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帆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教授

博文

匆匆过客眼中的南京

已有 4283 次阅读 2011-9-28 11:28 |个人分类:生活感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南京

每次去南京,我都是匆匆过客,对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不甚了解。

一个月之前,我们课题组去江苏海事局调研。从海事局的会议室望出去,玄武湖尽收眼底。由于白天的访谈安排紧凑,我们只能利用中午的时间从玄武门进去逛一小圈。玄武湖周边,高楼林立,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江苏海事局远眺玄武湖

 

城市中心的玄武湖

 

玄武湖小景

傍晚,与一位朋友约好在茶馆喝茶,他来酒店接我。朋友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在外企工作多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曾经推荐过一篇文章“南京,最忧伤的城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路上,他说车窗外是台城。我问:“就是‘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所描写的台城吗?”他点头称是。他酷爱读书,对南京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有深刻的体会。在他熟悉的茶楼坐下,点了两杯清茶。从名胜古迹和文化名人入手,他娓娓道来,让南京在我的心目中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起来。

儿子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曾去江浙一带认识实习。谈起对各个城市的印象,南京居然是倒数第一。我问他去过南京哪些地方,他说老师只带队去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两个地方很有代表性,但怎么能代表南京的全部?我说,与我相比,他更是南京的匆匆过客。

1983年暑假,我去江南游玩,在南京逗留了一天。南京的市容整洁,街道两旁的雪松郁郁葱葱。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南京长江大桥两岸有着天壤之别。我按图索骥,先去逛了玄武湖,然后直奔中山陵。中山陵庄严肃穆,游人稀少,十分幽静。我独自一人逛了许久,打算回城时已经没有公共汽车了。向当地人打听时,三个老外也过来问。问清只能走回去后,我们就相约一起走。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聊。那三个美国人来中国短期访问,慕名前来南京旅游。其中只有一位女士,留着金黄色的短发,大约有30岁出头,不太爱说话。一位男士比较善谈,我就和他聊天,向他介绍我知之甚少的南京,了解传说中的美国。后来我们聊到文学。他几乎没读过中国小说,甚至不知道《石头记》,我就给他讲故事梗概。我读过许多美国小说,他却没读过几本。大约走了两个小时,期间问了几次路,终于走到有公汽的地方,我们挥手道别。夜幕已经降临,南京街头的灯光闪着暖色的光芒。

1987年夏天,我调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在校内进修企业管理,选修了《船舶概论》。为了尽快了解水运方面的专业知识,争取到一次去南京船厂调研的机会。我与一位年轻同事乘船去南京,在船厂参观学习。星期天去了中山陵、灵谷寺和玄武湖。重游中山陵,已经没有初访时的震撼。附近的灵谷寺游人不多,非常幽静。我们登上灵谷塔,欣赏紫金山的美景。后来去了玄武湖,那里景色如画,盛开的月季花姹紫嫣红,惹人喜爱。

90年代,很少有机会去南京,只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加交通运输领域青年学者学术会议,在会上宣读了论文。2000年以后,去过南京多次。我们课题组与江苏京沪高速公路公司合作做了两个项目,工作地点主要在淮安,每次去都会在南京转车。那时交通不太方便,有时要坐一夜的长途汽车。第一个项目鉴定后,我们陪专家去看夫子庙的夜景。秦淮河畔,游人如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后来,我们为快鹿运输公司做发展战略研究,去江苏海事局调研,每次出差的日程安排都很紧。此外,2003年去南京大学参加MBA教学研讨,对闻名遐迩的南京大学有所了解。2006年在金陵酒店参加中国管理研究会年会,已毕业的MBA学生敏请我吃饭,陪我逛街,让我感受到南京商业的繁华。

这些年,每次到南京都是来去匆匆。不过,经过南京长江大桥时,发现两岸的差距在逐步减小。在我这个过客的眼中,南京历经沧桑却忧而不伤,在战争的废墟上复苏,在历史的更迭中发展,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替中前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18-491327.html

上一篇:绚烂之后的玄武湖之荷
下一篇:水莲洞中听山歌
收藏 IP: 111.172.107.*| 热度|

11 陈安 李学宽 钟炳 张玉秀 刘洋 吴吉良 陈湘明 赵明 吉宗祥 王鹰 曹小晶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