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ido 借着水水之名,来这里,只想着能够扩大我的影响力

博文

对生态省、生态市建设的几点认识

已有 3242 次阅读 2011-10-12 20:52 |个人分类:与社会有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思考, 建设, 认识, 生态省, 生态市

(一)生态省、市(县、区)建设的由来

1983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提出把青海省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省,但最终未能实现。

1997年底至1998年初,九三学社颜家安等人提出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省的建议,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1999年初,海南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并得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批准。海南因此成为国内首个倡导建设生态省的省份。

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广西、四川、辽宁、天津、山西14个省区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有150多个市(县、区)开展了生态市(县、区)创建工作。

(二)生态省、市(县、区)建设提出的现实背景

改革开放后,中国迎来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在这种前提下,全国各地都对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反省,海南省独创性的提出了生态省建设。它强调以省为单位进行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企图通过地方自主权的扩大和自下而上的大众参与,来扭转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整体恶化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与此同时,《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的发布,为生态省、市(县、区)的建设增加了可持续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赋予了生态省、市(县、区)建设新的价值观、发展观。

(三)生态省、市(县、区)建设的科学内涵

2005年初,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牵头编制的《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中将生态省建设的内涵定义为: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改善环境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在更高层次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创建新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定义要求生态省、市(县、区)建设必须首先着重解决两个矛盾:一是经济总量扩张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自然资源生产率相对低下的矛盾;二是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容量有限以及环境容量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的矛盾。在此基础上,要着力建设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社会体系和生态建设能力支撑体系,达到相应建设指标,最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生态市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

生态市是在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支撑下,在城市所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综合约束下的新型发展模式。它强调区域内外的协调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

要进行以这种理念为指导的生态市建设,务必要克服两个倾向:一是好高骛远,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城市发展中许多应该解决又能够解决的环境问题置之不理,却侈谈如何使城市生态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放弃生态市建设就是形象化工程,就是装门面这些旧有的思想,真心的将生态市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缺乏因地制宜的规划,而是套用其他省、市相似的战略和政策措施,以至于生态市建设没有合理的定位,规划要综合考虑区域位置、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内容应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增强可操作性,逐步推进。

(五)从制度上解决资源分配公平的问题

目前的生态省、生态市建设,通常将财力、物力、人力和权力集中于一些有比较优势地区,而作为生态建设合环境保护的基层主体,县、乡、镇、街道、村,却普遍财政困难,可供支配的资源匮乏。许多地方划出生态保护区,但除了国家、省级保护区有一定经费支持外,各个县级保护区基本上没有任何经费投入,所谓保护区也就只能是一块牌子而已。

因此,要防止此类现象的出现,必须要建立制度保障,建立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确立资源分配的比例,必要时需要用地方立法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六)生态强市建设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污染防治

(七)生态市建设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行政区划限制

生态学原理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但是很多省、市在进行生态省、生态市建设中,过于以本行政区域为中心,忽略了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个地区并非是孤立的,它与周边的城市乃至更大的区域之间通过物质流动、信息流动等多种途径形成一个区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一个地区进行生态市建设在改善自身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有益于周边省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某些市要创建生态市,而其周边城市又是污染严重的重工业城市并且仍旧以工业发展为主要目标,这时的生态市建设将会存在很大困难。

(八)生态市建设必须要加强公众参与

长期以来,我国处于的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呈现出严重的“政府依赖”,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十分有限。

目前针对生态省、生态市建设的一般做法是,由省市领导召开政府动员大会,提出目标,由环境部门委托环境科研机构制定规划,再征求其它部门意见,最后报当地人大通过。从生态省规划到建设项目,都被政府各有关部门牢牢掌控,整个决策过程中几乎没有公众、企业或公益组织的参与。

因此,要避免生态市建设变成一场政府甚至环保部门的内部运动,要在强调公众环保责任的同时,更多的让公众获得应有的环境权利。要完善各项群众参与机制,使群众的各项环境诉求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同时提倡和鼓励广元的社会环保组织积极壮大,培养社会环保的骨干力量。只有让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思想深入人心,生态强市建设的步伐才会加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685-496114.html

上一篇:十天的广元—广州之行(2)
下一篇:如何读书?
收藏 IP: 182.128.38.*| 热度|

2 许培扬 刘建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