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n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no

博文

“分众安全”的定义和内涵

已有 2284 次阅读 2022-1-10 03:36 |个人分类:韧性和抗逆力|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安全”一词的释义,最早出于《周易》里面的《易传》中的“无危则安,无损则全”这句古语,即没有威胁和危险处于掌控和有效屏障之中,或者具有处置能力和管理能力,包括后果不严重或发生概率低,则为安;危险发生后,没有发生损失或者及时有效应对没有产生负面危害后果,或者没有产生偏差差异、则为全(无论是危险没有成就风险没有成就,还是风险事件发生风险成就了危害发生了,但没有产生损失后果或者只产生了很小的可接受的后果)。这个释义恰当、准确地定义了‘安全’和“应急”本质上的一致性一体性,我们在语义上一直是安全两字并用,也是意图在说明安全和应急本质 就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过程。建立在一体化不可分性的基础上的安全方法、目标、内涵,自然而然是“大安全(大应急)”的涵义,而不是安全和应急的分割和对立。

随着安全科学研究和发展的高级阶段之系统安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专家学者不但从汉语中的“安全”一词包含的含义展开研究,也从英文词汇“Safety”和“Security”的含义寻找一体化安全的线索和灵感。认为传统的单一的“System Safety”或“System Security”问题和概念已逐渐演变为“System Safety & Security”(即“安全一体化(Safety& Security Integration, SSI)”)问题和概念[2,10-11]。(中南大学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

中国古人通过《易传》中的“无危则安,无损则全”这句古语形成了深刻的风险管理思维和方法,为组织进行风险管理指向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在一体化不可分的语义之下,实现追求和实现大安全大应急目标。“无危则安,无损则全”这句古语同样指出了方法,即进行一体化管理,即安和全两个动词、两个运作、两个过程,即“无危”和“无损”:安,是“无危”的过程和行为,是管理风险,规避隔离风险或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使风险不发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全,是“无损”的过程和行为,是应急(“危”)管理,在风险产生、风险失控形成“危”险状态时 ,采取措施避免风险引发事故,以及在风险引发事故后进行应急救援避免产生不利的后果,或者产生了后果,但通过现场处置和管理,减少或挽回损失,实现转危为安。

“危”和“损”是风险社会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的集中体现,是组织运营管理的统一对象和唯一的客体,作为行为和目标的“安全”就是管理和应对不确定性不连续性,实现组织生存和发展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避免不利的后果,积极追求和实现有利的后果,是一体两面,需要一体化连续性实施,是连续、不可分的一个过程,揭示了一体化的内在本质和机理。在当前风险社会背景下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有着特别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在以上认知基础上,我们从中国文字释义中继续寻找智慧和灵感,我们找到了“分”和“众”,由此形成了“分众安全”这一概念和方法。从文意和文字溯源上分析,我国汉字文义为“分”与“众”赋予了明确的管理学方法和思想意义。金文的“分”字,外面是八字,里面是一把刀,“以刀判物为分之”,用刀把一个东西分开就叫分,本意是分开、分别。管理意蕴:特殊性,职能分工,管理分权,责任分担,各自行为,分别后果。“众”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象是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是许多人,引申为许多,又引申指一般、普通。管理意蕴:一般性,从诸多的分类和不同的要素中,发现共同性一般性,实施整体战略,建设综合生态,行为协同、整体效果、群体行为、组织执行。

而“分众”作为完整的一个词,从其概念的产生到具体的运用均始于传媒领域。1980年,美国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了“分众”理念,指针对不同年龄职业教育层次、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等人群提供特定的信息与服务,以个性化的方式满足该类人群需求,以人为本,细分、多元。这是一个关于主体类型的概念:首先,分众是从社会大众中分割出来的,是少数人的集合体;其次,分众中的个体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利益需求等方面存在一致性;最后,人的需求会根据获得满足的程度发生相应改变,所以分众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归纳起来,可以将“分众”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由社会中有着共同特征和需要的个体所组成的特定人群。每一个组织或是组织都是区别于其他组织或是组织,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组织文化、现实需求、使命愿景、组织能力建设环境,是区别于大众化的特定组织或个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分众的规模较之大众要小,且其是由具有相同特征属性的个体组成的,相对集中和同质。

传统管理理论一直是以“分”作为主脉络展开,从“分工”,到“分权”再到“分利”,把组织整体分割成一个一个部分,职能化、科层化分工越来越清晰,个人定岗位定职责,也固化在分工体系和框架中,组织变成了各种职能的集合体;进入21世纪,组织面临着风险更大变化更剧烈的环境,组织运营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在整体一体化的“众”上下功夫,也就是把组织看成一个“系统”和“整体”,在变化的环境中,整体融合,职能协同,系统合一,打通互融,上下同欲,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组织与外部客户或利益干系人之间共赢共成长,形成一体化组织能力建设格局与命运共同体,形成超越组成部分的系统性特性。

2014年10月25日,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的“大数据与公共风险治理论坛”上,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马奔提出“分众(Crowd Sourcing)”方法在应急管理上的应用,从众包众创的意义上,运用“分众”方法由大众通过网络分散完成工作任务,并通过整合后在网络上提供服务。这个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来源分散,体量巨大,并采取机器决策或半机器决策的方式利用信息。使用“分众”方法进行事后恢复与救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捕获信息,甄别加工信息、机器分析和迅速反应。这是一个由“分”到“众”的过程和方法。

与此同时,新时代系统运行内部出现自组织和自运营的新型“分”的组织,这些小的、自给自足的、鲜明个性的单元,构成了组织的核心能力和运营,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寻找和获得最好的资源,实施最大的价值创造和创新,然后又从头开始,围绕资源和机会在不同的系统范围内重新组合,实施“分”和“众”融合转化。海尔“互联网平台+自组织”裂变模式就是一个例子,体现为组织柔性化,以系统功能和自组织功能协调为基础,平台属性、开放属性、协同属性,分与众视角和方法相结合,人与组织融为一体,通过“分”(各组织细胞的活力)来实现“众”(系统整体的执行力和绩效);通过系统整体的“众”的生态,为每一个成员“分”提供发展环境和运营支撑。

分众圈层化,这是“分众安全”思维和方法的另一个重要内涵。设想一下,把一个石子扔进湖里,随着水花溅起,会看到以石子溅落点为中心,产生一波一波的水波纹,由内向外,由近及远,逐渐推开。每个圈层都有自己的特点,内在具有一致性,而外在则具有独特性,与其他圈层形成鲜明对比和区分,由此引申出分众圈层化内涵,围绕一个功能和目标,划分不同的程序、过程和范围,运用不同的方法、标准进行差异化对待和个性化设计,既服务于中心目标和功能,又满足边界内的特定需求,以一体化的方式实现效能最大化。

在上述分析和研究基础上,我们认为,分是指特殊性、个性、差异性;众是指一般性、共性、整体性。从特殊性和一般性两个角度进行设计与实施,体现为基础性、通用性能力和方法,并且实施整体战略,建设综合生态,实施协同行为;特殊性,则体现为职能分工,管理分权,责任分担。“分众安全”定义为,针对某一系统(如企业系统、生产系统、社会系统、国家系统、文化系统与生态系统等),从特殊性和一般性两个角度进行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有效管理和应对来自其所处的风险社会中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带的风险,实现组织生存和发展目标的行为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避免不利的后果,积极追求和实现有利的后果,是一体两面、连续、不可分的一个过程,需要一体化连续性实施,是以安全和应急一体化理念为基础,根据每一个组织或是组织自身实际的情况(发展历程、组织文化、现实需求、使命愿景、组织能力建设环境),以“无危则安、无损则全”为标准和内容,一般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量身定制符合组织使命愿景、组织文化和特定需求的一套系统性演化和提升、自循环的过程。​相应地,形成了一套名为“分众安全”的一体化工作体系。该体系既打造组织整体能力和基础素质、配置资源,又进行各分场景下的不同岗位操作绩效提升;既培养组织的整体能力,又强调具体的岗位行为绩效;既打造能力,又实现效果,从“能够”和“做到”两个方面双轮驱动,结果导向;避免了能力不足无力应对的情况,也避免了能力充足但不适应具体的环境和变化不会实施的情况,真正做到效果落地知行合一;既使用具有普遍性特征和通用的体系工具思想与方法,又在不同的环境和对象中进行调整与个性化设计,保持内在体系架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又在不断地调整和适合不同的情景与对象,始终在动态平衡中构建最佳组织能力和反脆弱实践效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9598-1320266.html

上一篇:动态化应急预案管理
下一篇:分众和共演方法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收藏 IP: 200.55.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