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上大文献阅读课记忆——钱校长的所推行的教学制度体悟 精选

已有 8591 次阅读 2010-7-31 09:54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钱校长在被右派前,曾做过清华大学副校长,这是我这两天看《大家》对他的访谈才知道的。当时,国家实行的政策是一边倒,什么都跟着苏联跑,他说他阅读过苏联的文献,知道苏联的那一套不行,所以,想探索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后来,他就被右派了。从这一点看,他应该是具有一个求真求实并且有担当的科学家吧。

陈安说......否则上海大学不至于需要这样一位98岁的校长——都这把子年纪了,能对大学做什么贡献,就是做一个佛龛罢了。

陈安一向是我比较尊重的博友之一,我的好友不多,他是其中之一,我总觉得他比较敏锐,能察觉现象后面的东西,所以我认他是个朋友。但他说这一点,我就不认同了。上大的教学主导思想还是钱校长的,他的这个教学思想是他当时在清华大学没有实施起来的,他不是佛龛,而是上大的灵魂——比方他主导并推行的研究生文献阅读课,就是希望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深入学科前沿并进行探讨。

在我成为我导师的学生之前,我访谈过我的老师,他曾说道,科学家在做研究之前,都应该阅读现有的文献,否则会发生重复研究的事情,这是不能容忍的(刘玉仙,山石 2007)。近来科研不端行为成为热门话题,新一期的ISSI newsletter用大量的篇幅来探讨这个问题,Egghe和Rousseau两个人都发表了一篇文章,除了指出文章中的逻辑错误之外,都对新发表的文章没有充分阅读相关文献给予质疑,并要求期刊撤回相关文章。

近来在写博士论文,开始对以前和别人合作的文章进行整理。我合作的对象大多是国外的学者,我通常只管把自己要写的东西写出来算了,而他们常常会引经据典,从而使文章显得厚实而又可信,而且拓展得更加开阔,因而文章的质量会提高一大截,不仅和名家合作有这种感觉,前些天和师弟合作,也有这种感觉,国外的学者在阅读文献方面比中国学者要深厚得多,因而,他们的创新,往往是真正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前人没有做过的。

我想文献阅读课对于做研究的重要性不用再证明了吧,中国学者在文献阅读方面的欠缺,用大宝的话来的,不用我说了,你懂的!但没有学校把文献阅读当成教学的主要方式来组织,而上海大学这样做了,上海大学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听够30个讲座,而这些讲座又都是行进中的前沿,按照这样的教学思想所组织起来的教学活动,无疑,可以用学习学生带到最前沿。

我离开上海大学已经五年了,对文献阅读课至今记忆犹新,文献阅读是个探索,应当承认,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经验。因为当时我们情报学专业是在商管院的,所以,文献阅读课涉及很多管理和经济金融国贸方面的课程。按照要求,老师给我们准备充分的文献资源,我们课下阅读,课上交流阅读心得,通常是老师坐在下面,而学生在讲台上讲我们读了什么文献,文献阐述了什么思想,读完后有些什么收获,什么问题等等。老师然后再根据您讲课的内容给您打分。这种师生交流方式在国内有没有第二家,我没有调查,反正,我是第一次经历。当然,这种组织方式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学生阅读可以以小组方式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单独进行的好处是每个学生对自己阅读的文献都有了充分的理解,但对别人阅读的文献大多不求甚解,国内没有争辩的风尚,所以,学生间的讨论没有充分展开,课堂上也就只有老师和这个同学之间的问答了。尤其是一些以前没有涉猎过的领域,听的时候有云里雾里的感觉,但对同学的了解还是多了一层,比方我们那一届最小的学生,好像当时还不到22岁,学国际贸易的,讲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和主要贡献,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但后期一些专业课的讨论,我们同学的争论还是很激烈的,有些问题弄不清楚,回到宿舍还讨论不休。

小组方式进行的文献阅读,更要很好的组织,这方面我有一个成功的例子,也有一个失败的例子。成功的例子是经济学方面的文献阅读课,我们专业10个小姐妹分为一组,大家推我来主讲,是一篇很长的英文文献,我当时的英文阅读能力很有限,就把这篇文献按章节分给我们班的十个小姐妹,让他们每个人读一段,并翻译出来,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然后我再综合。讲课前,我对全班同学讲(大概有150个学生),把我的姐妹的翻译拿出来,说我们这个小组都做了充分的贡献,我希望把他们的学习成果都展现出来,如果没有展现出来,我希望老师也能看到我们同学努力学习过,并且不要因为我的表现不好而影响了同学的学习成绩。那是我在上大学习期间最高的分数,老师给了我95分,但在讲解的过程中,我犯了一个很低级的概念错误,好像是解释一个货币政策的时候,我说就是大量印钱,老师后来点评的时候,指出来,并说你们情报的不学经济,所以,这些概念不清楚也情有可原,但通过文献阅读,提高自己经济概念和了解经济学发展前沿的目的起到了。

一个不成功的例子是,读国贸文献阅读课的时候,我们和国贸一个小组,所以,因为他们是专业,理解力怎么也比我们透彻,就委派他们来讲了,他们也没有分配我们阅读任务,更没有要求我写出心得,弄得现在,即使我有个很好的朋友读到国贸博士毕业,我对国贸的基本概念还是一窍不通......但想想,如我这样研究情报学的,知道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规则,应该对分析情报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很后悔当时没有好好上这门课,后面补吧。

这些文献阅读课,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老师起组织和辅助作用,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导师王金夫老师,他是学俄语的,英语一点不懂,但英语文献又是主流文献,所以,他就请了一个英语好的老师帮我们选择文献,我们也觉得这些文献很好,在上文献阅读课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理解的概念和大多数人理解的概念不一样,我们就翻开原文,开始翻译争论,王老师因为不懂英语,就说,那你们讨论吧,等我们讨论完,他再按我们讨论的内容以及他自己的理解,给出一个让我们接受的解释......

我想这些教学活动,都是很有价值的探索活动,对灌输式教学活动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并能够培养创新性的思维习惯,所以,钱校长,真的不是佛龛,而是上大教学改革的积极推行者......

陈安,你不知道,不要瞎说。

刘玉仙写于参加悼念活动之前!

参考文献

Leo Egghe, Letter to the editor: On Randi?’s H-sequence, Scientometrics, 84(3), 795-797

Ronald Rousseau. Comments on the modified collaborative coefficient(In preparation)

刘玉仙,山石.对信息计量学之父罗纳德·鲁索的网络访谈实录[J].情报学报,2007,26(4):627-63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348754.html

上一篇:钱校长走了
下一篇:真的, 假的?
收藏 IP: .*| 热度|

12 武夷山 赵星 刘红超 梁建华 刘立 苗元华 蔣勁松 武京治 丛远新 孟羽 刘广明 neilchau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