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谷花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zizhang 张欣,或称子张,山东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习。

博文

《长恨歌》:从白居易到洛夫

已有 5962 次阅读 2010-8-4 11:47 |个人分类:文学:理解诗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近年在《大学语文》课上讲白居易的《长恨歌》,用了一点“比较文学”。倒不是把《长恨歌》与外国文学作品相比,而是与当代文学呼应,就是把当代台湾诗人洛夫的现代诗《长恨歌》贴在PPT上给学生看。就我个人说,两首不同时代的同题诗各有千秋,而白诗婉转温文,洛诗尖锐机灵,一古典,一现代,都足为经典。可理学院的学子们似不认同我的看法,多数对洛诗摇头。

我的感觉是现代人对现代诗还隔着一道屏风,至少在对诗的审美上是如此。所以我下学期开选修课,还是开了《现代诗欣赏》,看能不能为新诗、现代诗争取一些读者。

回头再说洛夫。一九九六年秋日,我因为职称评审遇阻而心生不快,跑到南京呆了几天。说是“呆”,实际上是天天乘公交车逛景点,中山陵、雨花台、大屠杀纪念馆、夫子庙和玄武湖都是那一次逛过的。除了景点,自然还逛书店,有一天在中山路一家小书店看到有特价的香港图书,看中一本台湾当代诗人洛夫的诗集《爱的辩证》,竖排繁体版,香港文艺风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原价港币29元,现价人民币6元(当时也不算便宜),就买下来以备查用。其时我刚给九四级学生开过一次《台湾现代诗》专题课,讲到洛夫,可供参考的只有校图书馆人文版《洛夫诗选》一种,这一本算是我自己添置的“私产”。

该集为香港所出“台湾文丛”之一,副题是“洛夫选集”,由旅美诗人非马编选,除非马本人在芝加哥撰写的短《序》之外,又附有评论家萧萧的《不变的巨石——谈洛夫》一文,还有作者照片、小传、年谱、著作简目,共收入洛夫各个时期诗作七十余首,但似乎以其后期诗作为重点,那被大陆评论家视为“表现作者对生与死的玄想,极晦涩难懂”的《石室之死亡》只选了一首《初生之黑》,而《长恨歌》则漏选。但也应该说,这是一本由诗人和评论家合作编选恰当的一个选集,非马的《序》与萧萧的评论固然简练清爽,就是封底一二百字的选本介绍也写得准确到位,比如说:“洛夫的诗,‘以小我暗示大我,以有限暗示无限’,早期锐意求新,诗风腾跳猛捷,是超现实的代表;后来风格由激动趋向静观,由繁复转为简洁,‘师承古典,而落实于生活中’”。

巧的是,没过几年,洛夫应邀到济南办书法展来了。我闻讯在当天一早赶到济南文联大厦,目睹了书法展的开展仪式,由后来剪贴的报纸证明,参加仪式的有武中奇、苗得雨、张炜等人,而我要做的主要是以照相机为其书法作品留影,也为洛夫和吕家乡、吴开晋、袁忠岳老师合影,自己也跟洛夫夫妇照了一张像。此时的洛夫已大不同于《爱的辩证》中的照片,满头华发印证了诗人青春之不再。

我拿出那本准备好的《洛夫选集》请诗人签名留念,结果诗人显出很惊讶的样子说:“你怎么会有这么本书?”边说边用我带去的一只软笔在内封上签下“洛夫”二字,又赠我一张名片,名片上的地址却在北美的加拿大。

此后,洛夫似乎常来大陆结交诗友,又有新作长诗《漂木》传阅于诗友之间,而我却没有与诗人进一步的联络,只在香港诗人犁青先生寄赠的《诗世界》上读到《漂木》的选段。可惜愚钝如我者,竟没有读懂。

载2010年5月《温州读书报》、7月31日《联谊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81-349894.html

上一篇:杜维明关于大学精神的演讲摘录
下一篇:现代版《长恨歌》,作者洛夫
收藏 IP: .*| 热度|

2 陈绥阳 fumingxu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