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在澎湖湾想麦当劳

已有 3861 次阅读 2009-8-11 08:49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台风Morakot扫荡了南台湾,两天下了一年的雨。同姓“台”,风老弟何必那么嚣张呢!(这个台风的名字是泰国人起的,意思是“祖母绿”,真是一个“熊家婆”啊!)
 
前些天有台湾朋友来,令我想起在澎湖湾的几天“苦难”。因为不吃海鲜,只好每顿以酱油就白饭——幸好台湾的大米好,真的好。
 
在异域他乡,没有可口的东西时,我就吃麦当劳——我愿拿一桌的日本料理来换一只鸡翅或一袋薯条。麦当劳是唯一熟悉的“西洋”环境,哪儿都一样,天下一家。在苍茫的陌生城市看到那个黄色的金光灿灿的M时,我感觉就像在沙漠看见了月牙泉。
 
如今麦当劳已经走出餐馆进入社会很多角落。社会学家George Ritzer在1993年发表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就说我们的社会越来越麦当劳了。他总结了快餐文化的四个特征:  
高效(efficiency):目标确定了,就用最优化的方法来达成。麦当劳就以最快捷的方式让你空着肚皮进来,胀着肚子出去。  
可算(calculability):顾客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卡路里,心里清清楚楚。 当然,生产过程的每一步,也都能精确到一个硬币。  
可预(predictability):产品和服务都是清一色的,不论到哪儿,都不会失望,当然也没有惊喜。 
控制(control):人也是清一色的,把人当机器一样来管理。  
Ritzer 认为,McDonaldization的过程是从traditional向rational转化的过程——这两个词的内容很丰富,不译了。在我看来,它大概也是理想向功利投降的过程,是创造和个性逐渐丧失的过程。如今我们“麦化”最好的“产业”大概是教育,它用机器的标准来选拔“人才”,连幼儿园的娃娃也开始“麦化”起来,其好处自然是“公平公正而公开”的,麦当劳的精神被发扬到了Everest……啊!
 
与McDonaldization相关的还有Differentiation(“异化”)和Hybridization(“杂化”),它们构成“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不同方面和层次,“麦化”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表现而已。我不担心“麦化”会引领或取代其他“化”,时尚的东西,本来就不会长久(要么就该叫“传统”了)。英国的麦当劳们就说,Ritzer只是借他们的招牌来推销与他们的生意无关的观念,而Ritzer也从现代棒球馆的怀旧特征看到了另一股潮流:de-McDonalzization。(刚看到一个有趣的“杂化”例子:让一群刚出生的眼睛都没睁开的兔子宝宝趴在鸡蛋上,二十多天后,一只只小鸡就破壳而出了。)
 
在时尚面前我总是落伍,但异乡的“异味”使我赶上了麦当劳,终于也时尚一回了。当然,如果能多一点“麻化”(麻婆豆腐化),那就更好了。我也常把“M”看成M理论的标志,幻想什么时候能让物理学也麦当劳,让那些圈儿呀弦呀,也像炸鸡腿儿和薯条一样可亲,像可乐一样可乐,宇宙的膨胀可能还会慢下来——那颗小小的蓝色星球真的好可爱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248661.html

上一篇:比霍金赌的还大?
下一篇:Alice的数学(2)
收藏 IP: .*| 热度|

3 刘进平 苏鹏程 chouchoujj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2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