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忽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大毛忽洞 自留地是桃花源,只种颜色不耕田。 点击 【博文】 看分类目录 邮箱: lishchlishch@163.com;lishchlishch@gmail.com

博文

有科学网支撑,俺可以和美国海军比一比

已有 5875 次阅读 2008-10-12 06:02 |个人分类:视频专栏:《魔方和数学建模》| 原子坐标(x, z)

有科学网支撑,俺可以和美国海军比一比

比什么呢?

只比原子坐标(xyz)。

美国有个海军,海军有个实验室,他们也研究晶体结构,其核心表达是原子坐标(xyz)。

如果能知道晶体(晶胞)内所有原子的坐标(xyz),就可以求出该晶体的所有的晶体学数据。X射线衍射技术也是先测量出衍射峰(电子密度极大值)处原子的坐标(xyz),然后确定其他晶体结构数据。

俺使用自己的方法(魔方转动法),也能给出各种晶体的原子坐标(xyz)。有科学网的支撑,俺可以和他们比一比。

美国海军实验室晶体原子坐标(xyz)网站:

http://cst-www.nrl.navy.mil/lattice/(可点击)

254 structures in 90 of the 230 space groups.

 

原子坐标(xyz)有什么用呢?

与原子坐标(xyz)相关的科学问题:

1)求解化学键的键长和键角,键“粗”(键的强度)是另外一个问题;

2)余瑞璜的EET电子理论需要原子(xyz)数据;

3)程开甲先生的TFDC电子理论需要原子坐标(xyz)数据(外延);

4)晶体材料最基本的数据是原子坐标(xyz);

5)Theory of Atoms in Molecules 也需要原子坐标数据。

 

原子坐标(xyz

原子坐标,就是原子在晶体(或者分子)中的坐标(xyz)。

如果有了原子坐标(xyz),原则上可以求解任何的晶体学数据。

X射线衍射(包括中子衍射)测定晶体结构,本质上就是测定原子坐标(xyz),著名的Patterson变换公式为

(注意,如果俺不写成这样,网络不给显示)的(最)极大值点,就是原子的位置,即原子坐标(xyz); 的(最)极小值点,就是该原子和其他原子的界面 。在界面处, 。俺用TFDC模型给出了 的近似值:

Atomic Phase Diagram(可点击)

材料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在哪?原子在(xyz)。该原子的“势力”范围有多大?由 确定,这就是原子界面问题。

显然,对于一个原子来说,原子坐标(xyz)只有一组数据,而 却有很多,很多的 数据才能形成原子的轮廓界面。

在缺乏全空间电子密度 的情况下,要严格求解出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一个晶胞涉及100多个原子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也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能用实验测得全空间电子密度数据 ,通过拓扑学可以求解出原子的界面轮廓 ,加拿大Richard F.W. Bader教授针对小晶胞晶体(晶胞内原子数很小,或者小分子物质)开展大量的研究,称为Theory of Atoms in Molecules(可以点击)。

对于简单的晶体结构,求解原子坐标(xyz)似乎不是个问题。但是当一个晶胞(或者分子)涉及到几十甚至上百个原子的时候,求解原子坐标(xyz)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即使对应同一个空间群,不同的晶体,其原子坐标也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一个复杂的晶体结构,如果没有原子坐标(xyz),你很难从几何上来想象原子的各种空间关系。

针对不同的晶体,俺的原子坐标(xyz)数据将慢慢地帖在科学网上。

需要提醒的是,网友可以引用俺的原子坐标(xyz)数据,俺不给你保证俺的数据100%没有错误。参照美国海军实验室(晶体结构)所参照的流行规则:俺的和他们的一样。

http://cst-www.nrl.navy.mil/lattice/spcgrp/index.html

 

俺的原子坐标数据(xyz)分为两类:

原子坐标和约化原子坐标。

约化原子坐标,实际上是一种相对原子坐标。如果你有该晶体最新的点阵参数数据(如立方系的晶格常数),通过简单运算就可以得到文献里流行的原子坐标数据(xyz)。公式为:

原子坐标(xyz)=你的晶格常数×约化原子坐标(xyz)。

此外,为了以后核对检查,俺还给出笛卡尔坐标系坐标原点在晶胞的几何中心的原子坐标数据。

 

数据将慢慢贴出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21-42330.html

上一篇:人家的闺女有花儿戴,你爹我钱少不能买
下一篇:原子坐标(X,Y,Z)举例
收藏 IP: .*| 热度|

1 桂耀荣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