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濒危“国鸭”,路在何方?
中国不乏珍禽异兽,但是冠以中华之名者,寥寥无几,鸟类中有一种水禽,其名中华秋沙鸭。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冠以中华之名?不介绍它的来历,必然难以服众。体态修长,中大体型,一头长发,橘红色的嘴和脚,外貌上就区别于普通的秋沙鸭。此外它们的身世颇有来历,因其数量稀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在中国被归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属于东亚地区特有鸟类。
图片来源网络,无任任何商业目的
即便在名鸟众多的中国,中华秋沙鸭的出现,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2015年3月28日,在朱雀会的组织协调下,全国各地的观鸟协会,万里迢迢,专门进京,听取“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调查报告”。
中华秋沙鸭为何有如此大的号召力,除了珍稀、濒危外,它们的存在还有着特殊的意义。著名鸟类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指出:“中华秋沙鸭属于淡水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物种”。通俗的讲,它们的存在与否,是环境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据河南观鸟会杜卿老师的实地考察,这种鸟对于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只生活在极为清澈干净的水中,一旦浑浊、污染,它们立即离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它们种群数量稀少的一个原因。
为了摸清中华秋沙鸭的底细,更好的进行保护。2014年,由阿拉善SEE基金会资助,在朱雀会的组织协调下,全国各地的观鸟会积极参与,对中国境内中华秋沙鸭的越冬区种群数量首次进行全国性的普查。调查涉及中国19个省,其中发现15个省有中华秋沙鸭的分布,涵盖鸭绿江、辽河、淮河、长江、黄河、珠江、东南沿海诸江。初步统计中国境内有425只越冬种群,有趣的是,雌、雄、幼的比例刚好达到1:1:1。此外中华秋沙鸭的全国性普查,颠覆了原有的认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过去以为中华秋沙鸭仅仅分布在急而小的河流中,现实的结果是,大面积静水面也有其分布。
图片来源网络,无人任何商业用途
结果固然可喜,但是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实在不容乐观!各地采砂、修坝、捕鱼、乱扔垃圾,以及各种形式的偷猎,严重破坏了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家园遭到破坏,许多纷纷离开。几千万年以来形成的物种不能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消失,保护中华秋沙鸭刻不容缓!据福建观鸟会的杨金介绍,保护中华秋沙鸭,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阿拉善SEE基金需要继续支持,朱雀会要积极协调各地观鸟组织和科研单位,携手合作,目前科学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中国境内的种群属于那部分?随着气候变化,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种群是否会在当地越冬?种群的如何变动?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知道答案!此外,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政府相关执法部分也要给力,保护中华秋沙鸭的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形式的干扰和破坏!
濒危的动物的保护任重而道远,中国阿拉善SEE基金会、朱雀会以及全国各地的观鸟组织的努力无疑给濒危动物的保护开了一个好头。以往的动物保护大多是国家牵头。如今民间力量对于濒危动物的保护和重视,无疑开启了一种新的模式,其进步意义,不言而喻!借用钟嘉女士的一句话说,我们看鸟,就是要把鸟看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5: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