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何谓一流博士?

已有 5445 次阅读 2012-4-17 11:59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 问题, office

邵志成博主在《向曹广福老师请教几个问题?》中提出了几个问题:

1、何谓一流,二流博士?屠老奶奶年轻时算几流呢?还是不入流呢?

2、哑巴博士是不是好博士?会叫的就一定是坏的吗?抱怨的人就一定不老实干事吗?那饶毅老师该如何定义他呢?

3、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好差之分,您的意识差的都该跳楼吗?那农民工该下地狱了吗?

4、你说的:"正视现实、面对现实",这里的"现实"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上述四个问题中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第一个问题,恕我直言,其余三个问题有点那个。

何谓一流?有很多种解释,一种解释是类似王鸿飞先生定义的参照诸如哥伦比亚大学的标准,另一种解释是按照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准,还有一种解释是按照SCI论文数与点数做标准。我要说的是上述三个标准都未见得合情合理。以哥伦比亚大学的标准或者说国际标准要求中国目前的博士或者教授的确有点强人所难,不太切合实际,面对现实也包括面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实情。一流本身是个相对概念,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一流标准。按照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准是否合适呢?其实你只要翻开任何一所大学的博士培养计划与目标会发现,无论是所谓的一流大学还是地方大学,计划与要求都大同小异,所以从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是看不出什么来的。SCI呢?这是个已经被讨论得有点腐烂发臭的话题,抛开国人对SCI的滥用,不偏不倚地看SCI,个人觉得,能在本学科顶尖刊物或者SCI二区以上的刊物上发表文章,还是能反映出一些水平的,但用SCI数量及点数来衡量一流与二流显然有失偏颇,反例很容易找到,只是此乃敏感话题,不好说得太多。由此可见上述三种标准都未见得客观与科学。

有没有判断一流、二流博士的标准呢?肯定有,但标准一定是模糊的,正如教学的好坏也有标准,但这种标准不可能像数SCI论文那样简单清晰明了。博士的水平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术素养,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相关又很不相同,学术素养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可能会逐步提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我在川大时有一位同事,他连续几年申报基金都没有拿到,但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知识面非常广,数学修养绝对一流,他对问题的理解也很独到,后来他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成就了一番事业。学术素养这种东西可以感觉到,却不可能量化考核。如果你是个平庸之人,金子摆在面前你也可能误认为是一块废铜烂铁。我特别敬佩中山大学的邓东皋先生,当初他从北京大学来到中山大学,那时的中大数学系在全国名不见经传,可他慧眼识英雄,网罗了一批年轻有潜力的博士,现在这批当年的博士成了中大数学学院的中坚,造就了中大数学的辉煌。

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科学问题,二是解决技术问题,两类问题都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袁隆平大概属于后者,发表文章可以看着解决问题的一种表现方式,与解决问题不可相提并论。正确的关系是,科学问题的解决大多是以论文的形式来呈现的,但论文未必都解决了科学问题。我们的评价体系之所以屡屡遭人诘病,根本原因就在于把解决科学问题与发表论文混为一谈了,甚至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与杂志的档次划上了等号。

什么叫一流?标准既模糊又清晰,你可以感觉到,可以看到素养与能力在科学研究、实际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你不可以量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560301.html

上一篇:值得精选的文章为什么没有被精选?
下一篇:哈哈,误会,俺家只有俺一人在科学网写博客
收藏 IP: 202.192.44.*| 热度|

30 张玉秀 李学宽 刘立 陆俊茜 吴飞鹏 刘文 杨连新 黄富强 邵志成 曾新林 杨秀海 胡瑞祥 李宇斌 张鹏举 钟炳 吕喆 王涛 曹聪 仇文利 王春艳 吴锦宇 杨正瓴 解海卿 孔晓飞 余世锋 卢萌盟 redberry wgq3867 yxh3161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