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被广泛用来指代偏见、成见、固执己见、歪曲的数据,以及自以为是的想法、误解等。
在使用含义模糊的词语时,了解其边界情况非常重要。应确保你知道所用词语的边界范围,并与你周围的人保持一致,这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如果你对自己和公司的计划非常有信心,那么,刻意只展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给对方提供好的信息,会更有可能拿下合约。
为了保护自己,要敢于正视不利的信息并考虑对策,最终,这也有助于消除对方的疑虑。
修正信念很困难,但看似顽固的人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知道信念的修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能为我们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个很好的启发。即使对方不理解你,你也可以乐观积极地对待,因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你有可能改变对方的想法。
不要认为错觉是一个错误,而应该思考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我们就能思考我们理解周围环境的心理机制。
为了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下去,我们必须时时注意,思索自己是否被某种特定视角所束缚,并在必要时“反转”我们的观点。
工作条件越苛刻,人们就越有可能将自己的想法调整为“这份工作很有趣”。在无法挽回之前(即你的想法被改变之前),希望你能尝试说出或在日记中记录下你的一切抱怨或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用语言表达或用笔记下自己的不满(即将不满作为自己的可观察行为来表达)仍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情绪消极时,就回忆一下过去的愉快经历,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负面情绪。
记忆不是“像录像机一样”,而是不断被新获得的信息干扰、补充和重构。
我们对所见所闻的记忆并不总是准确的,因为后来的信息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记忆。
在现代社会,我们被海量的信息包围,记忆污染的概率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在媒体、书籍、广告中,我们经常看到“统计数据显示……”这种说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的来源是什么,是如何解释的。同样的数据可以导致截然不同的解释。
当有人劝诫你停止不良行为时,是选择感激对方,还是选择无动于衷,这将极大改变你的生活方式。
并非所有人都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人们往往会忽视外部因素,如果不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我们就无法消除这种偏见造成的歧视。
“未知”对人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即使是那些在现行制度下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也会用它来缓解自己的恐惧,尽管他们知道该制度存在许多问题。
误以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别人也知道,就不能从没有相关知识的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大多数认知偏差都是在无意识中运作的。因此,在缺乏知识的情况下,它们很难被识别和预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0-3 0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