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科学家和教学家 精选

已有 3809 次阅读 2013-1-27 18:0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学家, office, style, namespace

 

这是最近听科学网组织的第一次网络授课活动,听北京大学饶教授讲课后的一点思考。过去有许多人争论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就个人所经历和理解,在大学的教授中,至少应该分成两类,就是科学家和教学家。国内有的著名高校在提倡所谓名师,主要是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关注高等教育的科学性。

部分所谓教学能力突出者对科研了解很少,甚至基本的科研能力都不具备,但教学的能力非常突出,可以把教学内容生动地讲解出来,让学生能很容易听懂,而且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领域,这些老师的授课能力往往比较受到肯定。甚至有一些老师的授课能力确实超一流,可以把一些明显错误的知识和理念灌输给学生。

在中国大学和民间,知识教学至上主义很有市场,就最近一次大学校友会上,大家在一起怀念大学期间的几个老师,有个很知名的说,大学老师不需要懂科研,只要把课上好,就是好老师,我当时没有好意思反驳,只在考虑,大概正是这样的老师才培养出如此没有头脑的“优秀”学生。

但是他们的所谓高水平的教学能力,是非常值得推敲的。高等教育,至少目前那些声称为研究型的高等学府承担的教育任务,绝对不应该只是那些经典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更应该是有对知识本质上的认识和判断,需要对科学知识的发展历史有比较全面有深度的解读,对知识体系将来的发展方向有比较合理的推测和判断,要告诉学生哪些知识正在发生着新的进化,哪些知识需要进行重新评价,上述这些内容往往并不是目前所要求的重点内容,也不利于获得更高的考试分数,恰好这些内容正是高等教育所必须重视的内容和能力。

一流的大学教育应该多鼓励象饶教授这样的科学家上课堂,必须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不应过分渲染和鼓励教学家,应该鼓励对科研和教学两手都要硬的教育家。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只有这样,中国的科技才有可能摆脱山寨的阴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657030.html

上一篇:《氢气生物学》第二章 氢气生物学效应的发现
下一篇:《氢气生物学》第四章 氢气在体内的运动规律
收藏 IP: 101.95.4.*| 热度|

13 高绪仁 张海霞 曹聪 吕喆 张南希 刘全慧 褚昭明 李伟钢 曹裕波 丁邦平 zhangling wgq3867 zhouguanghu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