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告别“虚拟”,拥抱现实(之四 完)赛博空间里的牛排
罗军 2010-8-9 14:01
在这里讨论数字信息技术带来的这些巨大转换: 空间的塌缩 、 煎饼的流行 和 关系的泛滥 ,是为了说明这些历史性转变的基本特点并不是走向虚拟。信息时代里新的时空联系、新的本体构型、新的关涉方式,一般而言并不让任何新或旧的东西变得更虚拟,而更多的恐怕是在转换和创造新旧现实与现实中的新旧关系。 一 ...
个人分类: 计算哲学|374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告别“虚拟”,拥抱现实(之三.3)关系的泛滥
罗军 2010-8-7 12:35
跟 空间塌缩 和 煎饼流行 紧密联系的,就是咱们这个时代里关系性的泛滥。 看看描述咱们这个时代的两个关键词吧:网络和信息。 这年头当然不必再有根线牵到你跟前,你才在网络里面。买个手机,你就给网在里头了。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可以不知道你在哪里,但是知道你在网络里,可 ...
个人分类: 计算哲学|329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加拿大小学班里的阅读(四 完)评论和对比
热度 1 罗军 2010-8-6 05:33
5. 阅读组织的思路 在与老师交谈中了解到一些这个班阅读活动组织背后的一些思路和背景。 首先,老师并不是同等对待所有学生的,班上20出头的学生并不都是一样的教法,而是有点因材施教的感觉。这体现在前面描述过的分级的小班阅读课上。老师举的另一个例子是给部分学生安排的单词夹子:普 ...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4034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1
一个加拿大小学班里的阅读(三)课堂观察
罗军 2010-8-5 11:50
以下笔记基于约1小时45分钟的实地观察,按照时间顺序简单呈现课内活动的情况。内容可能偏细,只是希望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包括阅读在内的课堂活动是如何组织的。 8:50 各班学生在学校操场排队,然后由该班老师带领进入教学楼内各自的教室。 8:55 学生们进入教室,把各自的东西(书包 ...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3280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个加拿大小学班里的阅读(二)活动构成
罗军 2010-8-4 09:12
3. 活动构成 根据俺家孩子的反映、老师的介绍和实地观察,这个班里由老师组织的常规阅读活动大概包括五六种。这里先说明一下各种活动的基本情况,后面报告课堂观察时再补充某些活动(特别是阅读课)的具体细节。 3.1 独立阅读 独立阅读主要包括前面提到的每天上午第一节课的前20分钟左右(以及其他零星时间)学生们 ...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3369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电脑人心 之 引言(十)答案随风
罗军 2010-8-2 08:52
上回说到,这个系列的计划就是要把AI历史上关于电脑人心可能性的各种正反辩论重温一把。其间,我会自任电脑们的粉丝律师,冷眼旁观这些辩论,审视它们的来龙去脉,加以有理有据有情的批判性反思。最后,基于这些辩论以及对它们的反思和报告,我将代表广大过去、现在、未来的电脑同志们就电脑人心的可能性给出一个负责任的说 ...
个人分类: 电脑人心|3190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个加拿大小学班里的阅读(一)背景和资源
罗军 2010-8-1 08:54
过去几年一直参加 梦想行动 推动图书室建设和阅读的公益活动,家里领导在孩子阅读上也很下功夫,俺也就跟着比较关注阅读的事情。孩子三年级期间,从侧面感觉老师挺重视阅读,组织得不错,小孩差不多每天从学校带本书回来在那里看,偶尔还提到老师又在课上念什么好玩的书了啥的,于是想更多了解一下情况,就花了个上午到班里 ...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446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数字计算机为什么不是离散的?(致李亚辉)
热度 1 罗军 2010-7-31 06:01
(上科学网亦晚矣,没能亲眼目睹鬼王风采。从诸位博主提到他的文章看来,离散与连续也是他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在此特以本文向鬼王致敬,高攀一把他那不散的阴魂。) 各位看官:如果您想象数字计算机里0就是0,1就是1,黑白分明,对不起,您错了;如果您假定在任何时刻,计算机里的任何一位要么是0,要么是1,对不起,您错 ...
个人分类: 计算哲学|5655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世界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太极篇(兼谈如何突破非黑即白)
罗军 2010-7-29 22:51
太极图,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连续里有离散,离散里有连续,曲线窈窕,深邃美丽。(如此美丽,以至于咱们的邻居都把它放到国旗上了。) 有时候我会设想三方围棋,胡思乱想纹枰上的三国演义,觉得第三方或许可以用太极图来做棋子,打破传统围棋的非黑即白。一转念,又觉得不必那么着急创新:传统的黑白世界,不已经是运动 ...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6560 次阅读|3 个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1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