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edh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edhw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博文

理想状态下的灭火剂

已有 704 次阅读 2023-10-11 11:04 |个人分类:消防设施评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市面上的灭火剂种类不在少数,但是,如果用下列标准去逐一框选,所剩者最终将寥寥无几。

1.灭火剂具备高渗透率

 任何一个点位意外失火,周边二三十米之内能否找到与时间相对应数量的灭火剂(其数量要求与燃烧时间呈指数级增长关系)?且灭火剂必须是现成的,立等可取,要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并不是容易办到的事,单位成本每增加一块钱,情形都会大不同,因为日常所需防范的建筑区域可被看做是一个无限值,反过来说,单位成本决定了现实生活中灭火剂的实际渗透率

 假设单位成本为100元,由此可以每30米设置一个贮存点,一旦单位成本降到10元甚至更低,那么,但凡有需求,甚至可以每3米设置一个贮存点,输送距离缩短,在相同的时间内,更多数量的灭火剂可以汇集到一点,从而有效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及时响应。

2.灭火剂的使用极为便利

 灭火剂从贮藏点到起火点有一定距离,搬运过程必然要借助各种容器、管道及载具,包括投送方式以及输送动力,所有这些不起眼的子系统以及细节都在共同决定着灭火剂最终能够投入火场的数量或者效率,这些问题中倘若有一个环节不给力,最终的结果便是:手速跟不上脑子的速度,看得见却打不快,甚至只能集体围观。

 灭火剂的使用方式不应该有任何的“技术门槛”,完全就是傻瓜型,简单粗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任何有需要的人都能够轻易地使用它(参照AK-47的使用便利性)。

          傻瓜相机3.jpg

3.灭火剂导致的能效利用率

 拿灭火器举个例子:灭火器的钢瓶有一定重量,在搬运过程中自然要耗费部分体力,再换个说法:如果不是因为钢瓶,一个人本可以一次性携带更多重量的灭火剂,由此提高灭火效率,初期灭火的战斗力就此打了部分“折扣”,多人同时参与灭火时,道理亦如此。使用其它类型的灭火剂还会有更多的体力消耗(如水带铺设等系列操作),常人亦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

 结合第1点,因为输送距离得到有效缩减,那么,在折返往复搬运灭火剂的过程中,由于频次加快,更多数量的灭火剂得以被投入火场,使得灭火效率显著提升。

4.灭火剂的全面安全性

 在整个灭火过程中,因为使用某种灭火剂,人员的各类安全问题都要被全面关注:灭火剂是否会导致人员触电,与起火区域距离较近是否会遭遇意外,灭火剂本身是否会对人员构成风险,灭火剂与起火物质是否对路等等。大多数灭火剂平时都是带压存储,在如此漫长的备用过程中,是否会以一种危险源的形式长期存在,是否会因为压力的意外释放造成各类伤害及损失。

5.灭火剂输送体系的后勤保障

 灭火剂作为物料,仅仅只是灭火体系中的一部分,支撑其能够快速流动的固定式管网或者临时搭建的输送体系,必然会出现“后勤雪球”现象,又将耗费更多的物力财力人力,再结合第1条,基数越大,问题会越多;再加之面对火灾预防这样的特殊体系,问题很可能长期得不到解决,通俗一句话:长期用不到的设备设施,更容易出现维修保养不到位,复杂系统中的大小故障犹如滚雪球,日积月累,逐渐导致失效或瘫痪。

6.灭火剂自身的高度稳定性

 鉴于起火周期过于漫长,如果一种灭火剂存放周期较短,或是受环境影响导致失效(如水中含有杂质、寒冷导致结冰),再或者对贮存环境、条件、方式有这样那样的要求,有各种使用注意事项,同样也会带来诸多类似于“后勤雪球”的问题及麻烦,同样结合第1条,这些后续的处置工作量(如检查、更换)近乎海量。

7. 尽可能多的适用环境及场所

灭火剂在个别使用环境受限举几个例子予以说明二楼或三楼失火,看着火苗不断向窗外冒,即使手里有灭火器,也还是鞭长莫及人在高楼之上,看着窗外楼下车棚起火,即使家家都有灭火器,也暂时无计可施户外杆上变压器、配电箱起火拉弧,下方有车辆、简易建筑等易燃物,即便手中有灭火器,依然不敢近前,就算把消防水带拉过来也不敢贸用。

 相比于其它,理想中的灭火剂可以有更大的适用范围,突破种种环境条件的限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出使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及想象力,最大化调用周边一切可利用的人力。

8. 尽量摆脱对指挥体系的依赖

灭火行动的规模大小不一,参与人员形形色色,基本信息传递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每次作业流程需要由专人来组织分工协调的话,还是会浪费掉些许宝贵的时间以及意见不同形成干扰。故而一种理想的状态是:就灭火过程而言,每个人都能自动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扑救现场基本不会出现混乱的局面,主次分明,一切行动都在默契有序中进行,无需过多言语及指令。

 9. 灭火剂及配套设施具有极低的费效比

火灾终归是极小概率事件,至少8成以上的灭火剂根本没有机会遭遇实战,那么,极低成本的灭火剂即使大量配备,也不会因未经使用直接淘汰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设备设施报废并形成后续环境污染。

以上几类问题以及衍生出来的诸多细节麻烦因为得不到妥善解决,在现实中或多或少地交织叠加在一起,使得实际的灭火效率与想象中的情况相差甚远,屡屡受挫。此外还有一些琐碎的问题,诸如灭火剂的长期轻微渗漏、在昏暗环境下如何能够被快速识别取用大量灭火剂允许露天存放、灭火剂的保管甚至于防盗、灭火剂及配套设施所带来的视觉压抑等,在此不再赘述。

 灭火剂是整个火灾应急体系中的核心,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其建立并展开,理想的灭火剂所构成的生态体系应该是这样: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然而当火灾没有发生之前,你可能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这些储备如同“睡莲”一般,一旦出现火情,便可立即被激活并快速可靠地投入使用。

           睡莲2.png

 后勤革命:一流军队需要一流后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50551-1405522.html

上一篇:往前一步是黄昏
下一篇:火灾报警器究竟如何?
收藏 IP: 182.151.102.*| 热度|

5 尤明庆 孙颉 杨正瓴 宁利中 陆仲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