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切缅怀刘潜先生:一位坚定我转向做安全科学理论研究的导师
吴 超
前几天从“刘潜安全科学图书馆”群里看到刘潜先生家人的讣告:刘潜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6日8 时在北京医院病逝,享年91岁。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惊和悲伤,因为今年2月18号下午我还收到他老人家回复我在春节前给他拜年的微信,内容原文是:“给吴超老师拜个晚年!祝与(你)全家龙年健康快乐心想事成!友谊长存!我一直忙于看病和住院,7曰(日)入北京医院治疗,有效,就(最)近会出院,请方(放)心。再助(祝)全家心想事成!”我看到了“有效、出院、放心”几字,心里甚是宽慰。但没想到仅过8天,老人家就过世了!由于前几天我眼睛刚做了个白内障切除手术,不便及时写文章悼念,这两天眼睛感觉稍好,就坐下来认真写篇追忆文章,以表达对刘老师的深切缅怀之意。
我与刘潜老师真正意义的认识和合作开展安全科学问题研究的时间是在2004年底,这与熟知刘老师的诸多安全界朋友和学生比较起来,是比较晚的。因为2000年以前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矿山通风防尘与安全,对安全科学理论的研究还处于比较粗浅的层次,与刘老师研究的安全学科建设问题也对不上号。不过,我知道刘潜老师的名字远比2004年早,因为刘老师是1991年创刊的《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的首任主编,并担任过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的副理事长等职,业界都还是比较熟悉的。
这几天追忆刘老师,我想了很多,但当打开电脑开始敲字时,却感觉很难写好写全。思考再三,还是用举例的方式,叙述几件我和刘老师与安全科学相关的典型事情吧。
一、我在撰写《关于设立研究生教育“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论证报告》中,学到了刘潜老师的许多安全学术思想
2004年9月,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之后,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的领导下,又将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并将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论证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立项课题,当时的副局长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华山任课题组长,黄玉治、吴宗之、吴超任副组长,刘潜任课题组顾问,因而论证报告的具体起草工作就主要成为我和刘老师的事情,而这也是我与刘老师首次能当面交流和开展合作研究的机会。在这次与刘老师的合作研究中,我对安全科学和安全学科体系的认识有了更深的理解,都是得益于刘老师的指导。参与这项研究工作的同时,也使我看清楚了安全学科的薄弱点和空白地带,进而坚定了从原来做矿山通风防尘与安全技术的研究转向做安全科学理论的决心,因为自己对转向做安全科学理论研究还是存在很多忧虑的,比如很难拿到研究经费和取得成果等。
刘老师的安全学术思想给我的具体影响举两个例子:1)在上述论证报告的撰写和修改的多次研讨过程中,其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安全的定义表述。刘老师给出的定义是:“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或称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见:刘潜, 徐德蜀. 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第三部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2,2(3):1-7.)。说实的,我初期对这个定义并不十分地理解,比如“有价值的物的损失也是安全问题,定义为什么不考虑进去?”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才认识到物的东西都是人之下的,有价值的物的损失可以由人的身心受到危害来含盖。后来我经过近二十年的安全科学理论研究,越发觉得这个定义非常好,到今天个人仍认为:刘老师的这个安全定义非常科学和很有代表性,由这个定义可以演绎出安全学科体系,并把安全学科以人为本的终旨和安全科学有别于生命科学与医学的标志“外界因素危害”表达出来。2)深刻地认识到安全科学的综合属性是安全学科能够独立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基础。刘老师多年来一直强调安全科学的综合属性,充分地认识这一属性对构建安全学科体系并使安全学科独立于其它学科极其重要,开展安全科学的研究才不至于陷入到别的学科领域之中。从安全学科的综合属性才能形成安全科学的系统思想,这正如刘老师在其专著《安全科学和学科的创立与实践》的前言所述:“本书内容的关键是突破“系统安全”认识的局限,实现“安全系统”认识,悟出安全与安全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框架,最终表述为“安全‘三要素四因素’系统原理”和综合科学的四个基本特征。”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越觉得刘老师多年前就能提出上述的安全学术思想非常有科学性和超前性,同时也更加深刻认识到,做好的理论研究,其存在价值远比做应用技术研究更长久。
上述报告的基本内容见:孙华山, 吴超, 刘潜, 吴宗之, 杨书宏. 再论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16 (10): 56-66.更多得益于刘老师的具体指导和向刘老师学习的内容,这里不便一一列出。
二、从刘潜老师起草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中的安全科学技术(620)部分,我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和追求目标
2008年,刘老师将准备出版在2009年《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中的“安全科学技术(620)目录”的初稿发给我提建议,我深感刘老师对安全学科思考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作为能够列入《学科分类与代码》的分支学科,一般都是已经成熟的分支学科,但刘老师当时列入的一些安全科学技术分支学科,有些分支的知识还基本为空白,其名称甚至很少出现。因而那时我问刘老师是否需要删节一些?刘老师说“这是一次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占位的好机会,这些二三级学科分支能够列入《学科分类与代码》,即使是新名称,用久了人们就习惯了。”在2009年《学科分类与代码》正式出版之后,我把其中的“安全科学技术”二级和三级学科目录请文印公司制作成大幅挂图,贴在我办公室的墙上,作为天天能够看到的自我追求目标。“安全科学技术”那些几乎为空白的二级和三级学科分支,至今还是我们课题组开展安全科学研究的方向,近十多年我们研究中心将填补这些分支学科空白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因而才有了之后的安全系列新分支学科创建的研究成果。
三、刘老师的文集《安全科学和学科的创立与实践》记录了中国安全科学和学科发展的历史,迄今仍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也促使我后来持续对安全科学的最基础问题开展研究至今
2009年,退休多年的刘老师为了出版其花了很多功夫整理的文集《安全科学和学科的创立与实践》时,我给予了部分出版费帮助,他在书的后记中还特别专门提及这事,并在赠送我正式出版的样书中写了好长一段感谢的话,这使我很过意不去。
刘老师的文集收录了从1982年至2009年这段时间内,反映安全系统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实践应用的相关资料。主要学术思想包括:安全和安全科学基本概念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安全科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人类对安全认识的四个阶段;安全系统科学的三个层次,一是安全的存在领域,二是在这个领域全面实现安全,三是落实到安全问题的解决和具体应用上;安全科学由学科科学、应用科学和专业科学三个层次构成;安全专业人才就是要运用安全系统的理论去解决系统安全的实际问题,从系统安全到安全系统的认识,是安全认识的飞跃与升华;安全科学是综合科学的典型学科,综合科学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复杂的非线性、功能的系统性和综合的整体性等四个基本特征。上述这些理论成果,迄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和能够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刘老师一直是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的专职工作人员,安全科学研究其实只是他的副业,而且在那个开展研究缺乏文献数据库及计算机和没有网络的特殊年代,能够从科学学的高度构建安全学科体系及其内涵,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
刘老师在协会工作期间,参与中国安全研究生学科专业的建设,形成当时的安全技术与工程学科专业目录;参与筹办中国劳动保护科技学会(后改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促成“安全科学”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单列为一级类目;创办《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推动“安全科学技术”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列为一级学科;参与促成中国安全工程师职称制度建立。这6件中国安全学科建设与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说他是中国安全科学的开创者的确当之无愧。
四、刘潜老师谦逊的为人和一辈子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科学研究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人榜样,我现在退休后一个人仍然继续做安全学术研究,也是向刘老师学习的
刘老师一生教诲了很多人,提携了很多人,为人谦虚和蔼,经常把自己说成是“材料袋”任学友选用,刘老师把许多晚辈他都称为学友和待为朋友,是真正的良师益友!近二十年来,我与刘老师一直有不断的联络,刘老师比我长24岁,也一直称我学友,这让我挺不好意思的。
刘老师一生钻研安全科学理论,虚心善学,倾心实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22年11月还在“天地生人”网络公众号还做了一个“安全科学五十八年过去——作为复杂性科学的典型案例”的专题报告;2023年6月在微信上与我讨论应急学科时,还给我回了一条长信:安全学科“还是需要回到用“安全科学技术”为人民服务的轨道上来才是正道,对吗?大百科三版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电子版)已对2022年前安全状况做出了结论;清华大学成立了安全科学学院,对90岁的刘潜来说死而无憾了。活着还想当话(活)材料袋和安全的科学发展。非常感谢你们后起之秀为国家和人类做出新贡献,是鉴卖(真)的企盼!祝你心想事成。好友老人书。”我想我们课题组近十年来出版的十多部安全科学系列专著和教材,也是对刘老师愿望的传承和发展。
刘老师时时刻刻思考安全科学问题,而且高度和深度在不断提升。正如刘老师自己所言:“安全科学是他一生的追求和生命的支撑。”我也经常受到刘老师的鼓励,这才使我能坚持二十年之久,而且未来还将继续下去。由于我转变了研究方向从事安全科学理论研究,现在退休以后一个人仍然能够继续做自己感兴趣的科研,也让我的退休生活更加有意义和有充实感。
五、结语
刘潜老师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和影响还在,而且还会长存下去,这几天许多人发朋友圈和祭文悼念他就是一个实证。我觉得特别能够使刘老师感到欣慰的事件是:2017年5月20日由陈伟炯教授等搭桥和促成的在上海海事大学设立的“刘潜安全科学图书馆”及其研讨会召开,那天刘老师出席了该主题图书馆的开馆仪式,我也参加和见证了全过程,那是刘老师人生最为高光高兴的时刻之一。以个人捐书及命名的图书馆来传承和认可一位学者的人生,这在国内学界是十分罕见的。
最后再说一句:刘潜老师千古!
注:文中引用刘潜老师发给我的微信原话中的括号内的字,系我的补充,因为老先生用手机写字难免有误。
顺附上几张图片作为佐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