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shine 无奈的生活,有趣的人生

博文

成功的干部、失败的学生

已有 3554 次阅读 2009-1-11 12:19 |个人分类:教书<育人|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其实,有些事是完全可以烂在肚里的。说出来,仅仅是为了给能够读到该文的大学生们(包括学生干部)一点思考,或引发一些思考。

        中国人对干部还是有些情节的(国外的情况我也不知道)。小到生产队队长,所以,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中到县、市长,更是一方诸侯,所以,才会在有些地方出现阅兵仪式或建类似天安门的建筑;大到省部级干部,更是诸强争霸、尽显风流。

          然而,我要说的只是学生干部!

           我从小学1年级就是学生干部(不好意思,我那会儿农村里还没有幼儿园之类的学前教育,我是在7周岁时光着屁股去学校报的名),直到研究生毕业。从组长,到学习委员,到副班长,班长,学生会副主席,一直干到研究生会主席。

           虽然干了这么多年学生干部,然而,估计在领导眼里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学生干部。

           因为,学生干部是沟通领导和同学之间桥梁和纽带。

           是领导和同学之间矛盾的调解者和润滑剂。

           是受气筒。领导的,同学的都得接受。

           非常光荣,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同学的信任。

           也正是在这些光辉的照耀下,有很多学生干部就失去了自我。

           举例一(为了避免重名导致的一切纠纷,例子中的名字解用×代替。情节有雷同者纯属偶合,请勿对号入座):

           CET-4是大学学位证的妈咪。在大学四级考试时,有一学生干部(学生会主席)为了能够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在情非得已的情况下想了一个办法:让一成绩好的另外一名学生会干部也同时报名参加考试,就坐在自己附近。必要时可以给自己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想法很成熟,做法也荫蔽,然“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因该干部群众基础不好,被别人举报,学校当场抓住,全校公示,处分相当及时和严厉。对两个年轻的学生来讲,教训不可谓不深,只是,不知道学院出于哪种考虑,毕业的时候,并没有把学校的处分放进该生的档案里。我想,这样保护学生的做法会让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暂时的保护可能会害了这个学生的。有例二为证!

          举例二:

          在某次监考中,我发现学生里有一人是某院学生会主席。刚开始考试30分钟,因为大多数题都不会做,他就坐不住了。试图把小抄拿出来,我没有及时制止他。等我再次转到他跟前时,他果然在作弊。看技巧,很娴熟。看表情,挺坦然。我提醒了一下全体学生,千万不要作弊。仅仅是提醒而没有抓他,我想我又一次给了他错误的理解,(因为该生每到节假日就给我发祝福短信,收了人家的心软!)。当我第三次转到他跟前时,他竟然把手机拿出来在收发短信!我实在忍无可忍,立即把他的手机没收,他才老老实实地答卷。

        举例三:

       考试已经结束,卷子也批改的差不多了。

        一女生找到某老师,想看一下成绩。40。该女立马傻眼了,梨花带雨地给老师道歉,说自己没有学好,对不起老师(说心里话,这种学生还是可救的)。然后就解释,当团支书这半年光做学生工作了,根本没时间学习,希望老师高抬贵手,等等。老师当然不会那样做,因为评分是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批改的,然后就给了讲了一番道理,让她明白自己的本职是什么等等。

        这些学生,在辅导员或者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眼里可能都是好的学生干部,但并不是一名好学生,甚至说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学生。究其原因,一是,他们还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该拒绝什么。二是,学生口的老师们也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告诉他该如何做。三是,学校的相关领导根本就不知道存在这种情况,表明其严重失职!如果了解这种情况却没有考虑出解决的办法,证明其无能!如果意识到这种情况却放任之,说明其无德!

         如果学生碰到这种无德、无能的领导,明智的做法就是“自醒、自救”!不能任何事情都唯领导的,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学什么,然后再努力实现它才行。

        千万不要只做一个成功的干部、失败的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040-209252.html

上一篇:海北站记事之四
下一篇:贵阳游记1
收藏 IP: .*| 热度|

2 向峥嵘 迟菲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1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