服务业也才能发展。镇区与县城、镇区与工业工业园区的点对点通勤才更有效率。

继续保持家庭承包的土地所有制和农村宅基地的自主权,鼓励专业户生产,也鼓励农民兼业,鼓励农林牧副多业并举,只有农村经济市场化提高,农村服务业才能发展,才可能有城镇化的推动力量,要鼓励进城青年回乡创业,而不是鼓励他们在城市里落户。要加强而不是削弱县乡组织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随着农村工业化、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的改善,在县域范围内,离土不离乡(村)工作在城市、生活在田园是可以实现的。

 

限制超大型城市的发展,克服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甚至地级市的攀比情绪。已经达到300万的就让他们达到,达不到的就算了。未来300万以上城市最好控制在10个左右,最多不能超过20个,这20个大都会里应该可以居住一亿以上的人口。至于向北京、上海之类的千万级以上的人口中心聚落,应当适当减负,上海还好说,北京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简直无法承当现有的人口。但是目前靠现有的行政措施很难疏散大都市里的人口,唯一可行的办法似乎只是高昂的房价与地租对城市发展的自我抑制和随之产生的知难而退自我疏散效应了。虽然这很悲哀,但似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可能的选项。
至于特大型的工业制造业项目,两高的能源、原材料项目自然不会在大都会区附近,但是一些高技术项目并不大可能放进一个纯工业城市,现在要做的更多的是集团总部、高校和研究所从大都会向工业城市扩散,因为大都会的运行成本太大,而且本来是搞农业的、林业的、水利的、地质的、煤炭的、能源的、矿山的、冶金的,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有什么意思,王府井大街上又不可能种地栽树挖煤修水库,这些单位都应该奔赴工农业生产建设的第一线,不过搬迁的难度非常大。
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建设100-300人口规模的工业中心城市,除了云南、贵州、西藏、宁夏、新疆以外,每个省都应该有2-4家这样的城市,总数应该在100座以上,总人口数应该达到2-3亿人,也易于就地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减轻人口候鸟式流动的压力。
剩余其他的地级市和县级市总计还有500座左右,主要是50-100万,和20-50万的人口规模,人口总数也可以达到2-3亿人,但是这些城市与农村联系更密切,整合经济要比吸纳人口的能力更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县域之内离土不离乡
以上就是我国现有600多座的建制市的人口吸纳能力,应该在6-7亿的样子。相当于两倍的北美的人口,比欧洲所有国家人口加在一起还多。
剩余的就应该考新农村建设,各种途径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了。

如果2000个县城和相当于县城的镇平均人口达到10万,再加上4万个平均人口5000-10000左右的建制镇和农村集镇和若干万个具有镇的雏形的中心村,这又有6亿人口左右的人口。视我国未来的总人口规模而定,未来从事纯农业生产的村组人口只有2-4亿了,这样的话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大体就完成了,如果顺利的话,这一过程需要50年的时间应该可以完成。当然在具有镇雏形的中心村、农村集镇、建制镇、县城和相当于县城的镇以及地方性中小型城市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完全脱离农村的兼业人口,大都会区的边缘也有兼业人口,这样的城市化还是不彻底的,不成熟的,但至少可以避免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贫民窟问题 

如果未来中国人口在15亿左右并开始逐渐下降,城市与城镇经济供养12亿,农村经济供养3亿,这种人口比例已经足以弭平城乡差异,但是城镇人口中一大部分是自己解决伙食的兼业农民。当然生活在农村的人要比纯农业人口多得多。而且城市化并不简单的是钢筋混凝土森林的鸽子窝,更不是抽水马桶。或许5亿人过上抽水马桶的生活已经是我国水环境的一个极限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465754.html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
下一篇:不是没有猪,是都在圈里
收藏 IP: 113.140.84.*| 热度|

1 马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