菂园紫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qq 章启群随笔、杂文集

博文

朱令案几个不寒而栗的推论

已有 17766 次阅读 2013-5-10 10:2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朱令案几个不寒而栗的推论

 

 

朱令被人下毒致残,其实没有达到下毒者的目的。下毒者的目的是要她的命,简言之是谋杀。

谋杀发生的理由大约有几种,第一是图财,即谋财害命。一些抢劫杀人、绑匪撕票属于此类;第二是政治暗杀。历史上这类事件也不可胜数,人所共知的宋教仁、廖仲恺等就是为此丧生;第三是情杀,这是桃色新闻中最为刺激亦最为血腥的一种;最后还有是仇杀,包括国恨家仇,不共戴天。从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到金庸的武侠,仇杀故事真是扣人心弦,动人心魄。

从朱令案至今揭示的信息来看,朱令还没有这几类谋杀她对象。可能涉案人员都是她自己身边的熟人,师生、同学等。而最大嫌疑人是同学、室友。那么,朱令案件的发生就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被谋杀的理由,就有可能被谋杀。按此推论,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们若要切实地避免被谋杀,恐怕也无处藏身。任何偶然事件,都有可能会让你陷入老谋深算的谋杀之中。以至时下传言,同学毕业时室友相互言称:感谢不杀之恩!这是我们不寒而栗的第一个理由。

尤其令人极为震撼的是,谋杀者对朱令进行了二次谋杀,而且第二次下手更为阴毒。这种极端仇恨的心理让绝大多数理性人匪夷所思。而且,朱令发病的惨状令人不忍耳闻目睹,在她被治疗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下毒者仍然无动于衷,最终错过治疗时间,使朱令彻底成为废人。应该提出的是,复旦的被害者在入院的几天后收到一份关于可能中毒的手机信息,若是下毒者所为,至少也是他的良心发现。虽然为时已晚,但比起朱令的下毒者,仍然有着人性与非人性的本质区别。生活中若遇上朱令下毒者这样的人,一旦成为他(她)的目标,大概无论我们如何谨小慎微,也是在劫难逃。这是我们不寒而栗的第二个理由。

朱令案的所有涉案人员都是清华大学老师、学生。嫌疑者当然属于此列。清华大学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毋庸置言。能够进入清华读书者,都是“品学兼优”、万里挑一的青年才俊。反过来说,能够为清华输送学生,实质上是当下我们全国中学教育的奋斗目标。很清楚,在清华的学生中出现这样一个谋杀者,也是我们中学教育终端的最优产品中一分子。这就不禁让我们对当下的教育不寒而栗了。

从成千上万的清华学生中专挑朱令案的嫌疑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否小题大做、杞人忧天?无独有偶,今年复旦又出了一个类似的朱令案,从而勾起人们早已遗忘的朱令案。而在朱令案之前,北大也发生了同室操戈的悲剧:一位博士生用哑铃趁他的室友熟睡将其砸死,然后自己跳楼自杀。此外,还有中国矿业大学的铊中毒案,云南的马加爵案,中国政法大学的傅成励案……只要稍稍浏览一下网络,就会发现近些年发生在中国高校的杀人案,是多么频繁!当然,如果有人一定要用车祸的数量来进行比较,我也无语。因为,如果非要把应该平静的校园比作车水马龙的公路,我想这样是无法用理性和逻辑来讨论问题的。而且,在这些血腥的案件中,清华、北大、复旦的更为惨烈,更为反人性,这与它们的知名度正好成正比。

被认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却发生最令人不能容忍、不寒而栗的惨案,中国的教育界出了什么幺蛾子?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教育理想是培养什么人?

钱理群先生说,包括北大、清华,中国高校现在培养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么下限呢?那些把有毒的材料装配在高级轿车的公司高管,那些研制害人的三氯氢氨的科技人员,那些模仿名牌混淆视觉误导消费者的企业家,那些为升官发财而铤而走险的人们,不都是我们教育出来的精英吗?中国现在的诈骗属世界第一,而公益广告说:现在的骗子都是高科技。尤为可笑的是,当人们揭露出有毒的轿车配件时,公司的高官们居然辩护:国家没有制定轿车配件标准。我不禁要问:国家没有任何法律条文规定人不准吃人屎,你们为何不吃人屎?当这些利欲熏心之徒用奸商的狡诈来试图抗辩、挑战自然法的最后底线时,也将他们最后一点良知丢弃殆尽。

即使是那些贩卖死猪肉、地沟油,种毒生姜、毒粮食、毒蔬菜的农民,其实也上过学,受过教育。说不定,不比鲁迅笔下孔乙己上学时间少。孔乙己穷途末路,情急之下也去偷书,但他的理由是:窃书不为偷。然而现在,只去偷书的人还有吗?去偷盗、欺诈、伤害、杀人的人们,他们在当下的中国学校里曾经读了些什么书?受到什么教育?

正当美国的校园枪击案不断发生而我们暗自庆幸时,无枪的中国校园却止不住投毒者的邪恶。众所周知,在美国的文化传统之中,废除持枪合法性应该举步维艰!然而,如果深思一下,在现有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我们要终结校园血案,也决不比美国废除合法持枪法律容易。因为,要根除中国现在任何一项社会弊端,都会让这个国家伤筋动骨。

每想到这一点,我们岂止是不寒而栗!

 

 

 

2013年5月9日夜,10日上午改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4486-688435.html

上一篇:《星空与帝国——秦汉思想史与占星学》前言
下一篇:认为科学万能就是把科学当作宗教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50 蒋迅 刘洋 武夷山 李宇斌 陈湘明 周素勤 张玉秀 杨正瓴 朱晓刚 柳海涛 焦豹 戴德昌 黄鸿新 孙友甫 李晓明 李健 刘建彬 石锋 汪晓军 柏舟 陈冬生 吴明火 蔡津津 曹建军 何学锋 王枫 王伟 任胜利 韦玉程 陆俊茜 徐大彬 李天成 刘杰 马宏宾 李阿根 张博 王云才 马耀基 简小庆 biofans anran123 zzjtcm zdlh bridgeneer techne cmhuang zengfeng hejiye laoyipiao cly8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