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femetric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errycueb 以勤奋、谦虚、严谨、规范、持久的习惯和态度做安全科学研究。 'Wonder en is gheen Wonder'

博文

再议哈尔滨阳明滩大桥事故

已有 4706 次阅读 2012-8-25 15:19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style, center, white, 哈尔滨, 阳明滩大桥

再议哈尔滨阳明滩大桥事故

昨天(20120824)博主根据事故现场的图片对事故的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猜测,今天(20120825)有报道也验证了相关猜测,也有博主今天对当时桥面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讨论。总之,结果在我看来仍然扑朔迷离。

扩展阅读:哈尔滨阳明滩大桥事故原因猜测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4179&do=blog&id=605644

今天报道称:事故已经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事故发生后记者试图查询断裂桥梁部分的施工单位信息,但哈尔滨建委表示,因为阳明滩大桥施工指挥部已经解散,因此无法查询到是哪家单位负责这段事故桥梁。当地专家称,虽然这段引桥发生整理倾覆,但桥面缺未出现裂纹,这说明整个桥的质量是合格的,初步分析超载是最直接的原因。另外,当地媒体曾刊文称,这座桥工期只有18个月(原定工期3年)。突破性的创造了该省最快速度,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文章还称“曾经一位著名桥梁专家”忠告洋明滩大桥建设团队,他们安排的工期不可能完成。如今这些“忠告”皆成浮云。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人民网,京华时报)

扩展阅读:来自一座大桥的感慨http://www.gyzq.com.cn/gyzx/gyqk/200903/HTML/8.html

2007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一封寄自英国某设计公司的来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请注意对该桥进行维修,并建议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

看了报道后感想如下:

1)如果桥梁使用一年就找不到施工队,或者相关负责人。那么中国的工程质量永远会成为一个问题!个人认为如果要查一定能把责任落实到人的,至于施工队解散了找不到了。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2)是谁这么大的权利能把工期减少一半,胆子很大。我个人认为,如果报道确实是工期缩短一半。那么有两种可能:

其一,工程经费预算不够,必须通过缩短工期来保证工程完成。那么欲速则不达,质量可想而知。

其二,如果此桥也走的是招投标以及国家财政拨款钱应该是够花的。那么钱够花为什么还这么召集完工呢?其中的原因是我浮想联翩啊。提前完工省钱干嘛了呢?

3)工程建设是否真有专家?

工程项目的建设不是电脑的复制和粘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些建设公司自以为对建设很了解,把建设当成了在甲城市建的桥搬到乙城市而已。因此,一些桥梁专家就得靠边站。

这就导致了不管走到哪里桥都长得很像,简直就是复制!建设前期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做的很不好,也使得桥梁后期安全性存在很大问题。在此不得感叹!建筑工程不是堆积木。

4)发言人说话需要慎重!

建委称,大桥施工指挥部已经解散,因此无法查询到是哪家单位负责这段事故桥梁!感觉很有趣。因为及时是学校本科生做的小课题过个56年都能查到低,而这么大的项目居然如此管理。这让我想到这家建筑公司莫非是业界的大牛且很有背景?或项目审批存在疏漏。

后记

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的可靠性问题或将成为威胁城市安全的又一重要因素,希望引起大家注意。

扩展阅读:

[1]      大连地面突然塌陷 男子落入热力井全身烧伤65%

http://dzh.mop.com/whbm/20120815/0/F38Oz8I2a6120cFF.shtml

[2]      女子掉入热水井事件调查:出事热力管道早已腐蚀

http://news.sina.com.cn/c/sd/2012-04-13/181324268799.shtml

[3]      北京:聚焦城市内涝治理 让“良心”经受住考验

http://www.022net.com/2012/7-13/463840232861793.html

[4]      南京一商厦广告牌坠落夫妻被砸中 妻惨死夫重伤

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2/0820/c1008-18779528.html

相关内容还有很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4179-605879.html

上一篇:哈尔滨阳明滩大桥事故原因猜测
下一篇:CiteSpace——行为科学
收藏 IP: 124.207.15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