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han81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han8103

博文

如何写好文章的“结果”部分

已有 7601 次阅读 2018-6-5 10:28 |个人分类:论文写作|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结果, 投必得

    投必得本期与大家分享如何写好文章的“结果”部分。文章的“结果”所展示的是对于某个学科领域有所贡献的新发现或者重要信息。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往往会仔细审查这一部分,并以此来判断作者学术贡献的领域和大小,然后决定文章是否适合在此期刊发表。在结果部分,会有各种图表,数字和文字信息来吸引读者了解文章研究工作的闪光点。

 

    大家可能刚开始写这一部分的时候,不知从何处下笔,而一旦硬着头皮写的时候,往往这也想说那也想提,很难分清主次。有经验的作者在写作结果部分的时候,往往只强调主要的点。学术期刊的主编和审稿人建议文章作者在“结果”部分的描述中,避免求大求全来描述表格和图里面的所有数据和结果。此建议告诉我们应该只描述研究结果中最重要的发现,尤其是那些将会成为文章讨论核心的发现。

 

    “结果”部分有时跟“讨论”部分分开,有时两者会结合在一起构成“结果与讨论”,少数情况下会跟方法和讨论一锅烩在一起构成主体部分,这是一种“摘要-引言-主体-结论”式的结构(AIBC: Abstract, Introduction, Body sections, and Conclusions)。各位大神可以看看要投的目标期刊的投稿须知对文章结构有什么要求,当然有的杂志的投稿须知也只是打打酱油没有这方面的明确指示,这种情况下可以看看已经发表的文章是怎样做的。

 

    如果采用的是“结果”和“讨论”分开的这种结构,那么在结果部分就只能主要描述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而不要把此结果与别人的研究做比较,或者试图去解释这些结果。这种分体式的结构往往更加常见,因此我们主要谈谈怎样写好描述结果的句段。

 

    描述“结果”部分的句子的典型功能有:

·      强调和凸显重要的发现;

·      指示出显示相关结果的位置 – 某某结果在某某图或者表中,或者某某图/表提供了某某结果;

·      可以对结果进行评论。

 

    有时整句只表明相关结果的位置,列如: Figure 5 shows the average number of visits per passenger. 有时既强调重要发现也指示出结果或数据的位置,比如: The response of Lucerne root growth to manganese rate and depth treatment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shoots (Figure 10)。

 

“结果”部分的句子应该用哪种时态?有可能众说纷纭,但并不是无章可循,常见的“结果”部分不同时态的用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一般过去时(主动或者被动语态)主要用在句子的核心是已经完成的工作,已经做了什么并且发现了什么;

·      一般现在时主要用来描述公认的事实,比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 此外,当句子说明永远存在的文件或资料的时候,也使用一般现在时,比如 The effects of new international logistic policy on consumers’ shopping behavior are summarized in Table 3.

·      情态动词(比如may, could)可以在评论里面采用,尤其是that从句中,比如 The results suggests that chemical A ma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growing process of plant X.

 

    投必得学术的文章写作系列会每周推出一篇跟大家科研写作息息相关的文章,如果你有具体问题,欢迎在评论部分讨论。

 

 

参考来源:Wri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 Strategy and Steps, 2nd Edition. Margaret Cargill and Patrick O’Connor.


2018-01-17 06.10.07 middle.jpg




论文写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7486-1117488.html

上一篇:维生素C对感冒无效,你其实该补充点锌
下一篇:如何写好文章的“讨论”部分
收藏 IP: 63.99.74.*| 热度|

1 王兴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