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淼

博文

张翼成是少数人

已有 7992 次阅读 2007-8-3 13:32 |个人分类:闲聊

科大的校友张翼成成了人大新建物理系的长江讲座教授。张是Parisi的学生,从研究QCD开始,到研究统计物理,8年前开始研究金融物理,最近则又改方向研究网络。我一直不十分清楚金融物理研究的到底是什么,今天他在人大作了物理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报告,才明白他的工作内容。

他在统计物理中的最有名的工作是KPZ方程,Kardar、Parisi、Zhang,而不是研究两维刘维理论的KPZ,据说那篇文章的引用次数已经超过了2000。97年他和他的学生Challet提出了少数者博弈论的概念,也成了一个研究分支,被引用了400余次,去年他们将这些研究汇集成书,《Minority Game》,牛津大学出版。

在股市上,先买进的和先抛出的总能赚钱,而这些人往往是少数。看到这些人赚了钱,多数股民才跟进,那时已经晚了,成了为他人作嫁的人。一个少数人是赢家的游戏就是少数者博弈论研究的对象,也只有这样的游戏才不平庸。假如一个游戏中多数人总是赢家,大家可以商量了一起做,这种游戏就太简单了。少数者博弈论一直还有人在做,不过对张翼成来说,一个问题研究了5年以上就失去新鲜感了,所以他改研究网络了。

研究少数者博弈论的具体内容是选出一个办法总是能成为少数赢家,用计算机来做,就是不断地变换对策,选出最优的对策。但股市是个复杂系统,过去的最优对策未必永远是最优对策,所以随着行情的演变,最优对策也在演变。最优对策必须演变,否则多数股民知道了,也就玩不成少数人游戏了。看来,真理总是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在这里是正确的。

我在听报告时想,人类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少数人博弈游戏。做科学研究也是如此,我们说一个人有原创想法,就是因为他想在别人前面,先买进先抛出。等到大多数跑龙套的研究者跟进了,原始想法已经成型为一个研究分支了,自然是最先发现的人得到的credit最多,当然被引用的次数也最多。跟进的越早,也能得到较多的引用,而那些最后跟进的,算是为他人作嫁了。所以以后,我们评价一个研究工作的价值,不能仅仅看被引用次数的绝对多少,而是将被引用次数拿来和那个研究同一个问题被引用最多的比,给出一个规则。

网络带来了话语的民主,所以现在大小股东一起努力想赚一笔。同样这里是少数人的天下,写博客,木子美率先想到高招,出了大名,后来模仿的人想出名就难了。后来出了个芙蓉姐姐,买进了另一股,再后来的芙蓉二姐什么的也没什么市场了。所以,做少数人是需要天分的。

股市中大股东做少数人容易,科学研究中也是如此。例如凝聚态物理中的Anderson,弦论中的Witten,Susskind,,就是相应领域中的大股东。原因很简单,基于过去的信用,其他人对他们“买进的股”总是向高里估价,有时这种估价并不一定是合理的。但研究领域和股市一样,本来就不存在公平标准。对于“小研究者”来说,最怕大股东抛了手中的股买进其他股,因为很可能辛辛苦苦跟风买进的股一旦化为乌有。

可惜张翼成在报告中并没有给我们具体的做少数人的策略。在做少数人这个游戏中,他是很成功的,他最近研究网络的传播规则和如何评估网络信息,应该又做了一回少数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47-5253.html

上一篇:弦论需要什么样的新数学?
下一篇: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收藏 IP: .*| 热度|

1 苗元华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