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失衡的树种 精选

已有 5348 次阅读 2008-3-13 11:49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河南树种生态调查 失衡的树种(图)
转载自《大河报》  发表日期:2008年3月12日
 

  一些乡土树种正在消失,纯经济林的树种单一性和引进树种的生物入侵性,正在给中国森林生态带来隐患,维护森林生态的多样化变得十分迫切……
  阅读提示
  想吃榆钱饭时才发现村子里只剩下两棵榆树,国道、高速公路两边全是速生杨树,城市的街道两旁不是法国梧桐就是雪松,开发荒山时栽种的大多是美国火炬树,大量的天然林被砍伐替换成单一的纯经济林……在这种以种植草本植物的思维种植木本植物的浪潮中,一些乡土树种正在消失,纯经济林的树种单一性和引进树种的生物入侵性,也给中国森林生态带来大量隐患。
  令人欣慰的是,河南省林业厅最近两年连续出台多项措施以维护河南森林生态的多样化。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也特意在植树节前夕对河南植树造林工作提出了可贵的建议。这无疑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想吃榆钱一个村子却只剩下两棵榆树
  3月2日,徐泽文老人接到了女儿从上海打来的电话,一番问候之后,女儿给父亲派了一个任务——留心村里的榆树,榆钱儿长出来时,她要回来吃家乡的榆钱儿饭。
  女儿千里之外的念旧,让徐泽文很是欣慰,这位67岁的退休教师放下电话就出门找起榆树。睢县涧岗乡方庄,这是一个坐落在豫东平原上的普通村落。村子不大,徐泽文很快就转了一圈,结果大吃一惊——整个村庄居然只剩下两棵榆树了!
  在徐泽文的记忆中,因为能结出榆钱儿,榆树一直是村里百姓的“宠物”,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的饥荒年代,榆钱儿更是一道能让人们渴盼一个冬天的大餐。没想到,时隔多年,曾经给他带来无限美味的榆树竟然都接连死掉了,干枯了。
  更让徐泽文吃惊的是,不光是榆树,村子里的楝树、椿树也不多了,槐树也在减少。邻近村子的田边地头近几年种上了很多柿树、苹果树,其他池塘沟边或大块的耕田里,几乎全是早几年种的泡桐和近几年新栽的杨树。
  环保人士冯永锋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他是环保组织自然大学的创建人,也是《光明日报》科技部的资深记者。最近两年,冯永锋一直在关注中国的森林生态,先后撰写过多篇关于森林生态的深度调查报道。
  3月7日下午,冯永锋专程从北京赶到河南南阳调查天然林的生态现状。他告诉记者,如果不加紧保护,中国几乎所有的天然林都将被替换成纯经济林,其直接后果是,中国将成为“一个没有大树的国家”,榆树、槐树等乡土树种逐渐消失,单一经济树种与引进的外来树种将给中国的森林带来一场生态灾难。
  树种调查单一经济树种与外来树种并存
  冯永锋的担忧已经在云南出现过,近几年,这片神奇的土地多次因为砍树、种树成为全国的焦点。先是大量砍掉天然热带雨林栽育橡胶林,接着又发生了大量种植号称“抽水机”的桉树事件。
  这些事件也让更多的学者把目光投向云南、东北等自然森林聚集区,对于地处中原的河南省,一直很少有专家学者关注这里的森林生态。
  对此,国内著名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河南小组负责人崔晟指出,河南存在相同的问题。“你从一街两行的进口景观树,以及国道两旁整齐的速生杨树就可以得到印证。”崔晟说。
  据崔晟介绍,他曾经沿107国道、310国道以及连霍高速、京珠高速等主要干道河南段做调查,发现这些路段两旁的防护林几乎是清一色的速生杨树。
  3月8日,记者与崔晟一行专程赶到嵩山调查。发现嵩山深处的林木生态保持基本完好,但山脚下及外围的一些村落,到处可以看见村民栽种的大面积速生杨树。“这种杨树长得快,这几年杨树价钱高,种这个树划算。”玉皇沟外的杨家门村村民杨洪武说。
  郑州北郊黄河滩某育苗基地老板毛先生告诉记者,他去年向某地政府供应了树苗约10万棵,几乎全部为速生杨树,用于工程造林。杨树苗培育周期为一年,当年栽种,第二年就能外销。以平均市价每棵3元计算,毛先生去年出售10万棵树苗,总收入有30万元左右。
  记者随后又采访了郑州、禹州、柘城、扶沟等多家树种、苗木供应商,咨询近两年最好卖的树种,回答均是“杨树”。
  “过去是南方种杉树,北方种杨树,现在全国到处都是种杨树,杨树几乎成为中国的国树,有人甚至要把杨树栽到海南岛上,太可怕了!”崔晟说。
  除了杨树这一单一经济树种,河南近几年还引进了一些外来树种。以郑州市2008年打造的两大造林重点工程为例,其中郑州市尖岗常庄水库水涵养林2008年度工程的树种招标名单显示,该工程共栽种树木45种,其中35种为龙柏、女贞、柳树、合欢等本土树种,种类占总数的78%,外来引进树种有美国火炬、红叶李、花石榴等10种,占22%。
  招标书显示,引进树种所占比例并不高,但招标书中除了品种、规格、每亩株数外,并没有显示更多信息,比如每个树种的栽植面积。而据记者现场调查,新密市白寨镇工程中,栽种了大量的美国火炬。
  河南省林业厅提供的《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文件显示,河南整体绿化树种仍然显得单调,结构单一,而且目前生物能源林树种苗木仍然短缺,比如黄连木、文冠果、乌桕等。
  单一之祸杨树是否会步泡桐后尘?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是茅盾先生名作《白杨礼赞》的开篇,白杨树被比作“树中的伟丈夫”,一时间,这种树风靡全国。
  但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伟岸的大树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在利益的诱惑下,有人将杨树栽到了鄱阳湖区,截至2006年年底,鄱阳湖区实际栽种杨树面积达19.83万亩。水分吸收量很大的杨树很快就给鄱阳湖这一国际重要湿地带来生态灾难,部分鱼类、鸟类等动物开始从湖区消失。2007年11月,江西省九江市不得不启动大规模行动,将鄱阳湖区的杨树全部移除。
  事实上,关于栽种单一树种的前车之鉴不在少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种名为大袋蛾的害虫在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农田泡桐林网中暴发,大袋蛾的幼虫蚕食叶片,严重时把叶片吃光,泡桐树、果树、农作物无一幸免。家住豫东宁陵县的高晓波对那场空前的虫灾记忆犹新:“太厉害了,所有桐树的树枝上都挂着‘布袋’,一个紧挨一个,里面就是个大袋蛾。不少树都成了光杆,跟火烧了似的。”
  这场大袋蛾灾难最终通过人海战术和向树根上浇注甲胺磷农药解决了。对此,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环境经济学博士周纪昌指出,泡桐树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是造成本次大袋蛾灾害的主要原因。“大面积种植一个树种会使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日渐减少并趋向单一,生态系统中物种越少,抗外来干扰的能力越弱,单一树种的种植面积超过一定的阈值,一旦暴发病虫害将非常难以控制,造成巨大的生态灾害和市场风险。如今,类似的灾难也可能会在杨树上出现。”
  对于大量栽种杨树的原因,周纪昌表示是利益使然,最近几年家庭装修大量使用了高密度人工板材,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前景,带动杨树价格一路上扬,目前市场价格高达每立方米1300~1400元,接近名贵木材如楸树和香椿树的价格。
  “火炬”之争观赏植物竟是入侵物种?
  与全国各地大面积种植杨树引发的树种单一危机相比,美国火炬等引进树种或许将给中国森林生态带来另一场灾难。
  这种美国引进的火炬树目前正在新密市白寨镇被大量栽种。虽然名为“树”,实际上是一种小乔木或者大灌木,1959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栽培,从此,关于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系教授、河南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叶永忠阐述了他对火炬树的看法:“火炬树根系庞大,作为一种外来树种,它会挤占原有本土树种的生存空间,对生态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而且火炬树很少成树,更难成林,造价又高,相对于一些质优价廉的本土树种,在成本上占劣势。”
  不过,郑州市绿化委办公室副主任刘猛对此给出了解释:“火炬树的生命力特别强,那些荒山野岭种其他树根本成活不了,只能种植火炬树。如果种什么树都能活,老百姓早就种了,根本轮不着我们栽。”刘猛还向记者展示了去年栽种的火炬树的照片,据介绍它们的成活率高达90%以上。
  3月8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此处应为蒋高明研究员提供数据)向本报提供了他们针对火炬树的专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公路边的火炬树,已经表现出了其危害性的一面。火炬树发达的根蘖已侵入公路边农田,使农民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清除出现在农田的火炬树幼苗。在3年的时间里,火炬树的平均扩散距离为6.2~6.7米,完全符合国际上“3年扩散距离6米以上即可定义为入侵物种”的标准。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结论是,火炬树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和高扩散速率,可能会给本土灌丛群落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专家建言以“乡土”为主避免单一化
  令人欣慰的是,脆弱的森林生态已经引起河南省林业部门的关注。1月24日,副省长刘满仓表示,今年河南将投资6亿元,全面启动8个林业生态工程和4个林业产业工程,育苗、造林583万亩,重点用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据河南省林业厅植树造林处副处长袁其站介绍,最近两年,河南植树造林中选择树种时一般以乡土树种为主,根据工程建设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造林树种,大量使用侧柏、刺槐、女贞、黄连木、文冠果和油桐等树种,其中乡土树种占90%以上,引进树种占不到10%。
  3月7日,应本报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高明特意针对河南的地理特点,给河南的植树造林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河南的地理特点决定,河南人工林建设尚有改进的大量空间。”蒋高明说,河南在植树造林工作中,应该尽量避免单一化,在树种选择上,避免强调速生和短期行为,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大量发展那些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大的传统本地物种,如东北的“硬杂木”、南方的楠木等。在区域布局上,造林的重点应放在西部山地或部分平原,恢复从北亚热带森林到温带的森林。在考虑速生获得木材的同时,充分考虑那些缓生而经久耐用的优良木材;逐步改变杨树“一统天下”的局面,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应有的功能。
  蒋高明说:“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地营造人工林以本地树种为主,绿化景观才会有特色。在制定人工造林目标时,应该遵守生态学规律,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这样才能早日实现林业生态化的目标。”
  



  清一色的速生杨树成了不少公路边唯一的风景


原 作 者:记者黄涛实习生赵杰文记者李文波图
来  源:大河网-大河报
共有10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评论本文]
上篇新闻: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将现三千平米小森林
下篇新闻:“4·8”期间 15种牡丹将万朵齐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18001.html

上一篇:“围海造田”当慎行
下一篇:Land reclamation: tread carefully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