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精神 价值 心灵 人生——青年学者苏海燕博文评点

已有 2791 次阅读 2011-11-12 20:51 |个人分类:千虑一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人生, 精神, 价值, 心灵, 苏海燕

精神  价值  心灵  人生

——青年学者苏海燕博文评点

 

杨文祥

 

1 现代人由于没有阅读的习惯而错失了与古人与前人精神交流的机会。

 

  缺乏与古人、前人的心灵对话,今人的心灵终于由于得不到精神营养的滋润而日益苍白空虚,终于由于心灵的枯竭与窒息而失去了灵魂。

 

——阅读shy4079旅程》有感

参见: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35750424

 

2这个教人“一直无悔,亦始终无解”的,就是人的精神追求与人生梦想。

只有那些有精神追求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值得人终生无悔地前去追求的人生。

只有那些有梦的人生,才有可能是最美好的人生,最充实的人生,最值得人用一生的时间与精力去创造、并在创造中尽情享受创造的愉悦的人生。

——阅读shy4079还要多久》有感

参见: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36206088

 

3家庭是一个情感的港湾,精神和脑力的最佳憩所。脑力透支,说明你在专业上和事业上过于投入。这一状态不但对自己的身心和生活不利,长此以往,对自己所钟爱的专业和事业也不利。

 

医治脑力透支的神丹妙药就是让紧张的精神放松下来,使过于集中在专业和事业上的精力与情感得以暂时的释放,回归到家庭这一情感的港湾和精神的憩所休养生息。这不但可为日后的事业建设养精蓄锐,更是恢复家庭和事业,精神和情感的平衡与良性互动的必要过程。

 

如果能够实现家庭和事业,精神和情感的这种平衡与良性互动,就会生成生生不息的蓬勃生机。这样,你就不再会有脑力透支的感受。替代脑力透支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感受。

 

这是一种在家庭和事业两个方面的创造的愉悦。当然,伴随这种创造的愉悦的必然是看似平淡却在内涵上充满创造性的诗意的生活和创造性的不断生成新的内涵和新的进展的事业。

 

所谓成功的人生,其含义就在于此,并不见得一定要出人头地,更不见得一定是轰轰烈烈。

 

——shy4079还要多久》点评

参见: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36206088

 

 

4生命在呼唤着生命,

心灵在呼唤着心灵。

——shy4079你在听吗》点评

参见: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36294697

 

 

5世上只有那些凡人才能够成就真正的人生。

 

——shy4079此处就好》点评

参见: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35915551

 

 

6字里行间洋溢着令人感动的师生情。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不是沉闷的政治说教,而是用教师对学生关爱的真情,将价值观、人生观、责任感这些人类的高尚情怀与专业知识融为一炉的人类文明的精神传承。

 

——shy4079转眼十年》点评

参见: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35524539

 

 

7雨中,尤其是淅淅沥沥的秋雨中,是人们即景伤怀的时刻。

 

于是,人在雨中,思在雨中,诗意的人生也在雨中。

 

古往今来,有多少名篇佳作,就在这无声的秋雨中悄然成篇。

 

——shy4079走进雨中》点评

参见: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36628743

 

 

8留记在这里的流年就是自己的心路历程——自己在精神世界的生命历程。

 

——shy4079流年》点评

参见: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3654366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07349.html

上一篇:艺林撷英:七绝——岁月如桌和海飞
下一篇:岂无佳色在, 留待后人来——拜读弘一法师佛偈《咏菊》感怀
收藏 IP: 222.222.150.*| 热度|

1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2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