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信息视角下的安全新论 精选

已有 3806 次阅读 2021-12-26 10:51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信息视角下的安全新论

 吴 超

信息是人类观察世界万事万物与了解周围人事物的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媒体或素材或途径,对于人自身之外的安全判断,也是通过信息来了解的。然而,所有的信息传达和人对信息的感知与认知并非都是可靠的,信息传递过程和人对信息的感知与认知存在许许多多的偏差、缺失和错误,因此,从信息视角出发,如果各事件之间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等,就可以使产生信息传达过程出现故障,使人对信息感知和认知出现问题,进而出现错误决策和不安全行为,再进而导致事故等。基于这一原理,可以推论出一组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新概念,如:

(1)安全是理性人在一定的系统里(或时空里),对安全信息认知不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状态。具体地说,在该系统里的真信源-信源载体-感知信息-认知信息-响应动作的事件链中,相邻两两事件之间不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此存在状态就可称为安全。

(2)危险是指理性人一定的系统里(或时空里),对安全信息认知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状态。具体地说,在该系统里的真信源-信源载体-感知信息-认知信息-响应动作的事件链中,相邻两两事件之间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的状态。相邻两两事件之间存在信息失真的绝对值越大,就越危险,反之就越趋近于安全。

(3)危害是指在一定的系统里(或时空里),由于安全信息认知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而引发了人的身心受到伤害或财产受到损失的结果。

(4)安全风险是指理性人在一定系统里(或时空里),安全信息认知的信息失真率的绝对值与由此产生的危害的严重度的乘积。

(5)隐患(或危险源)是指在一定系统里(或时空里),安全信息认知的事件链中存在可能造成危害的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当这种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人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或财产受到严重损失时,则成为重大隐患。

(6)事故是指安全信息认知的事件链中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不对称,致使信源不透明、信息传达不清、信道不畅、或信宿故障等状态后,发生了有形或无形的伤害或损失。当对人的身心和财产未造成危害时,称为无害事故;当对人的身心和财产造成重大危害时,则称为重大事故。

个体安全信息力是指在特定的场景和任务下,个体利用和整合安全观念、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内在安全素质,进行安全信息获取、安全信息分析与安全信息利用,实现既定安全目标和安全绩效的能力。基于上述定义可以开展许多研究,如:

(1)由个体安全信息力的获取能力、个体安全信息的分析能力和个体安全信息的利用能力3个维度,可以组成个体安全信息力概念模型,得出个体安全信息力的3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可以探索个体安全信息力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安全信息力的作用机制。

(3)可以研究个体安全信息力作用于人、机、环境、管理、软件、资源和与信息的关系和不同作用效果。

(4)可以建立个体安全信息力的数学模型,用模型参数表达个体安全信息力的不同作用方向、不同安全信息力作用夹角和不同作用效果等。

(5)可以开展个体安全信息能力的动态性、可塑造性、个体性与差异性等特征的研究。

基于信息意外释放可以发展事故致因理论和给事故致因新解释,如:

(1)能量源于客观,能量意外释放会产生事故;信息感知和认知源于主观,信息意外释放也可能造成事故;事故信息对于涉事外群体来说,事故是群体安全感的下降。

(2)信息传递经常伴随着信息不对称,人的每一次行为都是由信息的感知和认知做出的决策而行动的,因为信息经常存在缺陷,人的每一次行为都可能是风险行为。

(3)从信息不对称程度分析,任何一次事故的致因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和包含人的主观信息感知和认知的失误。

参考文献:

[1]吴超. 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构建及其启示[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7, 13(3): 5-11.

[2]黄浪,吴超,王秉.个体安全信息力的概念模型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27(11):7-1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318179.html

上一篇:泛谈发展新时期周期学,憧憬安全周期学研究
下一篇:近年课题组发表的安全建模系列中文文章目录
收藏 IP: 119.39.118.*| 热度|

5 周忠浩 王秉 黄永义 宁利中 罗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