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行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ejj 天,地,人

博文

不同的人生:木心,柴静,乔姆斯基,罗素 精选

已有 12222 次阅读 2015-3-13 13:29 |个人分类:读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罗素, 柴静, 乔姆斯基, 木心

      木心说自己一辈子都是错置的。人生最好的年华几乎都在牢里,他本是画家,在牢里当然不可能画画,音乐更是想都不要想了。写的东西,几十万字被付之一炬。艺术家本来就身心敏感,大半辈子看尽荒唐,饱经磨难,晚年在异乡终于有个栖息之所。这般经历之后,他的心不但没死,反而成长出如此独特的人格与眼光(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目光如炬”,再恰当不过),多亏了艺术——没有家,没有国,只有艺术不会背叛他,能给他提供永不枯竭的生命的营养。

      他的《文学回忆录》,非文非史,说白了其实是在讲他与那些最好的艺术家文学家之间的私交与故事,这样的交往不受牢房、不受时代的限制,不限生死,谁也干涉不了。对木心来说,伟人如歌德或孔子,只是四平八稳的庸人的最高境界。司马迁在忘掉儒家时才写的最好,连苏东坡的洒脱都不够彻底,因为他毕竟也做官,让俗物缠身。木心最佩服的陶渊明、尼采、拜伦等等,都最不服时代,不管特定的社会和礼教,自己造出一个世界——不管是在自己的田园中、文章里、战场上——对于外面的世界几乎毫不妥协,不是避世隐居就是出来捣蛋。

     身逢乱世,什么都靠不住,也只有遗世独立,自己造出一片天来,才能让那么高傲的灵魂得以存活。

     木心说他那个时代是“无缝可钻”。而那样的日子久了,哪天就算开了个口子,也不见得有人敢钻出来了。混口饭吃、明哲保身、私下里自己玩的开心、公开场合就说点无关痛痒的话、做个墙头草或者“闷声大发财”,自己的聪明自己知道,是最保险和安稳的活法。做个出头鸟,太累,太有风险,说不定还会搞得吃力不讨好。

      柴静出了这个头。之前或之后讲雾霾的人,其实都不少,有的比她专业和聪明,有的比她权威,有的比她深刻,有的比她有更多的利益牵扯,也有的比她更深受其害,按理说也绝不少她一个柴静。但是其他人讲的,要么听不懂,要么听不见,要么不中听,还有的可以讲的人选择沉默。

       柴静以己之痛,体味他人和社会更大更深之痛。花力气找人找数据,她自己也身在其中。讲的既要明白好听又要不失专业严谨,既要小心又不能不疼不痒。她也不仅在讲,还在做;不仅自己在做,还上问体制和官员,下普及百姓和公众。

       我读柴静的《看见》,才知道她读过斯宾诺莎的《伦理学》。那不是一本好读的书。柴静不是什么伦理学家或哲学家,然而她也许比很多满嘴社会理论、学说主义的人都更能懂这样的一本书。伦理学远不仅仅是动脑筋和耍嘴皮。

        柴静不是自然科学专业人士、企业或政府的领导、环境或者新闻政策制定者。她也做不了自己不能做和做不到的事。她即便辞职在家,依然是今日一名最对得起自己的职业的新闻工作者之一。她可以发声,她发声会被别人听到,她发声了。不仅有她的声音,还有她的担当与智慧:冷静而不冷血,共情而不滥情,尖锐而不能过激,对一个记者,有这样的追求是职业素养和职业良心的最高体现——况且她还是一个赋闲在家的记者,刚做了母亲,相夫教子也可以过的本本分分,不用讨那么一身骚气。

 

       在如是的大环境下,出世如木心,入世如柴静,怕都算的上不容易。而若有天时地利,两样都能做的好的也有人在。乔姆斯基不到三十岁开创了革命性的“生成语法”理论,艰涩难懂,算得上出世之学问。 然而此公偏偏要跳出书斋涉足政治,出一本本砖头厚的著作鞭挞美国政府的霸权主义,批评以色列的中东政策,以至被美国政府痛恨,被以色列当局拒绝入境,甚至被人寄恐吓邮包。

        他不论讲语言或政治都能言善辩,且语言尖刻,导致他在书斋内外都十分有名。他的两种身份也不时被人闹混。据说他几十年前在某美国大学做演讲,题目是“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众人一看纷纷以为乔姆斯基终于出了什么关于政府的新理论。于是开讲之时居然坐满三千观众。 其实这个理论是乔氏抽象的语法理论的一个新发展,他开讲前看着满礼堂黑压压的观众,坏笑一下说,嘿嘿不好意思,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演讲开始二十分钟内,观众大半跑掉,最后只剩不到三十人。

       在政治与道德领域,乔姆斯基是个行动派,他关于美国与世界政治的书极少谈抽象的理论,他与美国20世纪后半叶最著名的政治学家罗尔斯是好朋友。乔姆斯基说,罗尔斯的《正义论》是理论建构,当然写的不错,不过他自己更关心实际中怎么做。

        不过,乔姆斯基的语言风格,不管是学术或非学术,都是有名的枯燥乏味。他是搞语言学的,他的语言学理论本身枯燥不说,他的说话行文也绝谈不上漂亮,甚至毫无文采。前几年他第一次来中国,两场演讲,一场关于语言学,而另一场恰是关于保护环境,全球变暖的。我亲临了后一场演讲,听的晕晕沉沉,差点睡着,后来回想起来也几乎毫无印象深刻和令人激动的地方。

       乔姆斯基极少说别人什么好,但也有人让他服。他最佩服的人是罗素。他的办公室中挂着一大幅罗素的照片。罗素的人生与乔姆斯基确有惊人的相似:他年轻时作为数理逻辑学家出道。二十几岁与怀特海写了划时代的《数学原理》,数学家与哲学家读来都觉得冗长与头疼。前半生成为二十世纪最有名的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之一,后半生更多谈政治、宗教、乃至性解放,甚至在大街和广场上做演讲,89岁还因为发表裁军言论,被英国政府关到监狱里了几天。

      罗素活了九十七,乔姆斯基今年八十七,还在全世界到处跑,依然在不同的场合讲语言学或政治。不过与乔姆斯基的一大不同是,罗素不仅仅讲社会问题,还讲人生、人性、讲普通个人的幸福与爱;且他的文笔极好,早已是英式英文写作的典范之一。作为一个数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罗素拿的是诺贝尔文学奖。

      记得高中时,课文里有罗素的那篇文章《我为何而活着》。罗素说,他活着是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情感的支配: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的苦难遭遇难以释怀的同情与怜悯。学课文时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同学们能用完全无动于衷的语调,齐声朗读这样的文字而听上去没有丝毫动容。但当时年少的我,激动之余,对它也只有抽象的理解。长大点后,才逐渐在自己和别人真实的人生中,有血有肉地体味这样的文字。

 

     今日中国,默默在学术或艺术之中耕耘,或在点滴推动着道德与社会之进步的人们,也大有人在,也许程度不同,也许水平参差,他们也大多无木心或柴静之名气或者相对的“成功”。但他们的人生也可敬可佩。不过,今天的中国,却绝然出不了罗素、或者乔姆斯基。

      木心遭遇那样的苦难,看尽人情的不可靠,只有在艺术中,才有穿越时空、唯一可靠与永恒的爱助他生存;柴静在一个可做为可不做为的环境里,用她的智慧、勇气、职业训练、还有身份,从缝里钻出来为社会的一点进步实实在在地出自己能出的力气。而乔姆斯基拥有那样的运气,在知识和象牙塔里做出划时代的贡献,对社会可以尽一个真正值得骄傲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职责;至于罗素,他那样的人生,真、善、美、乃至健康与长寿聚齐,求之不得,可谓全福矣。

 

 

 (补记:将这四人一起写,并无更多它意;仅仅是这几年在学业之外,读到看到有感触的几个人物罢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1484-874155.html

上一篇:物理学与脑科学里的“美”与“丑”
下一篇:又一个“李文和案”?——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涉嫌泄密被逮捕
收藏 IP: 98.227.140.*| 热度|

45 武夷山 黄永义 谭志军 李轻舟 王春艳 贺海龙 柳林涛 刘桂秋 丛远新 鲍得海 王凡 曹聪 姚小鸥 张晴 余皓 孙长庆 刘建兴 刘伟 侯沉 田青 王林平 郭战胜 庄世宇 鲍博 孟庆仁 张海权 杨金波 李沣 icgwang zhujt2005 shenlu anran123 xuexiyanjiu zhouxingrong fangfa12 laijianshan aliala zjzhaokeqin dailiangren nm LongLeeLu connexin26 bohaning bridgeneer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