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kysdc 地球科学苑-地学科普与地质灾害

博文

散布于大街小巷的街头雕塑——感受奥斯陆(2) 精选

已有 6175 次阅读 2012-1-1 22:43 |个人分类:道听图说|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雕塑, 奥斯陆

      20111230日将挪威维格兰雕塑公园向大家介绍后,招来一些赞许,也有一些担忧。例如博友Teet问道:“问个外行的问题:为什么都是裸体的?带点儿衣服,有那种衣袂飘飘的感觉不好么?” 我一时语塞。看来,想问这个问题的绝不只Teet一人。

      以前还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与Teet一样,我也是艺术的外行。我首先搪塞道:“其实,你应该问问你之前评论本博文的人。为什么他们说精彩,而你会有疑问。

      进而我又写了几句:“我是自然科学工作者,真实的美是我的终极追求。我一直以为:自然的,是最美的。这种自然,不排除人类和人体。但我很少涉及,我的照片中基本没有人物。

      对于人体,西方与东方在外表截然不一样,你走在挪威、或瑞典、或法国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自然的裸体雕塑,那是自然的、是和谐的、是美的,并没有使人产生特别的邪念。

      而在中国的雕塑作品中,即使一匹马,也很少能够看到与再生产相关的任何部件。你再查一下Google和百度,凡是与裸体有关的查询几乎是空白的。而这种现象其实是最不自然的。

      再想想中国那么多被双规的高级领导,有几个曾经拒绝过色情?这种表里极不一致的说教,导致了中国社会的严重畸形。

      这种极不自然的现象,你曾考虑过后果么?

     再一次向Teet解释一下,上面的话,不是不针对Teet个人的,这是中国的现状。

      艺术、裸体与色情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在西方,有艺术,有裸体,也有色情。在中国,有色情,有裸体,而没有让广大普通百姓认可的裸体艺术。所有中国的网站、特别是艺术网站上公开宣称,露点的照片或绘画不许出现,而中国的“天上人间”开遍所有大中城市,“地下人间”遍布于手机短信和街头发廊,这种强烈的反差和谐么?美么?

      想把雕塑与奥斯陆市分开,比登天还难。

   奥斯陆人喜欢雕塑,他们把散布在市区公园里、街道旁、博物馆、学校、私人花园等等场所的无数的雕塑视做奥斯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犹如人体中的血与肉,你能分开么?

    几乎所有公共场所和大型建筑物前均有风格不同的雕塑,有裸体的,也有“那种衣袂飘飘的”。无论身体上是否有遮盖物,只要你身临其境,你绝不会有异样的感觉,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和谐,这是人间的美,也是大自然的美。

   几年前,我曾经到过中国西部一个小城,政府门前建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广场,比挪威皇宫前的广场还要大,据说这样才能“前途无量”。所以大部分新建的各级地方政府办公大楼前大多以人民公园、体育场的名义无限扩大,以确保“前途无量”。可笑的是,广场中竟然摆放了一些纯西方的半裸雕像。而几百米之外,垃圾满天,尘土飞扬。

    中国的“西部”,不等于世界的“西方”,不伦不类的西方艺术摆放在中国西部的城市广场,是严重不和谐的,很难说是美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放上几块具有中国西部特色的石头。

    奥斯陆街头的雕塑,有人亦有物。有穿衣的,也有裸体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小,有伟人、名人,更有广大的平民。特别是可以看到几尊“纯劳动者”工作着的塑像,充分显示了社会对劳动的尊重。

      奥斯陆人热爱雕塑,无论男女老幼。雕塑是奥斯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至在最繁华的街头,你可看到浑身涂满金粉的艺人,站在街心扮成雕塑,既可挣钱糊口,又吸引了不少游客。

      但我还是尽量将街头雕塑与建筑强行分开了(并且这辑雕塑中大部分是穿些衣服的),不为别的,主要是为了博文的需要。一篇博文不可能包括上百张照片。下一专辑将主要展示奥斯陆的建筑。

      下面这些照片是我在奥斯陆街头所见,见图知意,就不作无用的解释了。

 

 

 

 

 

 

 

 

 

母与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17-524550.html

上一篇:梦中的仙境——梦娜湖(Mono Lake)
下一篇:科学美的定义
收藏 IP: 117.136.0.*| 热度|

16 孟津 刘立 徐长庆 袁文常 伍松林 唐常杰 丁仁博 张檀琴 李伟钢 杨月琴 杨晓虹 杨正瓴 曹小晶 laokanke crossludo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