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zhanch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zhanchi

博文

“文革”中紫胶考察记事

已有 3675 次阅读 2011-5-12 10:18 |个人分类:回忆录|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中科院, 文革, 考察, 紫胶


               “文革”中紫胶考察杂记


1966年,《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随后,综考会各野外考察队陆续造反回京,综合考察暂时中止;所有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投入运动。

当年8月和9月,先后发表了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抓革命,促生产”的最新指示。为落实最高指示,中科院和有关部门决定,与备战有密切关系的紫胶队上马。

紫胶,又名虫胶,是一种紫胶虫所分泌的树脂。紫胶虫的食物为某些木本植物枝条韧皮部的液汁。此类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南部低海拔地带,其中云南省西南部为主产区。

紫胶具有绝缘性高、粘着力强,以及防腐、防潮、防锈等特性。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被视为国防、电气等工业不可替代的辅助原料,广泛用于子弹、炮弹、雷管、引信等军工产品。因此,摸清紫胶资源,发展紫胶生产是国家的迫切需要,中科院在五十年代中期和六十年代中期,曾先后组织过2次紫胶考察,本次是第三次。

经过数月酝酿和准备,新组建了中科院紫胶考察队。1967年8月初,拉开了历时3年的考察序幕。考察队前后出队3次,第一次,1967年8月上旬~1968年1月上旬,考察了云南省的玉溪专区;第二次,1968年12月中旬~1969年10月下旬,考察了红河和文山二个自治州;第三次,1970年1月上旬~9月上旬日,考察了云南省的怒江和大理二个自治州,贵州省的黔西南和黔南二个自治州,以及四川省的西昌专区等地的紫胶新产区。考察范围,东到黔桂交界的南盘江边,西临高黎贡山东麓,北达四川的安宁河谷,南至中越边界的河口。野外考察时间,累计720天左右。其中,2个新年和2个春节是在考察地区度过的。参加考察的人数,前后50有余,其中综考会40人;涉及的专业有:地貌、土壤、气候、植物、林业、草场、农业、经济、化学等;原综考会农林牧资源研究室,除畜牧组外,其他各专业组均有人参与。

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个十分奇特的时代。所以此间进行的紫胶考察,必然具有这个时代的色彩和烙印。尽管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应当全面否定,但文革期间广大干部和群众在生产和工作中的成就,是不能完全抹煞的。文革中的紫胶考察,便是刻有“文革”印记的、取得一定成绩的科学考察。这2年,经历的事情很多,但由于年代久远,不少事已经淡忘。这里仅将有笔记的和记忆深刻的记述如下:

(一)四大任务

1967年8月5日我们乘火车离京,11日到达昆明。13~19日,参加了从云南省的紫胶工作会议。根据林业部下达的任务和云南省有关部门的要求,紫胶考察队的主要任务是:(1)摸清紫胶资源及其发展潜力;(2)如何解决紫胶虫冬代保种问题;(3)加强紫胶虫寄主树的抚育和管理,建立紫胶园;(4)紫胶土法加工。针对上述,将考察队分为资源组、蹲点组和加工组。

资源组的任务是查清紫胶虫寄主植物的主要种类及其数量;确定紫胶虫及其寄主植物的分布上限与下限,选择冬代胶虫保种地段,估算紫胶发展潜力。主要工作方法是访问和观察。下设四个专业组。先后参加的成员有:寄主组的黄瑞复、韩裕丰、赖世登、王联清、傅宏义、牛德水、杜占池等;虫胶组的周性恒、刘举鹏、宋世廉、夏定久、崔士英等;自然条件组的张谊光、凌锡求、赵维城、杨绪山、李明森、石竹筠、候光良、李继由、张跃光、张天光、田济马等;经济组的朱忠玉、钟烈元、陈斗仁等。此外还有:戴文焕、李作模、陈振杰、张映祝、孙兴元、林锦义等,以及司机梁玉仲、吴加林、陈才金、石贵良、刘金喜、张永庆、刘炳奎、吴凤仁等。

蹲点组,以元江县岔河紫胶园为基点,研究建立各种类型的优质高产紫胶园的途经,制定合理的紫胶虫放养和紫胶树更新、复壮和抚育方式。主要工作方法是考察队员亲自蹲点,参加劳动,修剪树型,放养胶虫。主要成员为黄瑞复和张谊光等。

为了解决紫胶积压的问题,第二和第三次考察增加了紫胶土法加工组。主要成员有:庄承藻、林钧枢、凌纯锡、李立贤、刘富强、沈玉全、许景江、梁春英、赖永祺等。方法是:队员亲自动手,建立加工车间,采用酒精溶解法,提炼紫胶。第三次出队,资源组的考察重点是紫胶新产区,主要任务是如何解决冬代保种问题,所以取消了蹲点组。在

在考察研究中,采用“考察队、地方部门和基层群众”三结合的方式,基本完成了摸清

考察地区紫胶资源和发展潜力的任务,并在冬代胶虫保种、建立紫胶园和紫胶土法加工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当地紫胶生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重视生产实际,强调直接为生产服务,忽视理论研究,是显而易见的。

(二)突出政治

在考察中,自始至终、处处时时“突出政治”,大概是不同于以往考察的最大特色。“突出政治”主要表现在:(1)毛主席著作天天读;(2)毛主席著作讲用会;(3)收听和宣传毛主席最新指示不过夜;(4)早请示、汇晚报;早祝、晚颂;(5)参加当地的革命大批判;(6)跳“忠字舞;(7)吃忆苦思甜饭;(8)大力宣传发展紫胶生产的政治意义,批判经济主义。特别是在讲用会上,往往上纲上线,或自我贬低,或相互指责。最具代表性的是,在1970年考察中,领导与队员先后发生了3次辩论,即泸水的背行李之争、保山与石林的游山玩水之争、贵阳至重庆的分段买票之争。现在看来,这些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当时却极为严肃认真,无限上纲,争论的不可开交、面红耳赤,大有“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之势。局面看似生动活泼,但却损坏了干群关系,伤害了同事感情。

(三)坚持“四同”:

所谓“四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主要目的是,向群众学习,增强与贫下中农的感情,改造思想。在“四同”中,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件事:

(1)同吃

在云南省红河自治州考察期间,有时住在哈尼族家里。那时当地很少种菜,吃的菜主要是哈尼豆豉、辣椒和树头菜。特别是哈尼豆豉,味臭,实在难以入口。但当想到这是培养贫下中农感情的大好机会时,也就强行吞咽入胃了。

有时,在山坡上,劳动结束之后,农民用竹筒烧烤米饭,以竹叶当碗,用竹棍或五指做筷,共享午餐,香甜可口,尽管没有什么蔬菜。

(2)同住

云南山区通常用火盆取暖和做饭。我们有时住在少数民族家中的阁楼上,不仅其被褥长时间不洗,油渍麻花,而且楼下火盆的烟雾袅袅而上,时时被熏的双眼阵阵流泪,口干舌燥。

(3)同劳动

在考察中,我们尽量抽时间安排与农民一起劳动。在记忆中,劳动种类有:收获紫胶、放养胶虫、紫胶加工、插秧、收获甘蔗等。

1968年12月,在昆明虫胶厂,深入车间,与工人一起,边劳动边学习紫胶加工方法。1970年月,在昆明参加旨在扩大农田面积,实乃破坏生态平衡的洱海“围海造田”劳动。

特别值得记述的是综考会的黄瑞复。他身体瘦弱,体重仅90来斤;在元江岔河紫胶园蹲点时,天天饭后爬山,为紫胶树整形,以至不堪重负,造成胃下垂四指。其后多年经久不愈,直到“文革”后才有所好转。

(4)同商量

每到一地,首要任务就是同商量。方式是与当地干部和胶农进行座谈访问。因为这不仅是摸清紫胶寄主植物资源、解决冬季保种以及了解紫胶生产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学习胶农和制胶工人优秀品德的良好机会。

(四)种种磨练

“文革”中的紫胶考察,在我所经历的考察中,是地区最热、走路最多、爬山最累、伙食最差的考察。对我的毅志、体力和思想是一次很好的锻炼。现记述几件记忆较为深刻的事情。

(1)七天不解大便

地处南亚热带的云南省绿春县,山体高大,气候寒热。由于常常爬山,出汗太多,而蔬菜又少,所以便秘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我7天解不出大便;想方设法在集市上买了点布满蚜虫的油菜;吃后还是不见效。没有办法,只好去县医院就诊。给我看病的大夫,恰好是个解放战争时期,随军南下留在当地的军医。他当初有过类似经历,所以就毫不犹豫的给我灌肠治疗,一次不行,又灌一次,才将滞留大肠的坚硬粪球冲刷出来。

(2)高烧不下火线

在贵州省岩架胶场,感到全身酸痛,不思饮食,晚上找赤脚医生,一量体温,高达40℃,便打了一针;翌日仍感不适,但毫无休息之意,在室内照常工作,第三天便随队爬山。当时的革命热情可见一斑。

(3)脚掌遇刺

在贵州省望谟县,有一次到河边洗澡。不曾想,脚掌被河中的碎玻璃碴刺破,流血不止。韩裕丰和当地参加考察的一位同志,轮流背着我一溜小跑,送到县医院。找到一位老医生。这位医生没有给敷药品,只用纱布包扎了事。当地的那位同志有可能知道这位医生在运动中有点“问题”,以为他故意不给上药,就警告说:“你要老实,不要耍花招,他们可是中央来的。”其实,处理无菌伤口,是不用敷药的。但这个医疗常识,我是在若干年后才知道的。

(4)丑时夜餐

紫胶通常分布在二半山区,不通公路,所以只有靠二条腿,天天爬山。在云南省麻栗坡,有一次为了实地查看寄主树资源,我与动物所的刘举鹏和县林业局的一位同志,一直走到中越边界;在返回途中,直到凌晨一点多才找到居民点。而后找人做饭;饭后,睡了一小会儿,天即发亮,我们又踏上了征途。

(5)遭遇虫蛇

在云南省,有一天来到了一个紫胶林场。这里没有招待所,但有空闲的土坯房。好在我们自己都带着行李。因为一路困倦,于是铺好被褥,挂好蚊帐,吃过午饭,上床午休。刚刚躺下,蓦然发现临近我床头的窗子上有一条蟒蛇。事发突然,顿感毛骨悚然。不过,我很快便冷静下来了。因为蟒蛇与我还隔着一层蚊帐,且只是对我观望,似无攻击之意。我立即摇动蚊帐支架,蟒蛇听见声音便迅速逃离。只是一场虚惊。

工作之余,我们有时去河中洗澡或摸鱼。有一次,正在摸鱼的时候,感到大腿根部发痒;用手去挠,触到一个软绵绵的东西。我意识到是被蚂蟥叮上了。我迅速跑到隐蔽之处察看,果然蚂蟥的头部已入肉中。前不久学到的常识告诉我,决不可用力向外拉扯,否则,其头部会残留在肉内。我用手轻轻拍打蚂蟥旁边的肌肉,不一会儿,蚂蟥便自己松口,掉下,但鲜血直流,把内裤染红了一片。因为据说被蚂蟥叮过的地方,血液难以凝固。好在并无大碍,说不定还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呢!

(五)意外收获

当时有人说:“紫胶队不分专业特长,不分男女老幼,一齐冲锋上阵”。这虽然是戏谑之言,但也不无道理

我是草原专业毕业,之后从事草地资源生态研究,与紫胶风马牛不相及。但文化大革命是史无前例的,原本研究草的我,现在却来研究树,实属外行,真是始料不及。不过,正因为我是紫胶外行,所以通过考察、学习,不仅掌握了大量与紫胶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取得了一些内行难以体会到的特殊收获。

虽然,紫胶虫是昆虫,家畜是哺乳动物,但二者却有不少共同之处:(1)二者的食物都是植物。紫胶虫的食物是树汁,家畜的食物主要是草的干物质。(2)紫胶虫的寄主植物或家畜的饲草,均有优良中低劣之分。其中,质优、量多、适应性强的寄主树或牧草种类,均为数不多。(3)在我国亚热带地区,二者利用的对象,都是地带性植被遭受破坏之后的次生植物群落,紫胶虫利用的是次生林地,家畜利用的是次生草地。(4)在利用方式上,均以轮流放养(紫胶虫)或轮流放牧(家畜)为好。(5)欲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必须建立紫胶园(紫胶虫)或人工草地(家畜);单纯利用天然寄主植物或天然草地是不可取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64-443262.html

上一篇:食物相克表析-谷物篇与蛋奶豆篇
下一篇:食物相克表析-果品篇与蔬菜篇
收藏 IP: 123.116.1.*| 热度|

1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0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