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鲁迅语录

已有 2962 次阅读 2013-6-4 20:54 |个人分类:博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鲁迅

 转者按:世间许多事是说时容易做时难。这就如同我们说要让所有人有尊严地活着,这几乎是一个我们在文革期间祝某某万寿无疆一样的口号,一个悬在你头顶的可望不可即的馅饼。这就如同即便是最专制的国家,它们的有些政策法令也完善得难以甚至是无可挑剔。


鲁迅语录

求是理论网:http://www.qstheory.cn/special/tbzt2011/6160/6161/201111/t20111121_125092.htm  

 • 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光。

  •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者听过的缘由,但决不会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者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见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 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 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 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不妨。做作的写信和日记,恐怕也还不免有破绽,而一有破绽,便破灭到不可收拾了。与其防破绽,不如忘破绽。

  •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

  •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倘使连正视都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

  •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发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 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 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崐 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 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 我虽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 倘若一定要问我青年应当向怎样的目标,那么,我只可以说出我为别人设计的话,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厉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 老调子将中国唱完,完了好几次,而它却仍然可以唱下去。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保存旧文化,是要中国人永远做侍奉主子的材料,苦下去,苦下去。

  • 生在有阶级的社会里面要做超阶级的作家,生在战斗的时代而要离开战斗而独立,生在现在而要做给予将来的作品,这样的人,实在也是一个心造的幻影,在现实世界上是没有的。要做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他离不开,焦躁着,然而并非因为有人摇了摇头,使他不敢拔了的缘故。

  • 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7-696569.html

上一篇:中国又在解题
下一篇:成都财富论坛大熊猫形象遭调侃:一看就是领导
收藏 IP: 117.69.139.*| 热度|

1 陈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