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广柏先生新著《历史的哀吟,人生的悲叹——谁懂红楼梦》出版
黄安年文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广柏先生是我国知名红学家,又是著名的送子儒医专家。著有《曹雪芹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红楼梦的奇与美》(三环出版社 1990),《红楼梦概论》(冯其庸、李广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生儿育女的奥妙 不孕的治疗和优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等书,发表很多红楼梦研究论文。经李广柏先生同意,这里发表是最近由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李广柏先生新著《历史的哀吟,人生的悲叹——谁懂红楼梦》的后记和目录,并附该书的封面和李先生的照片。李广柏先生新著的出版有助于我们认识红楼梦和红学研究种种现象。
*********************************8
李广柏先生著《历史的哀吟,人生的悲叹——谁懂红楼梦》后 记
“谁懂红楼梦”,如果在后面打个“!”,是感慨;如果在后面打个“?”,是疑问。我
这个书名要是打标点的话,应该打上“!?”。
《红楼梦》自问世之日起,便受到广大读者的迷恋。它在读者心灵上引起的共鸣和震撼,表明广大读者是能懂得它的蕴含和魅力的。当然,这是读者直觉的审美上的感知,如果要从理论上来解释这部小说的魅力和历史意蕴,就不那么容易。这要受到时代思潮和评论者个人条件的限制。要深入领会并从理论上诠释《红楼梦》的魅力和历史的文化的蕴涵,需要学识,需要文化艺术修养,需要社会人生的阅历与心得,还需要懂得怎么做人。
人活在世界上,为了生存,必须适应现实,与世推移,随世俯仰。这是一种现实的人生态度。然而,向往于人身不依附、努力保持人格尊严与自主的曹雪芹,不是这样一种活法。“傲骨如君世亦奇,嶙峋更见此支离。”这是敦敏题写在曹雪芹画上的诗。曹雪芹用奇峭碐磳的石头形象,画出了自己的人格精神。不仅是他的画,他的诗和他小说的人物形象,也是他人格精神的写照与寄托。研读《红楼梦》的人,如果自己在人生旅程上缺乏骨气,善变,不重情义,又不知反省,那就很难理解《红楼梦》的艺术形象,那就读不懂“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以及“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等诗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开始比较系统地钻研《红楼梦》,陆续发表一些论文。九十年代初,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约我撰写《曹雪芹评传》。经过数年努力,我完成了这个艰巨任务。“评传”出版后,我又就书中未能充分论述和详细考证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笔耕不辍。当前,红学领域陷入新的纷争,子女催促我将所写文章中较有流传价值的,加以订补,结为此集。总的看,这个集子,大略构成从作家到作品的系列研究,代表了我的红学心得。其是非深浅,希望学界朋友和广大读者予以评说。
就目前红学界所掌握的材料,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和创作经历,还有很多未知数。我决不为了图个“圆满”,用想象去填补他材料的空白。历史留下的材料能说明什么,就说明什么。那些“未知数”,或许将来有新材料发现,再来说明;有的将会是永远解不开的谜,也只有永久地遗憾了。戴震说:“传其信不传其疑,疑则阙,庶几治经不害”(《与姚孝廉姬传书》)。这是我常记在心中的话。《曹雪芹评传》的撰写坚持这样一个原则,本书也坚持这样的原则。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在阅读和研讨中,我努力将审美和认知结合起来,从小说的艺术形象、意境、情节中寻绎其蕴涵、旨意;努力将美学、文艺学、文化学、社会历史学等贯通起来,对小说作综合的审视。我坚决摒弃以刁钻古怪的猜谜和不相干的比附为特征的“索隐”方法,认为现今的“索隐”无学术价值可言。我喜欢考证,作考证文章的时候就像做几何证明题一样,饶有兴味。我治学的追求就是在现代意义上实现义理、词章、考据三者的统一。但是,考证有它的适用范围。考证不能代替对小说的审美的、文化的以及社会历史的等等方面意蕴的探求。至于用考证证明《红楼梦》是作者家世身世之实录,借考证将小说人物落实为社会历史中的某个人或将小说人物与现实世界的真实人物混为一谈,都是考证的歧路。也是我反对的。“索隐”和把《红楼梦》当做作者家世身世之实录的“自传说”,目前仍困扰着许多读书人。
我把这部书稿整理、编排完毕并写到最后一行“后记”的时候,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我意识到自己的确是老了。我以后还能再写一本这样的书吗?我想,如果还有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时间让我继续在红学园地里耕耘,或许会有新的收获。愿上苍保佑我!
李广柏
*********************************************
历史的哀吟,人生的悲叹——谁懂红楼梦
目 录
引子
作者的沧桑梦幻
历史和际遇造就的天才
付出了血和泪
《红楼梦》早期抄本和印本
“真事隐去”与“假语村言”
历史的哀吟 人生的悲叹
人文主义启蒙书——兼论现代新儒学家对“人文”的误读
贾宝玉的女儿气质及对女性的迷恋
世外仙姝与群芳之冠——兼论吴组缃先生“贬薛”过甚
难以企及的艺术典范
明义《题红楼梦》诗与袁枚所知曹雪芹之点滴
胡适的“考证”与“新红学”的歧路
我对周汝昌红学著作的印象
像炒作“公鸡下蛋”一样可笑——刘心武的“秦学”
曹雪芹的著作权岂能否定——与杨向奎、刘润为二先生辩论
曹雪芹的民族身份——向王钟翰先生请教
曹寅“伴读”之说不可信——周汝昌先生没有证据
曹寅的诗友卓尔堪
评“丰润说”
何谓“祖籍”——向周汝昌先生请教
曹家“著籍襄平”的事实与周先生的巧辩
后记
*****************************************************88
红学书讯
《历史的哀吟,人生的悲叹——谁懂红楼梦》 李广柏著
本书包括二十一篇论文,有新写的,也有过去发表过的。凡过去发表过的文章,收入本书时都作了适当订补。总的看,这些文章构成了从作家到作品的系列研究,而且集鉴赏、评论、考证为一体,是著者在《曹雪芹评传》之外的又一重要成果。
书中囊括现今所知曹雪芹史实,对曹雪芹的家世、身世、创作历程及《红楼梦》早期抄本印本,作了系统介绍。在此基础上,联系中外文化背景,探讨《红楼梦》美学的、文化的、历史的蕴涵与价值,恰当阐明了《红楼梦》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以及作为中华文化代表的意义。除了“正说”,书中还有与周汝昌、杨向奎、刘心武诸先生辩论的文章,是为廓清红学领域的是非而作。著者认为:周汝昌先生早年沿着胡适、顾颉刚、李玄伯“考证”的路子搜集材料,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周先生“长于搜罗,昧于识断”,其论断大多是不能成立的,近年他更由极端的“自传说”回归于“索隐”。至于刘心武的所谓“秦学”,著者认为就像炒作“公鸡下蛋”一样可笑,无学术价值可言。
本书定价28元,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之琪)
**************************************************************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