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旧作新编:端午时节说清明——清明絮语——写在理性与情感之间

已有 2447 次阅读 2015-7-10 20:16 |个人分类: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清明, 民族文化, 端午, 民族复兴, 散文与散论

信息文明之光(111):

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


旧作新编端午时节说清明


——清明絮语——写在理性与情感之间


杨文祥 2015-6-20日至7月10日修订整理



(不合时宜,不合文体,却合情理的“意识流”“散文-散论”——作者自评) 

 

题记:今年6月20日,是夏历乙未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本文是6月20日至7月10日,利用二十天的时间,在琐事缠身之余,在旧作《写在理性与情感之间——又是清明》的基础上时断时续地完成的修订整理稿 

 

一、引子 

——清明溯源

 

——生命萌生、活力勃发的时节,追寻亲情与文明源头的时节,

追索自然本真、生命本真和人类情感本真的时节,寄托历史情怀与后世关怀的时节 

 

在我国夏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中,在乍暖还寒、春风化雨的时节,有一个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精神和情感深处的节气,这就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提起清明,全世界的华人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国际友人,几乎人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晚唐诗人杜牧的这一诗句。粗算起来,这首咏唱清明的诗歌,已经被我们中国人反复吟诵,世代相传,足足流传了一千余年的漫长岁月。

 

可是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这首诗应该是南宋时期的作品,可能是由于传抄失误而将作者错题。即便如此,这丝毫不影响这首传世佳作历史之悠久,更不影响清明这一传统节日中国人民族情感的内在联系之深远。这首吟咏清明的诗歌佳作,究竟是唐诗,还是宋诗,其作者究竟是杜牧,还是另有其人,这在中国人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上,并不是那么重要。

 

依照我们中国人沿袭千百年的传统习俗,清明这一天,人们不禁要禁火寒食,还要扫墓祭祖,除此之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放风筝植树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风俗活动。

 

先人的墓前扫墓祭祖,这一风俗起源甚早,在周代的文献中就有所记载。禁火寒食,则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介子推君臣的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演化,清明禁火寒食扫墓祭祖这一风俗就固定了下来。

 

依据本文的理解,禁火寒食扫墓祭祖,其文化内涵应分别在于对中华文明的先贤本家族的先祖追思与缅怀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放风筝等风俗活动,其源头虽已无从可考,却足以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生命的珍惜生活的热爱以及由此而表达的对现实的关注。而插柳植树,更倾注了我们这个民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后世关怀

 

因此可以说,清明中华民族的一个缅怀先人,关注现实,关怀后世传统节日

 

总之,清明是杨柳临风,杏花沾雨,生命萌生,活力勃发的时节清明我们中国人饮水思源慎终追远,追寻亲情与文明源头的时节清明,是我们中华民族感念天地上下求索,追索自然的本真生命的本真人类情感的本真的时节清明是我们历代中国人情系千秋,心怀万世,寄托自己的历史情怀后世关怀的时节 

 

二、清明的失落与失落的呼唤

——魂兮,归来

 

——百年回眸: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清明三部曲:没落的狂热、躁动的淡忘、失落的迷惘与彷徨 

 

可是,清末以降,中华文明,这一古老的农业文明遭遇到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劲挑战。于是,民族利益的强烈冲突,精神、情感和文化的激烈碰撞,在这一历史瞬间,猛烈爆发为一股足以毁灭一个古老文明的巨大能量。

 

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由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转型的历史必然性,决定了这一冲突与碰撞的历史结局的毫无悬念。

 

这一毫无悬念的历史结局,这一冷酷无情的历史必然,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无比惨重的历史代价——以灿烂辉煌的农业文明傲视天下的中华帝国,猝不及防地走向全面的崩溃中华民族,这个勤劳智慧的古老民族,蒙受了一场空前的灾难和灾难打击之下的民族情感的重创

 

这一惨重的民族灾难民族情感的重创,直至一百余年之后的今天,普天之下的炎黄子孙,始终无法释怀

 

就这样,整个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丧权辱国史民族屈辱史。而伴随丧权辱国民族屈辱的,则是民族精神的萎缩与民族自信心的沦丧

 

于是,异乡的土地域外文明去寻求救国图强之道,就成为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唯一选择。而这一选择的又一个历史结果,便是西学东渐民族传统文化的日趋没落与凋零

 

随着悄然流逝的时间之河清明这个千百年来与中国人情感和精神生活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传统节日,渐渐为这个民族所漠视

 

于是,在距今并不久远的极左思潮当道的日子里,只消几个为数有限野心家荼毒与蛊惑,就足以掀起一场全民参与,席卷全国的由激进狂热,由狂热极端,由极端而堕入愚昧黑暗,进而由愚昧黑暗走向暴力、盲目躁动民粹运动

 

这场名为“文化大革命”,实为对民族文化所进行的大破坏大扫荡大毁灭民粹运动,不仅仅是当代中华民族所蒙受的一场空前的社会劫难,也不仅仅是为历史留下了一场血泪淋漓的不幸一腔身心交瘁的无奈和一段无从诉说,欲说还休的荒诞更是一场比百余年前的丧权辱国民族屈辱——八国联军和历次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命运更具有毁灭性和彻底性精神文化浩劫

 

百余年前的丧权辱国民族屈辱中华民族丧失的是国土、赔款、财宝、文物和尊严;而在这场号称“触及灵魂的大革命”文化浩劫中,中华民族丧失的是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的最后一缕生机

 

从此,中华民族失落了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生机所承载和延续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更失落了由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凝结而成的民族之魂

 

就是在那些狂热极端愚昧黑暗暴力盲目躁动的日子里,清明,连同中华民族的诸多传统节日一道,被当作“封、资、修”的东西,刻意而粗暴地试图从中国人的记忆中彻底抹掉

 

于是,在无知的漠视无情的淡忘之中,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承载着坚韧的民族之魂,凝结着深厚的民族情感清明,在当代中国人的心中,仅仅留下一道日渐模糊历史记忆

 

清明漠视淡忘,意味着,对历史的无知,对情感的麻木,对中华先祖的背叛

 

清明漠视淡忘,意味着,对生命的冷漠,对自然的疏离

 

清明漠视淡忘,更意味着,对文明的亵渎对后世的愚弄……

 

百年回眸,不堪诉说。在古老中国的这部残破的史册上,一个多世纪以来,通篇记载的,就是这样一个历史过程:

 

古文明的没落——没落之后的一次次屈辱与重创——难以忍受的屈辱与创痛而激发的愤懑与狂躁——继而是愤懑与狂躁而导致的狂热、极端与躁动……

 

经过这样一个狂热、极端、躁动非理性过程,接踵而至的,就只能是彻底的失落,以及失落之后的迷惘与彷徨……

 

于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既无暇他顾更无力自省,终于数典忘祖远离情感远离自然远离生命,更远离文明

 

于是,列祖列宗自然生命人类情感与人类文明,也就远离了我们

 

这岂止是历史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哀

 

忘记了祖宗,何以为人


远离自然,何以生存


远离生命,何来活力

 

远离文明,如何发展


远离情感,阳光下那白茫茫的虚空,宇宙中那黑魆魆的黑洞,不就是这些没有灵魂的灵魂的归宿?!

 

这就是古老中国,这株在世事沧桑的风雨中,呼风啸雨五千余年的千年古木,在百余年的近现代史中,那惨不忍睹,不堪回首,更不堪诉说的历史命运


百余年的风狂雨骤,百余年的屈辱沉沦,百余年的失落迷惘,百余年的落魄销魂,百余年的上下求索,百余年后的绝地逢春……

 

送走了长夜难明的百年沉梦,终于迎来了枯木逢春梦醒时分

 

可是梦醒之后,我们首先看到的,竟然是这样一个令人恐怖的事实

 

在百余年的长期沉沦中,我们早已失却了自己的民族之魂

 

浩浩长天,问茫茫大地,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流落在哪里

 

魂兮,归来 

 

三、清明的回归与民族的命运

——信息文明的到来与民族命运的转机

 

——信息文明的基础资源与民族复兴的现实基础 

 

20世纪中叶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将人类社会的历史车轮推上了由工业-半工业文明驶向信息文明的历史轨道。

 

与此相应,人类社会启动了社会信息化的历史进程。

 

社会信息化的本质,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以信息资源为最基本的开发利用对象和基础资源,逐步将历史上主要建立在物质技术物质资源基础之上的社会生存社会发展模式,转化为主要构筑在信息、知识这种智力精神资源基础之上的社会生存社会发展模式,以此推动人的潜能的充分释放人类文明新一轮的历史升华

 

作为一种精神资源信息资源人的智力,人类文化人的情感内在相连。

 

人类文化,以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其基本单元。而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民族情感,则构成了这个民族民族文化核心内涵——民族之魂

 

民族文化是一个有生命的开放系统

 

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只有在保持与其他民族的民族文化的持续交流与互动之中,才有可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发展生机

 

人类文明整体进步就是在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民族文化交流与互动之中实现的

 

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动过程,实际是一个对反映与承载交流与互动双方各自民族文化内容文化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过程

 

于是,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便成为一个主要建立在信息资源的基础之上,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既有相互竞争对抗,又有相互合作兼容互动磨合、整体推进与整体发展全球化进程

 

于是,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全球化进程,这一融双重进程为一体的历史进程,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发扬各自民族文化优势,在信息化-全球化进程世界文化建设人类文明进步整体过程中争取主动地位历史机遇

 

信息文明建设和信息-知识社会的发展,须臾离不开智力与精神资源这一基础资源,而智力与精神资源在现实生活中,又与特定民族的民族文化特性民族文化传统血肉相连,于是,今日中国社会发展之路中国人精神-情感之路,已经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共同构筑在中华文明在其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精神文化历史资源这一现实基础之上

 

今日中国的发展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不但在我们的脚下,更在今日中国人的心中——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之中

 

于是,今日中国将日益看清这样一个现实——

 

唯一能够使我们满怀自信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唯一能够让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民族复兴之路大踏步前进的现实基础就是在上下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用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情感凝结而成的中华文明精神文化资源

 

这就是说,中华文明所创造和积累的精神文化历史资源一—这些—度曾为我们自己所漠视、并曾极力摧毁唯恐除之不尽的所谓的“封、资、修”的“余毒居然是21世纪信息文明建设时代的当代中国,实现民族复兴无可替代的基础资源现实基础

 

于是,一个气势恢宏、历史与现实意义空前的历史课题,同时也是一项紧迫无比现实任务,摆在当代中国人的面前:

 

抢救和发掘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具有人类文明永恒价值的文化资源,重拾百余年来久违了的民族文化传统,找回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民族文化历史资源的充分开发与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中华文明的古典智慧资源优势,在实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走向中国,融东西方文明优秀成果全人类智慧为一体的基础之上,重铸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从而实现中华文明古典文明现代文明的历史转型,进而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


换句话说,不抢救发掘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具有人类文明永恒价值的文化资源,便无以重拾百余年来失落了的民族文化传统,更无以重振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在丧失民族文化传统缺乏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精神状态之下,“充分开发与有效利用民族文化历史资源”,“充分发挥中华文明的古典智慧资源优势”就无从谈起。这样,“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走向中国”,就只能流于“坐而论道”的空谈。一个极为重要,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事实是,在全球化日益深化、信息文明建设在社会实践上不断推进的21世纪,如若不能主动、积极而有效地“融东西方文明优秀成果与全人类智慧为一体”,不但不可能“重铸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也不可能“实现中华文明古典文明现代文明的历史转型”,更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

 

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增设为法定节假日

 

至此,我们这个苦难深重,命运多舛的民族,终于从昏昏沉沉,恶梦连连百年沉梦大梦初醒,回想起这个上溯每一个中国人列祖列宗,下连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与情感清明,回想起这个由于曾经的没落屈辱愤懑狂躁极端激进狂热躁动淡忘多年的清明 

 

四、清明回归之后的自信与反思 

——百年风雨 千年慨叹 万世反思 

 

20世纪中叶,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形成。而伴随电子计算机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卫星远程通信与传输技术以及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融合,则迅速形成了在各领域广泛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群

 

现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现实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一广泛而深刻的现实影响,被世界理论界称之为颠覆旧世界的信息革命。在这场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先导和强力推动之下,在各主要学科领域爆发和不断深化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不断谱写着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新篇章。

 

在此之前的数千年有文字记录的人类文明史上,主宰着人类的思维与实践,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历史命运的,始终是物质属性的自然资源。而与这种物质资源相联系相对应的人类技术,就是物质技术。所谓物质技术,就是开发利用物质资源技术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代表,以微电子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核心,以信息资源对象,进行加工、处理、传输和开发利用的技术手段

 

这样,信息资源理论概念社会实践上的形成和出现,就彻底颠覆了人类文明史上关于资源的认识与实践。

 

于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构建在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信息文明,走上了人类文明进步历史舞台

 

信息资源是一种在本质上不同于传统的物质属性的自然资源的新型资源。这是一种以人的智力资源为基础,承载着人的精神——认知情感、意志愿望新型资源。因而,这一新型资源本质属性是一种精神-文化资源

 

信息文明这一全新的文明形态,在人类文明形态转型的历史关头,为我们这个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精神文化历史资源积淀古老民族,送来了千年一遇的实现民族复兴历史契机

 

这一全新的文明形态,更帮助我们寻回了失落多年的民族自信民族自豪民族自尊

 

正是这一自信自豪自尊,让我们回想起失落在历史记忆深处清明

 

●                            ●                           ●

 

这些年来,在清明这一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不约而同地纷纷以最隆重祭礼,向黄帝炎帝这两位中华民族共同先祖,致以最虔诚的敬意。与此同时,满怀最诚挚亲情,向每个家族的列祖列宗,致以最深切的缅怀

 

美轮美奂,无以伦比的2008北京奥运会、当代科技与文明进步的前沿成就目不暇接的2010上海世博会、举世瞩目,成果丰硕的2014北京APEC峰会、近两年提出的气势恢宏,世界瞩目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规划与布局、以及与此相配套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超预期的顺利筹建,所有这一切,无不体现了信息时代的中国民族自尊、自信与自豪;而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鲁甸地震这些无比惨烈的自然灾难面前,今天的中国人则体现了前所未有的众志成城,共度时艰的悲壮

 

这一幅幅举世震撼的历史画面,这一幕幕令人感动的历史活剧,强有力地表征了今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足以告慰中华先祖的在天之灵

 

经历了百余年的长夜难明,经历了百年沉梦的警醒和梦醒后的奋起,如今我们站在信息文明建设的起点上,盘点经济改革的成就,憧憬民族振兴的兴奋,此时此刻,我们这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的民族怎能不感极而发百感交集的慨叹


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如盘,经历了百年探索的艰辛和艰辛探索的曲折,如今我们站在民族复兴的新起点上,回看曾经的苦难与失落失误与挫折——没落激进狂热狂热躁动与遗憾,此时此刻,我们这个拥有深邃东方智慧的民族,怎能不顿生慨叹之余的怅然

 

经历了百余年的腥风血雨,经历了百年的精神裂变乾坤流转,如今我们站在人类文明转型历史转折点上,回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演进世事沧桑我们这个曾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的伟大民族,怎能回避自己义不容辞历史责任,不作出足以启迪和警示千秋万世反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昔年沧海可耕田人间天上,天上人间

 

蓦然回首,是非功过,历史评说

 

●                            ●                           ●

 

清明的春雨,春雨中,匆匆赶路的行人。

 

度尽这百余年的风雨如盘,百余年的乾坤流转,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你可曾想到,眼前这纷纷飘落的细雨,那是九天之上的中华先祖,在与我们一道感极而悲

 

先祖的慨叹唏嘘,化作春风阵阵。列祖列宗的潸然泪下,化作春雨潇潇……

 

中华先祖悲欣交集的无限情怀,或许无人能解,但这润物无声春雨吹面不寒春风,毕竟唤醒了大地,催生新春无限生机

 

听,伴着这春雨春风,天边滚动着低沉的春雷

 

这隐约不息的春雷,分明是中华先祖的殷切呼唤

 

这沾衣欲湿的春雨,送来的是先祖天地自然的关爱

 

这和煦宜人的春风,我触摸到先祖的呼吸天地自然的生机生命的活力

 

中华先祖垂顾,有天地自然生机,有生命活力,更有信息-知识时代文明形态转型中华文明催生复兴机遇,今日中国,怎能不生气勃勃,活力四射

 

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如若没有足够历史反思,如若不能深入汲取历史教训,那么,今日中国的时代列车,如何能保证不会再度陷入“兴亡周期率”反复重演的历史覆辙?而今天的勃勃生气,能否永葆青春常在的无限生机

 

但愿这是我庸人自扰杞人之忧

 

无论如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仁者爱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地同根,万物同源”、“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系列中国人无不耳熟能详,闪射着中华文明智慧之光人文价值之光古训与哲思,不但是中华先祖留给今日中国人无比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中华文明中华智慧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伦理之道终极思考,更是今日中国赖以开展信息文明建设的高端信息资源——凝结着中华睿智古典信息资源

 

这些凝结着中华睿智古典信息资源,同时也是每一个优秀中国人终生的精神诉求 

 

五、清明的遐思与祈祷

——天佑中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沉睡百年,大梦初醒今日中国,终于回想起了这个“落雨纷纷,行人断魂清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关于诗歌评价名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对人、地、天、道、自然这五方面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隐含在这五方面关系之中的自然规律哲学概括

 

据此,“自然”,这一在我个人理论视阈中的哲学美学概念,便在文学艺术哲学这两个领域,被分别赋予了“艺术评价最高标准”和“艺术与智慧之神——艺术与智慧源头”的学术地位


杜牧的《清明》,这首脍炙人口的艺术佳作,咏唱的是隐秘在中国人精神世界深处的内在情感精神情感,是生命的闪光生命,是天地自然的精灵。而自然,是人类智慧艺术魅力源头

 

于是,诗人在不经意之间,拨动了一个古老民族心灵深处的那根最为敏感的情感之弦。这根情感之弦的振颤,又引发了这个古老民族生命的律动

 

一个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创造了五千年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她的情感的振颤生命的律动天地自然怎能不为之深深地感动?

 

于是,“自然”这一文学艺术与智慧之神,毫不犹豫地把她自己——“艺术评价最高标准”,连同她所能够给予的最高的奖赏——“无穷而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清明》这首诗歌佳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千百年来,《清明》这首诗歌之所以能够被历代中国人竞相传诵,其内在缘由,即在于此。

 

无论是清明回归后的中华大地,还是这个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的中国人无所不在的“小小寰球,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中国人特有的生活。只要中国人的生活在继续,《清明》这首传世佳作,就会继续在中国人的心中吟唱,无论生活之路的前方是春光无限,还是一番又一番雨骤风狂

 

●                            ●                           ●

 

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民族,曾创造了农业文明灿烂与辉煌

 

中华民族这个不幸的民族,在工业文明的兴起与辉煌之际,不无遗憾地与之失之交臂

 

中华民族这个苦难深重的的民族,度过了长夜难明百年劫难,历尽了丧权辱国百年屈辱

 

中华民族这个获得新生的民族,今天,站在21世纪之初这一时间点上,在送别工业文明迎接信息文明的时刻,迎来民族复兴的曦光

 

此时此刻,我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冲动,再一次抚今追昔,抚慰那曾失落多年的民族之魂民族情感

 

为避免民族之魂的再度失落,决不可忘记那腐朽没落的封建帝国曾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中华大地上的封建王朝尽管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可是依然死而不僵,每逢中国社会走到历史转折十字路口,它就会向我们展开它那令人销魂,更令人意乱神迷,歇斯底里的“死神的微笑”。

 

此时此刻,我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失落,再一次历史回眸,追忆中华民族那曾经的辉煌,痛惜那与工业文明的兴起失之交臂的遗憾

 

西方工业文明在区区几百年的时间里,创造了超过人类文明史几千年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面对这一令人目眩的历史成就,曾经创造灿烂农业文明古老中国,一面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一面称羡不已,无限憧憬。在文明形态历史转型的21世纪,工业文明,尽管依旧雄风不减,有声有色,但毕竟只是日薄西山残阳那一抹“落日的辉煌”。

 

此时此刻,我们尤须保持理性的清醒高瞻远瞩,极目远望——

 

信息文明,这一健步向我们走来的人类文明全新历史形态,对于我们这个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自己的学术论著学术博文中,我曾不止一次指出——

 

信息文明是构筑在信息资源这一现实基础之上的人类文明的一种全新历史形态

 

信息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最新形态人类文明

 

信息文明既是对物质型文明的充分发展,又是对畸形物质文明历史否定

 

信息文明真义在于由知识升华为思想,再由思想,在知、情、意精神沃土培育出灿烂的智慧之花结出自由精神之果

 

信息文明是人类自由这些古往今来普世精神价值充分发展与实现历史文明信息文明人类个体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完善人类社会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完善相统一历史文明信息文明人类智慧充分发展人的潜能充分释放相统一历史文明信息文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充分实现历史文明信息文明人类的精神家园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相统一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追求社会理想历史实践相统一历史文明形态

 

总之,信息文明尊重自然珍爱生命以人为本,以人的自由人的潜能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人的理想人的尊严最高价值目标人类文明新型历史形态

 

21世纪将是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历史进程走向深化与完善时代,与此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历史形态,物质型文明走向精神型文明,即由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并最终完成这一历史转型时代在可预见的历史阶段,这一历史转型与过渡时期,是中华民族复兴最后一次历史机遇

 

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民族的命运,在向我们呼唤。

 

面对这一历史潮流,面对这一历史机遇,今天的中国,准备好了吗

 

中国人的情感之路中国人的精神之路中国的命运之路中华的文明之路——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之路究竟路在何方

 

●                            ●                           ●

 

信息文明第一道晨光,已经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泛起。

 

信息文明晨钟敲响了。

 

在这一声声响彻云霄,声震寰宇钟声里,我清晰听到了,迎接新时代新文明颂歌欢欣

 

在这一声声低回缠绵,如泣如诉钟声里,我隐约听到了,送别工业文明挽歌哀婉

 

在这一声声徘徊低昂,沉重幽深钟声里,我似乎又一次听到了,死而不僵旧世界丧钟,在历史深处,久久地回荡


 

●                            ●                           ●

 

沉重丧钟声里,我们与形形色色的封建王朝——这一在历史上与农业文明牢牢捆绑在一起的旧时代、旧世界代表,作最后的诀别,将其深深地埋入,永久的墓地

 

缠绵挽歌声中,我们与工业文明——这一创造了物质文明极顶辉煌时代,作最后的告别,难免几分不舍,几分柔情,几分怅惘

 

在这欢欣颂歌声里,我们与世界一道,前去拥抱海阔天空,霞光万道的信息文明曙光

 

中华民族,将在信息文明的万里晴空下,在信息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走向全面的复兴

 

天佑中华! 

 

参见:

1写在理性与情感之间——又是清明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24303021

作者:pww1380  2010-06-03 15:16 星期四  

 

2.《大梦初醒,我们又想起了清明  

 

http://blog.tianya.cn/post-474749-13315073-1.shtml 

   

作者:pww1380     2008-04-07 11:46 星期一

 

3信息文明之光(1):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378023.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82247.html

 

4纪念五四 反思历史 走向民族复兴

——附:《信息文明之光》“纪念五四 反思历史 走向民族复兴”专题篇目

http://blog.gmw.cn/blog-136083-7425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889293 


5我们将给后世留下什么:千年一叹的万古悲风还是走向现代文明的春和景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03146.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5711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904440.html

上一篇:拜读钟炳《萱草花吟》感怀
下一篇:《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四十五——28.理论要点79-81
收藏 IP: 202.206.3.*| 热度|

2 钟炳 杨学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