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t194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ct1949

博文

知青生活杂记之十五:拒绝变傻

已有 2454 次阅读 2015-12-31 15:13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下乡,对于知青来说,是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谋生之路。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谋得温饱的生活。落户于各种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因为有每月固定的工资,虽然少,但也算是拥有了一份每月按期发放的固定收入。而直接插队落户于农村的知青,则是与广大农民一样,出工一天则只是记下一天的工分,钱、物的收入要待数月之后乃至年终时,生产队决算后,一年的劳动收入才能清楚,明白自己是“倒补(现金)”出手,还是收入现金到手,谋生就显得生疏而艰难。

生活物质如柴米油盐的缺少,会将饥饿人群置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就是所谓“饥寒起盗心”。用当时的流行语说,就是知青大抵都会跳“丰收舞”。

知青生活中缺乏的,不仅是物质方面的,在某种程度上,更为缺少的是精神方面的食粮。对于青年人来说,一时的挨饿受累,身体尚可以抵抗、恢复。而青年一代心智成长所必需的精神文化食粮,若经常出现困乏和饥渴,则容易使人失掉思想的能力,而盲目服从于物质生活。一句话,使人变傻。

电视剧《知青》编导梁晓声说:“(知青)那个年代最不能容忍的在于,它使我们变傻,或者至少是想要使我们变傻,而且几乎也确实把我们变傻了。我们在那插队、劳动,不知道中国的命运在不断变化着,……因此我们有时会忘记这个国家,就只是干活、吃饭、…睡觉。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的同代人,相当一部分丧失掉思想的能力,这是让我最痛心的,而不仅仅是我们挨过饿,干过累的活。”

不幸的是,精神生活的困乏,伴随着知青时代的始终。

但是,知青拒绝变傻,与变傻做了抗争。他们在以自己的艰辛劳动,去争取温饱的同时,也千方百计地获取、汲取各种精神文化食粮:曾经翻山越岭、顶风冒雨、走几十里地去看一场露天电影或演出;也曾私下里传抄像《一只绣花鞋》、《第二次握手》之类的手抄小说。整个知青群体,上千万知青,以自己的行动,特别是最后的返城抗争,自觉或不自觉地拒绝了变傻。

作为知青的一员,回忆起来,当年我做的抗争是:

第一,在我下乡的第二年,自己订了一份《参考消息》。当时的《参考消息》,尚属于内部发行,是通过同灶知青同学的哥哥,在邮电所开后门才订到的。每月的报价只有一元多,记得订了一年,花了十多元。《参考消息》是每隔两三天,由乡邮员从邮电所,步行送到知青点来的。那时生产队还没有通广播。有了这份《参考消息》,我就多了一个信息通道,可以了解中国、世界的情况,知道地球上、社会上发生了什么事,起码不会忘记这个国家。比如,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首次来华,都是从《参考消息》上得知的。还有,更为重要的,就是知道了别人是如何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特别是从老外们的文章和结论中,去揣摩、思考他们的思路。这是自己拒绝变傻的抗争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途径。

第二,不断地复习以前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地学习新知识,并且极力寻求把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所以,我经常阅读以前的中学教科书,做各种练习题,并利用中学的四位数学用表,将对数计算用于生产队的年终决算中(参见知青生活杂记之七:数学用表)。同时,努力寻找各种书籍,来慰藉自己的文化饥渴。自学五线谱,就是那时开始的。因为在农村,买不到谱纸,是用复写纸自己画的。然后再在自画的谱纸上,将简谱译为线谱的。在那时的艰难条件下学习的这些知识,到现在仍然没有遗忘。当时,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些学习会为改革开放后的高考打下基础,或者是对自己以后的音乐自娱自乐有用,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寻找知识的。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保持自己的思考,使自己不至于变傻!

第三,开始讲故事。我不是一个能言善道的人,历来不善言谈。但是,为了自己不至于变傻,必须要练习自己的口才,因为思想是通过语言来思考、表达的。如何练习言谈呢?我读书较多,以前在中学时,学校图书馆的书籍就已经被我全部读完,包括四大本的《静静的顿河》、厚厚的《史记选》,我都不止看了一遍。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记得是在上课时夹在教科书里看的。因为限借一节课,下课要归还,只得上课看了。还有课外阅读的不少小说,以及在新华书店里面站着蹭看的,等等。这些小说的内容,都是我形成故事的素材。加之当时文化生活极其贫乏,我编造、模仿的故事大概也不至于很难听,所以得到了知青同学们的欢迎。当然,我也通过构思故事情节、模仿语言大师,提高了自己,拒绝了变傻。

当初,面对企图将我们变傻的那个年代,我们拒绝变傻,我们抗争过!

现在,深刻地体会到,当年拒绝变傻所做的抗争,实为自己未来世界观的定型,夯实了基础。

所以,为那个我们抗争过的年代而慨叹!

为包括本人在内的知青命运的蹉跎、蹉跎造成的命运而慨叹!

逝者如斯夫,一樽还酹江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48125-947129.html

上一篇:知青生活杂记之十四:建房(下)
下一篇:知青生活杂记之十六:砍柴
收藏 IP: 183.64.203.*| 热度|

3 田云川 胡文政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