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窗外云起云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hao1960

博文

旅美散墨

已有 4657 次阅读 2008-11-29 19:19 |个人分类:屐痕处处|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为了此次旅美活动能顺利,11月6日晚上抵京,下榻在首都机场宾馆,条件虽一般,但较方便,约十五分钟就可以走到候机大厅,不担心堵车误机等问题。晚上睡得较晚,但睡眠质量较好。前几天的困顿可稍缓解。早晨起来,群发了许多短信,导致手机短信发送功能故障,彻底不能工作了。未出去前就先和国内的朋友失去短信联系。

 

                                       

张炳蔚来送签证,卢燕新听说后执意要同来为我送行。他俩十一点准时赶到宾馆大厅。办理完退房手续,师徒三人便就近在宾馆餐厅餐叙。卢燕新和张炳蔚都争着要请客,所以我主动点了一些清淡的菜,还要了一瓶红星二锅头。卢燕新健谈且喜饮,张炳蔚言语俭啬,所以整个中午卢燕新话最多。

席间说及研究生培养,我因做导师较晚,98年始招第一届学生,迄今只带了六届硕士生。但已毕业的硕士生都广有成就。何建军在美国俄勒冈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美任教,邵之茜、窦春蕾已获评教授,张炳蔚、田苗在京沪深造博士学位,卢燕新从傅先生读完博士应聘到了南开,在读的多位硕士生也都极有潜力,学术状态非常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能不断与这些充满朝气的新秀砥砺切磋,教学相长,也是人生一件幸事。

卢燕新谓我访问回来还要来迎接,被我坚拒。年轻人正在成长,不要过多打扰,也不应过多向学生索求,师友中有些人这方面为人诟病,我应尽量避免。

燕新、炳蔚一直送到国际厅出发安检处,我过了海关,他们仍在挥手致意,别情依依。

 

语言标识

外出作访客时间久了,就对那种简单的中外比较很不以为然。总的来说,日、韩、美等国的服务态度均不错,整体水平高于国内,但又不能一概而论,其间又有许多有趣的差别。在我的印象中,日、韩、中宜于作客,多为客人想得周到;美国则宜于家居,对国内人想得多,对国外人考虑得少。

常说国际化的一个标志就是多种语言的交流,日、韩都考虑到这点,中国奥运会更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商店、宾馆、机场,还是出租车上、飞机上,都有双语或多种语言服务。美国除了在海关处有简单的外语服务和提示外,极少考虑到外国人。此次乘坐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的班机,还有汉语,而06年第一次赴美,几乎未遇到讲说或书写中文者,当然其他语种的也很少。上次在底特律见有韩语标识,感到很纳闷,凭什么有韩语而无汉语?友人说韩国的公司在美有很大的势力,此次在纽约纽瓦克机场再次见到三星的广告及手机充电台,始信此言非虚。看来文化的传播首先要建立在经济的扩张基础上的。

在纽瓦克机场转伊萨卡的候机厅墙壁上有两幅招贴画,一幅是西班牙歌舞,一幅是中国长城。倍感亲切,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但人家认同的仍是中国2000多年前的长城。

要想被别人关注,留下印迹,还是要做强大,做持久。

 

911房间

7日晚1040,准时抵达康奈尔大学所在的伊萨卡市,虽然旅途辛苦,但每个环节还较顺利,出发前李捷理会长就说美国习惯上是不接机的,对我是个特例。下机后不久会务组派康大图书馆的吴宪先生来接机,除我之外,还有几位华裔美国学者。吴先生话不多,但考虑很细致,将我送到Hilton Garden Inn,安置好后,始离去。宾馆给的房间号是911,吴先生笑了一下,我本想让换一个房号,但迟疑了一下,还是没有说出口。

我对数字比较在意,趋吉避凶,也是人之常情。在出行乘机时对一些号码尽量回避,但此数字未考虑到。美国人是自己淡忘了呢,还是以为别国人不在意这个数字?或许是因我抵达太晚没有其他空的房号。总之,这个数字令我联想许多。好在美国人似忙于应付当前的金融911,对前面的事稍淡些。入关检查时也可以看出。06年抵达底特律,海关的盘查、安检的琐细令人不适,此次在纽瓦克过关时就简单多了。但是加了一项农业专项检查,据说是对来自中国的航班检查最严,但其他国家来的航班可以免检。

结果给儿子带的两大包方便面、一袋驼鸟肉粒被查没收,一瓶四川老干妈香辣酱因瓶破也被扣住。防止某些产品流入是对的,但真的需要这样苛细吗?中国的食品真的像恐怖主义者的人肉炸弹那样可怕吗?出了三鹿奶粉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食品甚至Made in China都有问题呀,美国人是否有些打击面太宽了,并且殃及这些无辜的旅客?

 

 

                                 丁香女士

前一段时间博士生答辩,先生曾转送一册美国学者编的《唐学报》(T’ang Studies),只记得其中索引部分提及我的《唐代园林别业考录》。旅行前再翻书,发现该刊竟是由我此次参加ACPSS会议承办方的康奈尔大学主办,因行色匆匆,诸事要处理,竟没时间与该刊编辑部联系访谈事。无巧不成书,该刊执行编辑丁香女士,就是康奈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而该中心也是此次会议承办方之一,丁香女士在开幕式上还有致辞。所以,我利用晚上酒会开始前时间,将这段缘由略述,表示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愿意同《唐学报》及康奈尔东亚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互相交换刊物,互相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联合申报或主持合作研究项目。她表示赞同。几年来,与日本的交流几乎全部是在古代文学专业之内,第一次赴美参加ACPSS的会议,感到学术范围太宽泛,做中国现当代研究的太多,而真正从事古代文学或唐代研究者太少,没法进入一个有深度的对话层次。此次与《唐学报》及美国唐研究学会建立联系应是访问的成果之一。又,她的英文名字Ding Xiang Warner,不知该如何称呼。但看到名片上的中文名字,径称丁香,简洁而富有韵味。

 

纪念堂

都说美国是崇尚实用的民族,并不侈谈精神的东西,我在艾奥瓦州立大学的体验和感受,对这种看法是一个极好的矫正。

抵艾城(中国留学生喜欢把学校所在地的Ames City叫艾城)后,儿子帮我联系的下榻处是学校的Memorial Union,这是一个集纪念与学术会议、小型超市、书店、餐饮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住宿的条件虽然比外面的宾馆、酒店简易一些,但想来儿子是希望我进出学校便利一些,他往来探视也近一些。

该建筑的主厅是在地面一楼的主通道处,厅两旁镌刻着多次战争中参战及阵亡的该州人士,分别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索马里战争的名称下,似乎前三次人最多,索马里战争人最少。

把纪念性仪式与日常生话交融起来,似乎是这一建筑的第一大创意。设计者没有另辟一地安置纪念先贤,而是与师生的教学娱乐融为一体,表面上还是为了实用,但实际上则将战争与和平、爱国与献身、瞻仰与怀念等精神性、神圣性的内容日常化,纪念厅没有另辟一地而是一地多用,没有专设一封闭性空间而是置于人来人往的通道上,这样时时提醒人们,千万不要忘记英烈。这一构想与中国民间的祠堂、祖宗牌位置于居住处有些类似。设若将这一纪念场所专门辟地,师生不可能天天去参拜,一年之间最多安排一个时间作为纪念日,而其余时间则无人问津,那样的话该场所肯定会冷落而无人气,不仅造成了空间的浪费,而且造成了历史与现实的更严重隔膜,如有人讽刺国人仅在35日一天学雷锋,38一天保护妇女权益,重阳节一天敬老,910一天尊师一样,做做样子,形式大于内容。

这一设计的另一创意是,全州性的纪念活动,理应放在省城所在的得梅因,或由省市方面出面辟一公共场所,但却为一所大学抢先,置于自己校园内,这也是校方可圈可点的创意。我看到在每周二规定的纪念日,由全省各地来瞻仰参观的人络绎不断,还有一些耄耋之年的老者,互相搀扶着前来瞻仰、拍照,有些可能是往事的亲历者。作为幸存者,抚今追昔,他们可能有更丰富、更深刻的感触吧。

国内也一直倡导高校要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项目,而学校为了引起社会公众对学校的注意,不惜仿效商家做广告,甚至不惜拉一些演艺明星来做秀、兼教授以制造舆论,结果适得其反,越发让大众轻贱大学。如果西安某间学校将西安或陕西在辛亥革命以来的英烈都设堂纪念,三秦子弟肯定会纷至沓来,缅怀纪念,访旧寻古,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也会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宣传学校的用意也自然而然地达成了,不致于像现在这样,斥巨资在大报打那些商业气味十足的广告了。

 

此行旅美,想起办理签证手续烦杂,旅途劳顿,几次想放弃,但最后还是成行了。一个主要原因是想顺便看一下儿子,五月份一拿到邀请函就将消息告知了他,他多次询问办理的进度,不断念叨,不想让他失望,也想证明做父亲的是信守诺言的,那就只能委屈自己了。

在伊萨卡(绮色佳)时,他就在电话中嚷着说最近很忙,期中考试要考的课很多,正常的课还要照常上。可能没有时间陪我,甚至不一定有时间来接我。我没想到自己成了多余人,来看他反倒是打扰他了,真是岂有此理!

我主动说我不要他陪,我可以自己打车去艾城,只要他帮我订好旅馆就行了,他说他的公寓里有一张捡来的大床,让我和他住一块,我说虽然是亲父子,但两个大男人挤一张床的事我不干。

他和他同学来机场接我,他说自己也快一周未回宿舍了,因学校与住地晚上10点后就没有bus了,为了省时间,他每天要学到凌晨1-2点,就在教室的沙发上躺一会,好多天如此,连洗漱用具都随身带着。在宿舍时吃饭不便,每天正经吃不上一顿饭,整天泡方便面。美国的方便面虽便宜,一美金买十包,但并不好吃,故希望从中国带一些。但我这次带的方便面,在纽瓦克机场全部被安检没收,他感到很惋惜。

儿子在很多方面继承了他母亲的习惯,小账算得很精明,舍不得乱花钱。暑假回来,我懒得做饭,请他吃川菜,刚好家门口不远有国力仁和川菜馆,两人聊天走到门口,他死活不去,说我是工薪阶层,自己家的人吃饭不要扎势,他执意要到门口的一个大排挡吃,认为那家的菜就不错了。我嘴上虽嘲笑他啬皮,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他在艾城生活上也是很节俭的,花消上很会算计。

他爱臭美,喜欢买衣服,但也只是买一些时尚的休闲装,正装之类基本没有,衣橱里全是不同牌子的T恤和牛仔服。

儿子学得很苦很累,他说每周只有一个下午放松打打球。大多数课程初见成效,成绩大多是A加或A减,成绩上去了,对他激励很大。但如努力后成绩仍没有上去,就感到很沮丧,心情不好。我说他赢得起输不起。他的心理素质不是特别好,考试虽很多,且整体不错,但每次都紧张,一紧张就容易出错,一出错就又情绪不好。形成了骨牌效应。

回过头来看,他现在的状态要比高中阶段好多了。高三是他的滑铁卢。高中以前不错,乖巧听话,人见人夸。上川大后,慢慢开始懂道理了。送到美国留学,是对是错,我也不敢肯定,就目前状态而言,还是不错的。他以后还会遇到许多问题,但父母无法包办一辈子,不放手也得放手,就让他自己碰撞去吧。如果跌倒了,他自己爬起来再走吧,没有人会永远搀扶他的。

儿子长大了,过马路拉着我,嘱咐我这样那样,唠唠叨叨。在他的眼里,我倒成了需要他照顾的小孩了。

                      胃里的爱国主义

作别了东升的旭日和彩云,登上返西安的航班。机上早餐竟然还有一盒热气腾腾的白粥,心中一热,长时间对境外航空公司的不满,一下子被软化、被稀释,化成热气,蒸发得不见了。

人的胃真是贱骨头,所谓吃了人的嘴软,其实不是嘴软,是心软了,化成了柔柔的棉花糖。记得几年前也是从境外回来,由虹桥机场入境,首先在候机楼餐厅要了一碗酸汤面,虽然像所有大陆机场一样,食品价格高得离谱,机制挂面也委实不敢恭维,但毕竟是面条,是朝思暮想的酸汤面。人对食物的思念不是基于神圣的信仰,也不是亢奋的情感,而是从胃粘膜传导出的火辣辣的信息。据说胃粘膜是有记忆和选择功能的,儿时的嗜好,故乡的口味,会被长久地积淀保留下来的。

 

多年前在网上看到一篇《床上的爱国主义》的文章,乍看题目颇有些愤愤然。但文中拉出李香君、羊脂球、赛金花、小凤仙等说事,还真让感到上床不上床,与谁上床,并不仅仅是私情,还关乎爱国的大事体。而胃与爱国也还真有联系,这里有几条现成的硬材料。东吴人张翰见秋风起而思故乡的莼菜鲈鱼,辞了晋朝的官回家,是爱国兼爱乡。更早的伯夷叔齐俩兄弟,宁愿挖山中绿色食品蕨菜也不肯食周粟,是爱国主义的经典文本。可以类比的还有朱自清教授不吃美国面粉,是爱国主义的现代教材。生理上的胃粘膜蠕动与否,竟然与伦理学和政治学上的气节有牵连,看来形而下与形而上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统一的。

胃的需求既然与爱国事体相关,所以饮食之事绝非小事。我们常把国家贫困形容为吃不饱穿不暖,“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人们从胃的角度对暴政的抨击。于是,菜蓝子、米袋子就成了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而解决十三亿人的温饱问题也成了我们政府最引以自豪的卓越贡献。这样看来,在鸡蛋中添苏丹红,在牛奶中加三聚氰氨,表面上是作贱形而下的胃,实际上是仇视形而上的爱国主义。千里长堤,溃于蚁灾。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上纲上线,而确实是此中消息互通,密切相关。

弘扬爱国主义其实不必悬空抽象,让大家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热爱故乡的一粥一饭,都是切切实实的爱国。韩国人为了让国民选购本国产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到处张贴着“身土不二”的广告,爱国与商业促销共赢。

有人说,聪明的女人要勾住男人的心,先勾住男人的胃。这话可以稍加扩大,要凝聚国民的爱国感情,首先保障国民胃的健康、安全。

爱国主义,从胃做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7488-48924.html

上一篇:胃里的爱国主义
下一篇:“作家摇篮”碑记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0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