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1010019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101001912

博文

我的师妹:朱小蔓

已有 1349 次阅读 2023-9-10 14:46 |个人分类:回忆|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的师妹:朱小蔓

           

朱小蔓(1947年-2020年8月10日)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三年了。她是首届“当代教育名家”入选者,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务,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等职。

在她学术生涯起步的时候,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同在一个系、同一个学科点攻读硕士学位,尽管不是同一位导师。按学术“江湖”规矩,我算是学长,她是学妹。她是南京九中66届高三,我对她总是毕恭毕敬,作为“新三届”的我,一向对“老三届”,尤其是女性的“老三届”特别尊敬。我决然不会当面称她为“师妹”,当然更不会称她为学姐,学术伦理还是必须恪守的。WechatIMG1859.jpg

第一次见到朱小蔓是在1985年的九月,当时新生报到都挤在系办公室。我们系以前研究生一届只有两、三人,可是八五级招生人数大增,却是几倍,满满一大排。他们几乎没有新生的胆怯与兴奋,处处流露出自信与笃定的神情。他们可以分为两拨:一拨是本系已经毕业几年的本科生,现在返回母校继续读书,他们是熟门熟路;另一拨是一水的“领导干部”神色,还有几位肩上有两道杠的军官,一个上校,一个中校。我看了一眼就准备离开,只见一位三十多岁老师模样的大姐走过来与我打招呼,并自我介绍:“我是今年的新生,我叫朱小蔓,以前是南京铁道医学院的教师”。那我想起来了,负责研究生管理的梁老师曾说今年招了南京市委宣布部长朱启鸾的女儿。我立即主动自我介绍:“我是八三级研究生叶明。”

为了表示热情,我就积极拉近距离:“我见过你父亲。我上大学时,就是你父亲致的迎新欢迎辞。因为长相与周恩来总理很像,所以印象深刻(叶明:我在南航《民间口述史》  2022-08-21 )。红色经典电影《渡江侦察记》里侦察员的原型之一就是你父亲,当时化名朱金波,智送江防地图、冒险过江,谱写了南京地下斗争最为惊心动魄的桥段。你爸爸在南京卧底时,租住你外公的房子。以后与房东的女儿相爱,结婚生下了你,你出生在1947年”。

WechatIMG1858.jpg

朱启銮陪同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视察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自左至右﹚

但是,不久我知道朱小蔓已经担任了系里研究生的党支部书记,我就自觉地与她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她动员我靠拢组织,我自知相差甚远,一定会婉言拒绝,结果会弄的大家都尴尬。不过,听说她是辞掉南京铁道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政教处负责人的职务来读全日制研究生,还是有点令人敬佩的。30多岁,才开始学术起步。

她有时与师兄弟们讨论学术问题,大家都比较冷淡。她不仅是工农兵学员,而且是中文跨专业来读研的,学术基础比较差。因此,对于她,我是有求必应。根据我的经验与体会,我会告诉她,哪些人的学问好,那些人看起来很有学问其实没有根基;哪些学术问题值得深究,哪些热门课题不值得下功夫。这似乎是学长应尽的义务。

她入学后不久,旁听了我的学位论文答辩,看到我被一众评委种种诘难,以及我没有“面如土色,大汗淋漓”,而是奋力抗辩。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我,无所顾忌、锋芒毕露地舌战群儒:我据理力争,一条一条驳斥,甚至指责了他们哪里没有看清(叶明:追随钱钟韩先生四十年(四):“我活着走出了答辩室!”《民间口述史》  2022-09-03 )。

答辩结束后几天,她专程询问我如何准备学位论文,我毫无保留地跟她讲了整整一个下午。我将学位论文选题与写作的亲身经验和盘托出,尽管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比较实用。

首先是广泛读文献,然后逐步提炼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再聚焦这些题目做跟踪文献的工作。最后,确定三到四个备选课题,并写出每一个课题的初步论证,与导师反复讨论。

待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后,再做进一步的文献积累的补遗工作,主要去北京图书馆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穷尽与选题相关的所有文献(著作、论文,案例等),尽可能复印在手;或者剪报粘贴有序,然后根据自己的写作大纲编排好资料汇编,供写作时方便查阅、思考与核对。

在文献优选的基础上,提炼出论文初稿梗概与主要观点,带着研究笔记外出调研,向对此论题比较有头研究的、有代表性的作者做深度请教,讨论,质疑与争辩。这是华罗庚的“弄斧必到班门”的方法,在权威面前主动演示,目的是争取学术共同体的认同,听取异议或反对的各种意见,论证自己观点,修改与完善。

其实这个环节,不仅可以使学位论文写作顺利,而且毕业答辩也有底了,因为答辩评委的意见不会超出这些权威的涉猎范围。我之所以在答辩时,色战群儒,一一回答评委的各种诘难,靠的就是之前与学术权威们的深度交流。

研究生毕业后,我留校任教,很少来学校,也不怎么能见到朱小蔓。几年以后,她研究生毕业,并以40多岁的高龄去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又跨了大的专业门类。她跟我讲过,是她父亲鼓励放弃行政管理工作,安心专事学术研究。她父亲曾是天津南开中学、上海光华大学(高中部)、北京大学的学生,“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之一。因参加学生运动耽误学业,虽然解放后一直在教育部门工作,曾担任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航空学院的领导工作,但毕竟没有从事心心念念的学术研究,还是有点遗憾。

博士毕业后,朱小蔓有次在系里参加年会,我们偶然相遇。我询问了博士论文情况,她将刚出版博士论文---《情感教育论纲》送给我提提意见。我读完后大加欣赏,不是学术水平,而是被论著的主题深深吸引与打动,随即写下一篇读后感,投书中国思想解放的第一支“报春鸟”---《读书》杂志,很快就刊登出来(叶明:情感教育[J]读书,1995年(1):78-79):

WechatIMG1857.jpg

在“品书录”中,我首先肯定了论著的主题十分重要,并作出了学科界定:“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而对其施以教育的作用,这是《情感教育论纲》论述的中心议题。情感教育主要关注人的情感展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从而走向新的高度,关注人的情绪机制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如何协调构成人的生命机制健康地运行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它既不隶属也不脱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而是作为教育理念渗透、贯通于诸育之中,发挥协调整合的职能,使分立并列的诸育在更为基础的层次上实现有机统一,从而控制着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接下来,我认为,论著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揭示了作者建构情感教育的宗旨:“作者以丰富的历史材料向人们昭示,情感教育的现代形态是人类教育史上各种情感教育(无意识形而上学形态、伦理道德形态、审美形态、宗教形态、科学理智形态)的逻辑发展和最高成果, 构成当代教育学的一个主流趋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情感教育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协调,适应性与主体性的匹配,自然科学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在此基础上,《情感教育论纲》从时空统一的角度完成了情感教育的目标设计与运行机制“在空间结构上, 情感教育的目标是一个由内容(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形式(情感状态、感觉水平、形象加工)和功能(情绪转移、情感调控、情绪辨认、体验理解、自我愿望)组成的三维结构。这一结构在时间轴上展开,可以用儿童期、少年期、青年前期三个阶段来标识,不同阶段有显著的区别与转折特征。在时空统一结构上,即形成所谓关系结构,情感教育的目标可从人与自然(包括操作对象)、人与社会(包括他人)、人与自身三个方面建构。这样,情感教育就是以人为轴心,在时间、空间与环境上充分展开与延拓。这种目标设计是功能性而非实体性的, 各种教育机构与教育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选择合适的突破口或切入口”。

如果说情感教育的目标建构主要还是思想材料的提炼概括的话,那么与认知教育过程既要联系又相区别的相对独特的情感教育运行机制的描述则可以说是作者颇有见地的独创。”作者认为:“ 情感教育是在教育指导下,个体情感世界发生变化、人生经验发生改变的过程,” (第139页) 。它由三个相互联系并推移、过渡的阶段构成,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与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继续与升华。

它的基础和起点是情动一感受过程, 其可能的发展为从自然适应性到社会适应性、从生物认知到文化认知、从感受的可能抑制到持续发展; 它的中介是体验一理解过程,其可望的发展从被动体验到主动体验、从经验到理解:它的最高阶段就是价值体系化一人格化过程,培养人对价值的感受和体验, 并逐渐将社会文化的客观价值移入人格内部, 使人形成融合统一的价值体系。(《情感教育论纲》,朱小蔓著, 南京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版 )

我的这篇书评是最早关注朱小蔓情感教育理论的文献之一。对她晋升教授与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以后,每次我们相见,她都礼贤下士主动和我打招呼,还一再感谢当年我的书评对她的提携。我很惭愧,《情感教育论纲》在朱小蔓的思考、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几经修改补充,十五、六年出了三版:1993年第1版,2008年第二版, 2019年第三版。朱小蔓在学术上专攻一隅,日积月累终于演化为学术大家,以她的学术责任感和学者的道德良知,引领我国情感教育研究。朱小蔓已经成为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理论的最重要的倡导者和实践的行动者。

2019年12月,在我们老师逝世20周年纪念会上,我们见了最后一面。尽管她与癌症病魔搏斗了将近20年,看不到病痛折磨的痕迹,她依然保持着充满笑意、温暖人心的亲切面容。主办方根据序长又序爵的原则,安排在我们都坐在前排,她做正中C位:她是退休正厅级高官,又比我年长一代,她成了我们老师的嫡亲“传人”;我只是普通教师,却成了“旁门左道”。我在向追思会提交的纪念文章写到:“我不是萧老师的心腹,更不是嫡系,而是合作伙伴”(叶明:曾随萧师学哲学---纪念先师萧焜焘先生百年诞辰(下)《民间口述史》 2023-03-15)。   

我看见的她红光满面,精神抖擞,显得比较年轻,猜想她如何在补药与美容的呵护,我就自说自话地进行科普起来。自从十年前端粒与端粒酶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后,有很多商家炒作给人体补充端粒酶,促进端粒延长以达到年轻与长寿的功效。很多科学家与为此站台,哈佛医学院的绍斯塔克(Jack Szostak)就是代表人物,由于他是2009年因端粒发现从而成为诺奖得主的三人之一,所以这种观点比较盛行、也很有说服力。但是,另一位诺奖得主,端粒酶的发现者、霍普金斯医学院格雷德(Carol Greider)则持截然相反的观点:端粒酶的补充缺失在理论上确实有使人年轻或延年的益处,尽管在实验上还没有完全证实。但是,端粒酶却能极大地促进癌细胞的扩撒,已经被实验确证来。所以不能夸大端粒酶的正面效应,忽视或轻视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我告诉她,这些见解很多是我儿子告诉我的,他恰好在这两个医学院共享了他的博士生涯,都听过两位诺奖得主的课程与报告,还在2010年初接受过格雷德博士面对面的口试。入学后,曾设想进入格雷德实验室做轮转,对她的研究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我也看过双方科学争论的相关资料。所以,不好意思,有点好人为师了,不知对她有没有帮助。

我同时再一次感谢她当年做过我儿子近入小学的介绍人与担保人,因为我们不在南京琅琊路小学的施教区,择校进入了这所南京市最难进的老牌实验小学。当然,我们也没有辜负朱小蔓的一片良苦用心。我也为琅琊路小学提炼与总结了一个教育规划项目“小学生科学兴趣诱发与引导”,并参与了部分研究实验活动(叶明 :在耐心中精心培育 [A].桑志慧.解锁世界名校孩子的家庭密码[C]. 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21年:51-68)。作为家长也算是为学校做一点自己独特的贡献,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使得我的儿子可以择校进入一所提倡愉快教育学做“三个小主人”的名牌学校,当然也免除了高昂的、难以支付的赞助费。

20多年后,结合我在法国科学院的“做中学”科学教育师资培训项目中考察法国里昂科学教育中心的体会,申请拿下并顺利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科学创新活动”。我在教育学研究领域向师妹朱小蔓看齐并致敬的一种努力。

作为当代情感教育研究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师妹朱小蔓的学问打通文学、哲学、伦理学、脑科学等学科,彰显教育研究中的“情感”维度,在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许多带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原创性理论并付诸实践。

她的率真,她的忧思,她的激情感染着身边的人,发自肺腑的、流动情感的、充满睿智的声音让人念念不忘。她为自己活着的价值,就同时也体现在能够为你而活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6423-1402113.html

上一篇:我的悲情老师
下一篇:“汇文书院”曾读书-----70年代南京十中琐记(1)
收藏 IP: 180.111.2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