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在美国迅速组织起来的国际合作项目: R10K 精选

已有 12893 次阅读 2011-8-8 00:44 |个人分类:免疫组库新领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生物技术, 创新创业, 免疫组库, R10K, mPCR

今年五月中在旧金山参加美国免疫学年会的时候对外宣布要开展一个大规模免疫组库测序项目(相关博文),R10K (repertoire 10K), 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正式启动,而且初具规模。

这个项目是通过给一万个标本的免疫组库测序来寻找一百个疾病的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估的新指标。启动的原因是我们的前期实验显示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找到癌症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例如,乳癌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

R10K的具体运作程序是这样:(1)科学家按照我们的要求提交简短的项目申请;(2)专家委员会成员协助审批;(3)选中的项目由R10K资助进行;(4)数据由协作科学家和我们一起分析(六个月),申请相关知识产权,然后对外公布所有数据。(5)知识产权由非盈利的HudsonAlpha研究院和参与项目的科学家(单位)共同所有。

R10K启动的第一步是找到启动资金。因为测序等都是烧钱的,做这么多标本的测序,标本采集,细胞分类,核酸提取等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等着从NIH申请 经费,至少需要两年才能启动。所以我找到了投资人,并以非盈利的方式去做这个项目。预计项目需要一千万美金,目前手头的经费已经过半,完全可以顺利进行下 去了。

项目的第二步是组建专家委员会(连接有他们的简历)。 因为我本人不是学免疫出身,所以做这个项目需要多方的帮助。我们的专家委员会中有美国现任免疫协会主席,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的专家,几个曾经参与人类基因组 计划的著名科学家,感染性疾病方面的专家(包括国内的曾毅院士),还有生物技术企业界的领袖帮助做后续的产业化。专家委员会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我们推荐,筛 选,评审项目。我登门拜访了每个专家面谈,介绍我们的技术并给他们看我们已经得到的数据和结果。没有请客送礼,没有客套关系,他们的服务也没有报酬(差旅 费报销而已)。

第三步是找项目。项目在网上公开招募,已经有二三十个合作项目,包括各种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炎症,和感染性疾病。在中国有北京(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所),上海(中山医院),和香港地区(养和医院,港大)的科学家参与。

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完成这么多工作全靠我们精悍的团队。我们有一个四人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分管具体事物,下面再有支撑团队。总共不到十个人。

未来两年,是这个项目出成果的时候。我们预计在明年三月份在HudsonAlpha召开以免疫组库测序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会议每年一次。

组织启动这个项目有一些体会:

(1)做大科学项目也不一定靠政府。一般类似的烧钱的科研项目都要等靠政府出钱。可是如果我们能通过其它途径找到资金,还是先把事情做起来的好。事情做好了,钱自然就来了。

(2)敢想,才能去做。这个项目的启动和我拜访NIH的Steve O'Brien有直接关系(他也是我们专家委员会成员)。 正是在他那里,我学到了“科研热情可以使梦想变成现实”的道理。是等条件成熟了再去做?还是能走一步就勇敢地踏出一步?的确,太多情况下,条件不成熟会让 早期的努力付诸东流。可是不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你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积极地去失败,也是成功之必须。

(3)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前两天的一篇博客中我有提到:要有目的地去编织一个价值体系,并让这个体系成为整个健康行业价值链中间的一个环节,而自己又能在这个体系中占有一个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地位。”这么多著名专家愿意跟我们合作,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了我们的技术:只有我们能做免疫组库半定量扩增;我们有比较全面的技术(做人和老鼠的T和B细胞,所有的链,兼容各种测序平台),有整套且免费的分析软件,有使用方便的技术等等。靠技术去建立关系网,要比靠关系去编织技术合作网要牢固得多。

(4)开放才是硬道理。有了独特的(mPCR)技术,是关起门来自己折腾?还是快速地,有计划,有策略地公布出去让更多的人参与?能开放就开放,能早开放就不晚开放。就像Steve Burrill讲的:“成功可能在产品之外”。这也是IT行业给我们的一个提示:把自己的技术,产品做好,人人都想用,然后免费让大家用。赚钱另有方法。Google, facebook等都是这样成功的。当人人都需要你的(免费)产品的时候,你就有价值了。至于如何把这个价值变成钱,那可以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们中国人常讲“功夫在X外”,意思是超常的成绩需要在本职工作以外更加努力。现在,网络和信息技术正在引入一些全新的经营模式,可以说是“钱在产品外”模式。

(5)数据就是成果。之所以把R10K项目的运作设计成现在的模式,也是适应新科学的发展趋势。搞生物医学方面的科研,出成绩都要靠数据来堆砌,而得到数据光有技术和手段还不够,最关键的是要有临床标本。把技术免费的交给那些在各个疾病领域有研究,有建树,又有标本的科学家们,就是通过双赢的合作迅速取得 成果的一个有效途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472843.html

上一篇:创新是否就是争第一?
下一篇:集资挫折的思考
收藏 IP: 69.1.36.*| 热度|

12 张婷婷 朱志敏 马国林 张亮生 赵凤光 孔晓飞 傅蕴德 易会广 雷海鹏 tuner monodrama 宋敦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