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科研工作中的等车心态 精选

已有 7652 次阅读 2010-8-26 07:13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研, 等车

昨天晚上到了成都,跟朋友谈话的时候,我抱怨不喜欢出差,到了外地总是很疲劳。朋友说,老舍曾经说过,他以前等车的时候也是很累,着急车为什么还不来。后来慢慢发现,即便再着急,车还是按照自己的规律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着急没用,从此等车就心平气和的思考自己的问题,很安静。出差也一样,除了环境不熟悉造成的人的紧张感之外,似乎也是着急的想结束旅行,然后回去。其实道理是一样,不管我愿不愿意,都要完成旅行的任务,还不如心随境安,踏踏实实的过好每一天,看看每个不熟悉的场景,让自己能够享受而不是厌烦旅行。想下来,果然大有效果,心里舒服了不少,昨晚睡得也是出奇的香。看来心理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把这种心理称为等车心理。联想到做科研,我们是不是也能推广这种等车心理,克服浮躁,做好自己的科研。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首先是很希望能够很快的得到好的结果。不管是因为现在大家都像拼命一样的出东西,还是单位每年的考核,都对每个从事科研的人施加了无形的压力。希望早出结果,快出结果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想法。但是,科研是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的,不管你怎么想,他有自身的条件。相反,越是想快,想多,反而快不起来,多不起来,适得其反。

其次,在科研中,对科研成果期待的种种焦虑的心理会慢慢消磨掉对科研的兴趣。从事科研工作都有一定的定位和期望,长期得不到理想的结果,人的兴趣和热情就受到打击,除了极少数人之外,最后都是在机械的做科研,根本就不是说不上乐趣。也就没有热情。没有了热情,就没有激情,没有了激情,还期望能有好的成果?

再次,对科研工作长期渴望的心理得不到满足会不断地影响人的情绪,从而进一步影响人的健康。一直以来,社会都关注科研人的健康问题,大家都觉得做科研的人太辛苦,是累出来的问题。我感觉没有真正说到点子上,大部分应该不是累出来的,是心理长期得不到释放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的身体状况的恶化。假如我们都是每天兴致勃勃的从事我们的科研工作,心理上都是非常兴奋的,我们的身体会垮掉么?没有体力上累垮的,都是心理上折磨垮的。

最后,心理上是有传染的。一个人焦虑,周围的人也都能感受到,结果大家都焦虑。在单位,很难想象有什么乐趣,人人都在匆匆忙忙,不知道忙着做什么。每个人看到别人在忙,似乎自己也需要忙点,否则心理上过不去。其实,忙不忙似乎不是要点,而在于该忙什么,怎么忙,这些问题不解决,瞎忙乎只会累死人。

做科研像跑马拉松,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达到终点的,更何况对每个人来说,终点的定义还不大一样。在几十年乃至一生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一直处于焦虑和等待的状态,那注定不是一个愉快的人生,也注定不能有理想的结果。还不如像老舍一样,淡然一点,享受当下,不想结果,顺其自然,也许结果反而更好了。成果更多了,身体更好了,生活质量更高了。何乐而不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356405.html

上一篇:最有创造力的科研人应该像孩子般纯真
下一篇:读书也要五谷杂粮搭配
收藏 IP: .*| 热度|

24 张海权 赵星 赫英 李万峰 孙学军 朱志敏 罗帆 王修慧 时志强 逄焕东 唐小卿 孟利军 金小伟 王力 唐常杰 齐霁 罗广营 刘宜 刘波 曹贺贺 林涛 杨华磊 xuqingzheng lftkf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1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