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村游民 trespassers will b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ocun     在信息时代的思想雷区     慢慢走慢慢看慢慢聊

博文

告别“虚拟”,拥抱现实(之三.3)关系的泛滥

已有 3306 次阅读 2010-8-7 12:35 |个人分类:计算哲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信息, 关系, 真实, 虚拟, 关系性

空间塌缩煎饼流行紧密联系的,就是咱们这个时代里关系性的泛滥。

看看描述咱们这个时代的两个关键词吧:“网络”和“信息”。

这年头当然不必再有根线牵到你跟前,你才在“网络”里面。买个手机,你就给网在里头了。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可以不知道你在哪里,但是知道你在网络里,可以随时呼唤你;发个短信,半天不理,就会觉得恐怕有问题。而且,即使你没有电子邮件、没有QQ、没有电话、没有手机,至少有个身份证号码吧,那网里头就有根无形的线牵着你了;变成逃犯,还会被网上通缉。“网络”,不光已经是铺天盖地的现实,包括“新浪网”、“科学网”,也是众多学术圈子学术会议的主题,还俨然成了一个流行的理论范畴,从社会学到人类学到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都在倡导从专注地域性的群体对象到网络视野的转换,“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 Network Theory)一时为众多研究者所亲睐。

再来看看所谓“信息”。信息的本质其实是关系性,不是在于0和1(或者说‘0’和‘1’代表的状态),也不在于0-1状态的有效区分,而在于此时此地的0-1状态的有效区分关涉彼时彼地的人们关心的某种情形的不同。信息流的关键则在于,比特模式不光在一时一地保持0-1的有效区分而关涉彼时彼地的情形,而且当比特模式抵达他时他地时,仍然保持了其对彼时彼地情形的关涉。比特串之所以能从此地跳动的按键旅行到数千公里外的屏幕上,而承载着正在进行中的越洋网聊──“老虎滩的还关着吗?”──就是因为信息基础设施支持这种关涉性的转移。至少如果这边敲的是中文,那边得显示汉字才可以吧。光是拿着一堆比特串,光是比特流“嗖嗖地”穿行,屁的信息也没有。

当关系性的表示和远程传播依赖于物体的搬运的时候,信息的组织、管理、分享等等也就意味着书本、文件等等物体的搬运、索引、外借、归还、 跟踪等等,然后就有搬万卷书这样的盛事。而当关系性的远程传播载体不再是物体,而是比特的流动时,于是不必遵循质量守恒,于是不必受物体运动的限制,于是拷贝流行,而问题也不就再是跟踪某个具体的物体,而变成了在众多拷贝之间如何玩杂耍,以便确认同一性,维护一致性,保证安全性等等。程序员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版本管理系统,只是如何调控比特的网络化流动的(相当重要的)小例子吧。

如果说信息就是关系性,网络就是关系性的渠道,那么所谓“上网”,就是通过网络渠道来活跃关系、创生关系。从最简单的单向阅读网页(比如默默地浏览博客),到交往媒体[social media]的流行,不光是很多传统的关系被活跃起来,更多的关系也给创生出来了。网络时代的生活跟以前的巨大不同,就是关系的活跃和创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社会里一乡一土、一时一地,面对面、杯碰杯。如果有谁在喝茶、聊天、打麻将时,手机嘟嘟一响,低头瞄上一眼乃至敲上几行,神思游移几秒钟,已经没人太当回事了。

手机、短信、电邮、网聊、RSS服务等等,以其为载体的关系性的活跃、流动和创生还多少是个人能够有所控制的。哪怕这里的控制恐怕更多像是蓄洪而已。比如说,我们当然可以连续几天不查邮件,然后恐怕就得开开泄洪闸了。而在这些闸门之外,还有更多不受我们控制,而又和我们有各种关系的信息增生和流动,比如你高中同学的QQ群,比如你自己领域的博客圈,比如你参加的公益组织的讨论组,比如你孩子网上给朋友留言说压力太大,再比如你不幸成了人肉搜索的目标。

网络信息时代关系性的泛滥,似乎真是一场滔天的洪水,而我们并没有诺亚方舟──有了也没用,因为这洪水看来是永远也不会退去的──别无选择,只能学习游泳,努力成为弄潮儿。

那好,回到赛博空间的虚实问题。一旦我们把赛博空间里的比特流视为关系性的承载,虚实问题就好说了。因为就一般的关系而言,不管它是不是通过赛博空间而创生而活跃的关系,都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关系。货真价实的网恋,也许需要克服更多沟通上的困难(当然也许反而不需要),但绝对不比毫无指望的单相思更虚拟。再比如,面对面时,人们的舌头可以如刀,戳到彼此的痛处;不见面时,短信也依然可以如刀。正如远程操纵的无人机可以炸翻一片那样,赛博空间里的仇恨言论(“hate speech”)或者欺凌行为(“bullying”)也可以箭不虚发。再比如,赛博空间里的情色行为,当然可以是确确实实地发生了的关系性的性的关系;而有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躯体接触,液体交流,不见得有本质区别啊。

诚然,这些网络时代的关系形态和活跃它们的方式,与传统形态和方式比起来是很不同的;诚然,QQ里面聊出来的友情亲情,不见得比一个院里混大、一条河沟里泡大、一口锅里吃大那样来的友情亲情更深刻;但是,谁又能说,一般而言,网络为载体的关系就因此而更为虚拟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3866-350765.html

上一篇:一个加拿大小学班里的阅读(四 完)评论和对比
下一篇:告别“虚拟”,拥抱现实(之四 完)赛博空间里的牛排
收藏 IP: .*| 热度|

1 蔣勁松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